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底了,很多家长会算一笔账,这一年为了培养家里的孩子上学花了多少钱,上大学之后这笔账就变得越来越多了,但是也正常,因为很多父母都已经做好了这个准备,甚至不少父母知道孩子上大学会多消费,还拿这个作为激励,比如如果孩子考上了什么高校,就给他多少钱生活费。

有一个家住在江苏的女孩就是听信了父母的话,考上了一所 211 高校,但接下来父母的突然变卦让她感到特别的崩溃。



“我都上211了,4k生活费出不起?”江苏女孩吐槽让人看清了现实

大一新学期开学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个月,孩子们回忆自己初次上大学的经历应该有不少值得感叹的地方,但仍然有一些同学还在为自己所做的决定后悔。就像一位江苏的女大学生,问大家说自己考上了一个211院校,但是父母却不答应给自己4000块钱的生活费。

听到4000块钱,大家都觉得一个月要花这么多钱,感觉好像是女生不懂事一样,但实际上这是她和父亲此前做的一个约定。



这所大学离家很远。女儿当初不愿意去,想要去大城市读书,但是父亲就觉得这意思是说,如果女儿能去这所211院校的话,就答应每个月给她打4000块钱,女儿为了金钱答应下来。

结果父亲转头说,某某同事的儿子在北京上大学一个月才2000,这么多钱都花不完,意思就是说不想给女儿这么多,但女儿说这明明是父亲承诺的,那给3000总行吧。父亲又不说话,还抱怨自己上有老下有小,特别辛苦。



刚上大学的孩子对于金钱没有概念,其实是很常见的。只是有家长站在另一个角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你为了激励孩子提前给了他一个奖励,但是在孩子做到之后又把这奖励收回了,那么到底不守信用的是孩子还是父母?有人说如果是自己的女儿的话,只要自己把这狠话放出去了,到时候哪怕把裤子当了,也要给孩子补上这4000块的生活费。



如果说这个家庭本来就很贫穷的话,女儿应该也不会连这一点概念都没有,毕竟1000块一个月和4000块一个月差的有多大?哪怕初中生、高中生也不能完全一无所知,更不要提大学生了。



家庭再好,也不要用金钱做筹码去“引诱”孩子好好学习

这件事情让笔者想到身边也有不少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做出各种各样的奖励,甚至是直接拿金钱作为筹码去要求孩子。比如这个学期考上100分就会给多少多少压岁钱,这样的奖励看似无伤大雅,甚至确实是一种非常现实的激励。

现在的孩子应该不会去抵触,但是这样的东西放在学习的角度上,其实真的有好处吗?恐怕也不见得。首先就是这样的行为,直接就把学习成绩和利益绑定在一起了。以前总说孩子学习是为自己学的,不是为父母。



可是这样一来,父母掌握着经济大权,那似乎就是你学习好你才能得到钱,学习不好,就无所谓,那么有一些学生他们确实也懒得学习,也觉得自己就是得不到这样的鼓励,于是压根就不去努力学习,反而开始摆烂了。

还有些学生则是因为他们觉得只要给钱就能学习,那不给钱的时候是不是就不学习呢?就像这个女生家住在江苏,家里应该条件不差,可是就是因为4000块生活费才报考了偏远的211。



如果当时没有生活费来引诱的话,她是不是也不愿意考上这所211,那么也就上普通一所大学摆烂算了。这样的奖励越多,越发不有利于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驱动力。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