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产出的“海水稻”,明明口感难吃,还越种越多,为何国家要大力发展它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它太优秀了!

粮食一直以来的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命根子,粮食产业也是整个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随着农业发展,一种新奇的作物开始频繁亮相,这就是生长在盐碱地里,用海水浇灌出来的“海水稻”。

对农业知识有所掌握的人都知道,正常的水稻生长在河流和水塘里,引用的水全部都是淡水,长出来的水稻就是人们平时吃的粮食。

而海水稻顾名思义,它们能够在海水浇灌的情况下,在高盐环境里存活下来。

相比之下,海水稻的适应能力更加强悍,是一款经过改良后的粮食作物。

随着海水稻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到它,然而令人感到有些失望的是,海水稻的口感和正常水稻比起来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海水稻的颜色较深,煮出来的饭偏涩,不容易入口,味道不如正常水稻。

这让不少人都产生了巨大的疑惑,既然它不好吃,国家为啥还要大力研究这个品种呢?

既然它能够得到重视,必然是因为它拥有普通人看不到的效益。

首先,海水稻还在实验阶段,随着专家们的改良,之后的版本已经有了明显的差距,这也意味着海水稻在未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虽然现在的口感可能还差强人意,但是之后它或许还会超越普通水稻的口感,在品质方面更上一层楼。

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海水稻的生存能力太强悍了!

中国的可利用盐碱地资源达到了五亿多亩,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试想一下,要是这五亿多亩都能够种上粮食,中国人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不仅可以让本国人民过上吃饱喝足的生活,剩下的部分也可以出口国外。

袁隆平院士就说过,要是能够发展一亿亩的海水稻,就能够多养活八千万的人口。

这样一来,中国原本空闲的盐碱地就变为了储备粮仓,等到需要应急的时候,就有充实的储备。

实际上,除了研发海水稻,专家们还研究了在盐碱地上种植其他的作物,花生、大豆、玉米,这些被改良之后的种子,来到了原本什么都不长的盐碱地里,很快就适应了环境,取得了良好的反馈。

当看到什么都不张的盐碱地里,有天也能绿油油的时候,当地的农民眼睛里亮起了希望。

专家们将改良之后的种子种下去,采用“原土加原水”的方式,让这些作物克服了困难,得以茁壮成长。

海水稻的出现其实对我国农业发展来说是更进一步的体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出口贸易额增加,有利而无害。

除去这方面的优势,海水稻的出现还有利于保护淡水资源,尤其是在一些水资源紧缺的地区,淡水资源很珍贵,选择用海水浇灌就能够节省不少。

资料来源:解码盐碱地的蝶变:昔日“白茫茫”为何变成“大粮仓”——海报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