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东魏而言,高欢死后高澄接手面临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
当时侯景叛乱,而东魏内部也不稳定,南梁和西魏趁机和侯景勾结侵占东魏河南之地。
面对这种局面,高澄先打败了南梁的北伐,之后又大败侯景,接下来又在长社之战中俘虏了王思政,西魏也退出了河南之地。
经过这三场战役,东魏的高澄在东魏内部的威望迅速上升,高澄已经将篡位安排上了日程。
但也就是这个时候,高澄遭遇到了自己厨师兰京的刺杀,结果高澄遇刺身亡,陈元康在救驾的过程中也被刺杀身亡。
高澄的弟弟高洋在危急时刻站出来稳定住了东魏的局势,接手了东魏的政权。
史书上记载高澄遇刺是因为对俘虏来的厨师兰京太苛刻。但从历史上来看,兰京想要独自刺杀高澄难度是非常大的。而兰京刺杀还搞了六个人做同谋。但如果兰京只是泄私愤的话,那么有六个人跟着他慷慨赴死这个事情就变得蹊跷。
所以高澄遇刺背后一定是有幕后黑手在筹划和推动。但这个幕后黑手究竟是谁呢?
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这段历史,分析一下这个黑手可能是谁。
01
《资治通鉴》原文
(原文和译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参看本公号同步发布的原文和译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设置放大观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仅放置图片)
原文文字版本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
02
译文
03
—
收获与反思
高澄遇刺究竟谁是幕后黑手,历史上的争论是比较多的。
按《资治通鉴》上的记载,是因为高澄对待自己的厨子兰京很苛刻,从而引发了兰京的不满,奋起刺杀高澄。
但如果说是兰京的激情杀人,显然不合逻辑。
因为一个人刺杀一个帝王,难度比登天还难。而且这种刺杀没有篡位的可能,也就是说收益就是泄愤,如果一个人被逼到一定的份上是有可能的。
但是兰京能刺杀成功,是因为他还有同盟,一共六个人帮助他刺杀了高澄。
如果说这六个人都是因为义气,就是为了帮兰京泄愤,置自己生死于不顾去刺杀高澄,显然不是很合乎道理,毕竟基本上刺杀就是死,甚至可能连累家人,而如果没有很好的收益预期,只是为了泄愤,而这个愤还仅是厨师兰京一个人的愤,那不大可能。
所以这六个人能跟着兰京一起刺杀高澄而且成功,背后一定有势力许诺了他们好处,而且显然他们是经过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的。
那么究竟是谁主打了高澄的被刺案呢?
历史上有一种怀疑就是高洋。毕竟从刺杀后得益的角度,当时对于东魏的皇帝,西魏,南梁和高洋都是受益者。但孝静帝从历史上来看应该是不知情,否则在刺杀成功后应该马上又其他的手段实施出来,制造更大的动乱。但显然没有,而孝静帝也是后来才知道,
而西魏当时刚打输了长社之战,他们正是明哲保身的时候,似乎不大可能这个时候去刺杀高澄。
所以历史上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高洋刺杀和南梁刺杀两个怀疑上。
为什么怀疑是高洋刺杀呢?因为高洋显然是最大的受益者。高洋是高澄的弟弟,高澄被杀,高洋才有可能接手高澄的权力。
而当时高洋负责宫廷禁卫。史书上说高澄把禁卫都打发走是为了跟公主之间的来往方便。但是宫廷内部的禁卫体系是很森严的,即使禁卫不在身边,在肉眼可见的范围内还是应该会有禁卫的。不会出现兰京刺杀一时没得逞,反而是兰京的同党蜂拥而入刺杀的情况,应该是禁卫发现不对,很快就会出现在现场。而当时禁卫不能第一时间出现,确实可能是禁卫被买通或者被支开,导致高澄的防卫形同虚设。如果说是高洋策划的,确实是可以说通的。
而当时高澄被杀后,高洋确实也是先赶到现场的一批人,高洋直接就杀掉了刺杀的一干人犯,让人不免感觉有灭口的嫌疑。
而高洋在处理高澄被刺之事非常沉着,有条不紊,一方面说高洋这个人可能确实很有做大事的天赋,而如果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也有可能这些都是高洋的预案。
从高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杀掉刺杀团伙,然后封锁现场,封锁消息,伪装高澄没有出事,之后赶赴晋阳接收军队,能如此有条理,不能不怀疑是高洋有策划的行为。
而当时兰京进来刺杀高澄,高澄身边还有三四个人,只有陈元康奋不顾身救驾,杨愔跑了,崔季舒躲进厕所,如果这些人都能奋起救驾,按道理能坚持到禁卫来援。杨愔和崔季舒也是可疑的。
对于高洋和高澄之间的矛盾,在历史上确实也是存在的,尤其是有些历史说高澄对高洋的妻子图谋不轨,这也可能是高洋对高澄越来越不满所以才策划了刺杀的原因。
但也有研究认为高洋缺乏对高澄动手的动力,一方面高澄很信任和器重高洋,将禁卫大权都交给高洋,高洋实际上是东魏二把手,而当时东魏高欢死后各派势力的博弈还是很严重的,高洋刺杀高欢,自己面临的风险也很高。
此外历史还记载当时兰京也要对高洋下手,只是没有成功罢了。所以高洋是不是背后元凶也是有疑问的。
还有一种猜测就是背后的元凶是跑到南梁的侯景。对于侯景而言,虽然他攻破台城,让萧纲成为傀儡,但其基本盘还是在北方,跟高澄体系里很多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兰京这些人本来就是南梁人,后来被俘虏到了东魏,屡次要求回归高澄不放,也不排除侯景通过自己的势力买通了兰京等人,允诺给他们足够有诱惑力的条件,让他们刺杀高澄和高洋,如果高澄和高洋都被刺杀,那么侯景可以趁乱回中原,这也是一种可能。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所以这些推测也只能都是推测。但从现存的资料来看,高洋因对高澄不满,策划了这场刺杀概率更大一些。
而高澄被杀,让东魏的形势变得更为复杂。本来晋阳的勋贵和邺城的文官集团之间的矛盾对立就非常严重,高洋能够在乱局中迅速稳定局势吗?
这些答案在后续的文章中会陆续的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