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融媒体中心撰稿人 韩炜杰 傅阳怡 苏报记者 朱雪芬 刘达 朱亚蕾 瞿毅诚

除夕年夜饭的餐桌上,除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总少不了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大米饭。对于讲究“不时不食”的苏州人而言,这碗代表着“年味”的米饭,须得是当季地产的新米。

吴中横泾,这是一片以“稻米”而闻名的乡土。近年来,从“种稻田”到“卖风景”,横泾街道立足生态养殖,深挖稻米资源,全力打造“太湖横泾”品牌大米,蹚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新路村地处横泾大米核心产区。在苏州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经营管理下,这里出产的大米不仅被端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出片的稻田美景也使得一个个农文旅新业态“闻香”而来,共同凝聚起乡村振兴的蓬勃动力。

乡味之“稻”

好水好土出好米

走进位于新路村东北角的稻米加工仓储中心,浓郁的米香扑鼻而来,成袋的新米整整齐齐垒满了仓库。“临近春节,我们的订单也多了起来,主要供给大型商超、饭店以及周边农家乐等。年夜饭上,大家都等着吃上这一口香甜软糯的新米!”苏州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建林说。

说起“横泾大米”的好,徐建林一下打开了“话匣子”。“横泾南濒东太湖,北依尧峰山,好水好土出好米。我们坚持使用‘南粳46号’水稻原种育秧种植,这种米外观油亮光泽,蒸煮后入口软糯、米香悠长。”徐建林说。

除了从源头上保证稻米的原口味、高品质,公司还全面推广使用绿肥、羊粪有机肥,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并引用太湖水浇灌农田,不断优化田间环境。徐建林坚信,只有守护住田野的“原生态”,才能守住大米最淳朴的口感。

五谷丰登,离不开风调雨顺,更需要科技“加持”。近年来,苏州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持续开发苏州湾智慧农业平台,利用无人化监测设备,实现稻田数字化精准化管理。“我们还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了17个优良稻米品种的试种,并推广机插秧和侧深施肥等新技术,为提高大米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有力支撑。”徐建林说。

目前,苏州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横泾南部片区共耕种6300多亩农田,亩产稳定在1100至1200斤。出产的“太湖横泾”大米先后斩获苏州地产优质大米金奖、“江苏好大米”特等奖、第十二届IGPE中国国际粮油博览会金奖等荣誉。这些年,以“太湖横泾”大米为代表,吴中区农业农村局重点打造“吴中大米”区域公共品牌,持续推动吴中稻米产业蓬勃发展。

品牌之“稻”

打响“太湖横泾”金名片

从“好米”到“名米”,新路村党总支书记陆庆芳对“横泾大米”的产业探索历程感触颇深。

“以前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种田,但几分薄田只够自家吃,一年到头也卖不了几个钱。”望着不远处的稻田,陆庆芳告诉记者,2009年,新路村和紧邻的新齐村共同成立了水稻专业合作社,开启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之路。“你看现在,大片的田地整齐划一,插秧、除草、施肥、收割都用上了智能机械,人省力了,收益也更高了。”

2017年,横泾街道成立苏州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对大米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开展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种好米只是第一步,后面稻谷的烘干、加工工艺技术也是关键。”徐建林介绍,随着稻米加工仓储中心的投用,“太湖横泾”大米逐渐形成集生产、加工、存储、展示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全年供应“鲜活米”。

此外,公司还依托线上线下的联合销售模式,将新鲜的地产大米供应给全国客户。线上,“太湖横泾”大米先后上架平安车险“平安好车主”、宁波银行“美好生活”小程序等电商平台。线下举办的“开镰节”活动更是吸引大量市民前来观光,为品牌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

“从小田变大田,从合作社到农业公司,一路走来,‘横泾大米’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陆庆芳说,目前新路村的1000多亩农田全部由苏州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经营种植,每年为村里创造租金收入近150万元。

融合之“稻”

农文旅焕发新活力

如今,守着满地金黄的远不止新路村村民。稻田之畔,一个个农文旅新业态加速崛起,带来了绵延不断的人流、车流,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给小院挂上红灯笼、贴上春联、备好年货伴手礼……这几天,刘秀正忙着筹备“春节档”。“现在正是年夜饭预定的高峰期,周末店里包厢、卡座几乎全满。”刘秀和两个小姐妹在新路村经营着一家融合菜餐厅——悦与君识,新鲜的食材、创意的菜式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到村里过年。

刘秀是山东人,她的另外两名合伙人李晓琴、尹美仙分别来自陕西和安徽。她们为何选择新路村作为创业的起点,答案就藏在店门口的稻田里。

站上小院二楼,从任意一间包厢向外望去,田间美景尽收眼底。“横泾大米是我们店里的招牌,客人不仅能尝到香甜的米饭、欣赏到乡村风光,还能把大米带走做伴手礼。”刘秀表示,除了横泾大米,店里用的黑猪肉、土鸡土鸭等当地特产,同样备受都市游客热捧。

农田这头,农家小院烟火气十足;农田那头,咖啡小屋松弛感拉满。

穿过泾南路上的一片水杉林,新晋“网红”三三小屋随即映入眼帘。“这里原是两间闲置农房,我是被面前这片绿油油的农田所吸引,才决定留下来。”三三小屋主理人谈天衍是一名从业十多年的木结构建造师,他用近一年的时间打造了三三小屋,布局了咖啡面包、轻食西餐、露营团建等多元业态。

得益于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乡村风光,三三小屋自去年开业后就爆红网络。高峰时期,小屋日均接待游客近300人,一个月营业额超20万元。“点一杯咖啡,再和金灿灿的稻田合影,是每个客人到店打卡的必备流程。可以说,比起咖啡,我经营更多的是这片景色。”谈天衍说。

从“种稻田”到“卖风景”,横泾的“一粒米”正带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大产业,撬动起兴业富民的新引擎。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正在新路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变成现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