阳光讯(记者 高常生 通讯员 景智雄 韩蓓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革命圣地,我们一定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宝塔区第一小学充分发挥延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大力开展“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教育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坚持用延安精神涵养队伍建设
1.坚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学校采用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了“延安精神”的专题学习,撰写学习笔记及学习体会,让延安精神入脑入心。常态化开展“弘扬延安精神,践行初心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广大教师当好延安精神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同时把延安精神的学习放在纪念馆、革命旧址,先后组织教师到延安革命纪念馆、鲁艺旧址等地参观学习,增强教师对延安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从信仰中汲取力量,坚定教育理想信念,坚守教育初心。
2.坚持用延安精神淬炼师魂。学校定期组织全员培训活动,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专题培训、新入职教师培训等,把师德规范学习、学法用法、政治学习紧密结合,全面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通过聆听专题报告、观看警示教育片、师德宣誓、师德演讲比赛、“用延安精神淬炼师魂”主题教育等活动,强化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
3.坚持用延安精神锤炼技能。学校常态化开展思政课大练兵、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过关课、教师基本功大赛、班主任素养大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通过各类练兵活动强师能、铸师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让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坚定教育理想,厚植教育情怀,争做教育家型的教师。
二、坚持用延安精神推动教学改革
1.充分发挥基础课程育人功能。学校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科教学资源,结合学科育人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挖掘“延安精神”元素,统整教学内容,融“延安精神”教育于基础性课程之中。
2.扎实推进专项课题研究与实践。学校积极构建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课程体系和课题支撑体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鼓励教师开展“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专项课题研究。申报了延安市十四·五基础规划课题《借助延安精神开展体验式德育教育实践研究》,德育处、班主任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切实提高德育管理人员及班主任教科研水平,此项课题顺利结题,目前该课题成果正在全面推广应用。
3.开设具体地方文化特色社团。学校构建了“基础+拓展”的服务模式,实现了“5+2”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解决了家长的辅导难和学生的作业难。“拓展类服务”以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为主,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建了87个学生社团,社团当中有剪纸、腰鼓、秧歌、小小讲解员等具有延安地方特色的文化社团,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弘扬了地方传统文化,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坚持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
1.在经典中铭记延安精神。语文教材中许多经典的诗词和篇章、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人特点,这些教学资源是落实学科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整合教学资源,利用课前了解经典、课中感受经典、课后阅读经典,积极开展每年一届的经典诵读、红色诗词大赛、讲红故事等活动,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铭记历史,让历史滋养学生的灵魂,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在责任中点燃延安精神。学校坚持“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一体化建设,每学期扎实开展一次“思政课大练兵”活动,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采用故事、绘画、儿歌、年表、调查等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点燃心中的延安精神。
3.在歌声中唱响延安精神。音乐教材中有不少的红色经典曲目,除此以外,《南泥湾》《军民大生产》《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黄河大合唱》等延安时期创作的经典曲目学生也十分感兴趣。课前,教师搜集整理优秀的、适合学生认知的音乐作品供学生学唱、欣赏,并组织学生观看《白毛女》《南泥湾》等音乐剧,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内化了学习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每年庆国庆的“红歌比赛”,学校制定了“红歌清单”,全员参与,通过唱响红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
4.在感悟中涵养延安精神。学校按照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每学期除了学习一些相关体育理论知识,要求了解一些体育名人的奋斗史,例如体操王子李宁、奥运第一枪许海峰等,带领学生走进这些体育名人,在了解他们光鲜亮丽的荣誉同时,感受他们成长道路上的艰辛,激励学生坚定意志、树立理想;学校的每学期一次的运动会,学生积极参与,在比赛中感受顽强拼搏、团结奋斗的体育精神,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在各种感悟中得到涵养。
5.在创作中传承延安精神。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其中歌剧《白毛女》以及《兄妹开荒》《夫妻识字》两部秧歌剧家喻户晓。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虚拟情境等形式演这类红色剧本,不仅达到德智美融通的教育目的,还让学生深刻了解历史,感受到延安精神传递出的能量。两部秧歌剧先后在学校艺术节、消夏晚会、延安市少儿春晚上演出,除此以外,学生利用周末假期在革命旧址等地为外地游客演出。
6.在实践中弘扬延安精神。学校充分挖掘“红色延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发挥延安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常态化开展了“弘扬延安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主题活动,全面打造红色系列德育品牌活动。学校与鲁艺旧址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建立了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坚持把入队活动放在革命旧址上;通过看红色影片、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寻红色足迹、诵红色经典“五个一”活动,教育学生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组织师生走进纪念馆、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等“走延安路、铸延安魂、做延安人”红色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开展红领巾寻访活动,通过寻访优秀共产党员折正千、全国劳动模范王久富等老党员、老模范,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开展了延安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建队日等全面开展“延安精神代代传”延安精神主题教育活动,选拔和培养了多批延安精神小小讲解员。先后培养了380多名小小讲解员,利用节假日,在鲁艺、王家坪等革命旧址进行义务讲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延安精神,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六年级学生段佩彤同学获得延安精神宣讲一等奖,刘益菲、代锦曦等多名同学在小小讲解员大赛中分别荣获优秀奖,多名教师获指导奖。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建立“劳动清单”,并实施了家庭劳动“五个一”活动,即买一次菜、煮一次饭、洗一次碗、扫一次地、洗一次衣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锻炼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并通过班队会讲述劳模事迹,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及志愿活动,传承劳模精神。
以延安精神培根铸魂、教书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今后延安市宝塔区第一小学将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办人民满意教育,让延安精神成为广大师生的生命底色、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