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过去一周以来,上海各区两会火热召开。大家谈成绩、话挑战,明目标、定举措,以奋力一跳的精气神开好局起好步、奋勇争先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扑面而来。

刚刚过去的2024年,上海各区锚定目标奋力拼搏,做大做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向好,民生改善和城市治理现代化持续增进,人民城市建设成果可感可及……

面对2025年,各区表示,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上海市委六次全会精神,争当敢打敢拼的“小老虎”,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坚持干字当头、奋力一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敢打敢拼,做强重点特色产业

聚焦三大先导产业,浦东新区去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瞄准人工智能,徐汇区去年创建上海市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先导区,“模速空间”入选“上海品牌”,34个大模型通过备案、占上海市近60%;

闵行区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去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

……

2024年1月7日,俯瞰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王初摄

当前,上海发展进入深度转型阶段,进的动能如何持续增强?不久前召开的上海市委六次全会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注重因地制宜,鼓励各区深耕细分赛道,打造特色产业、优势产业。

“闵行的饿了么、拼多多在哪?”1月8日,在闵行区财政预算和经济发展专场询问会上,有代表这样发问。

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是闵行重要的产业定位。2024年,尽管先进制造业成绩亮眼,可服务业发展规模却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讲真问题,作真回应。闵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闵行将在稳住现代服务业存量的同时,加快培育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数字文创等板块,大力孵化和服务龙头企业,解决以前龙头少、规模小的痛点。

打造特色产业,需要稳中求进、因地制宜——

作为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过去一年,杨浦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24年1至11月,全区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3.6%,规模超2900亿元,约占全市五分之一。杨浦区明确,2025年继续立足自身优势,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深化区校企合作,挖掘区域高校和企业的创新潜能。


2024年10月13日,上海静安,Jellycat快闪店人气爆棚。王初摄

以“国际范”出圈的静安区,2024年引进各类品牌首店234家,居全市首位。静安区提出,2025年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做优“首发经济”,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新兴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提升首发首秀首展能级,加快建成南京西路“千亿商圈”。

打造特色产业,也要破立并举、守正创新——

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浦东新区,去年推出了多项制度创新。今年,浦东新区将继续强化“经济挑大梁、改革当先锋、民生作标杆”,加快推进引领区建设,率先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加强与临港新片区协同联动,努力建成改革开放新高地,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关键区的嘉定区,今年下决心加大低效产业用地盘活处置力度,深化产业用地弹性规划管理,持续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优化存量“四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

以产业转型为重点的金山区,提出2025年努力在传统工业地区转型上树立新样板、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上勇当主力军,全面实施张江金山园改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推动高新区、碳谷绿湾产业园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全力激发转型发展动能。

为民惠民,增进改善民生福祉

一间小小的社区医院,缘何成为黄浦区两会上热议的话题?

2024年,黄浦区连续第二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被代表、委员关注的打浦桥社区医院,依托黄浦推行的社区专科医联体等模式,吸引大医院专家下沉看诊,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病、看好病。

细微之处,最显温度。深化人民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城市治理现代化,是上海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方面。细看各区两会议题,这样的“民生小事”比比皆是。


2024年10月23日,市民在杨浦区228街坊熊猫饭堂内就餐。王初摄

“拎马桶”持续推进——去年,黄浦区两旧改造受益居民超4500户,加装电梯累计完成进度全市第一,今年将继续高效推动解决“拎马桶”问题。在徐汇,上海史上最大单地块一次性征收项目——东安一二村片区旧改地块100%签约,小梁薄板房屋和无卫生设施房屋实现“清零”。宝山区2024年“两旧一村”改造实现新突破,吴淞十四街坊二期旧改基本完成搬迁,彻底解决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一张床”覆盖更广——虹口区2024年共投入104.33亿元保障和改善民生,帮助2650名就业困难人员和5670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筹措保租房3280套、供应2151套,筹措供应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420张。

“美丽城区”人人参与——美丽城区怎么建?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区如何打造?在杨浦区人大的专题审议会上,代表们“抢”起了话筒。2025年,一批批绿道、立体绿化、口袋公园将在杨浦“落地生绿”,一处处精品道路、景观灯光、背街小巷将在杨浦“落笔点睛”。

“一老一小”字字关情——今年,嘉定区首次以人大代表票决方式通过了37项为民办实事清单。增加养老床位、长者食堂,为特殊困难老人家庭安装智能水表,新增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前10项民生实事,全都聚焦“一老一小”。


苏州河畔的美丽公园。上海市住建委供图

“新城也不再新了。”在松江区人代会上,有代表提出:“松江新城迄今已走过20多年,新城也需要持续更新。”对此,2025年,松江区明确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完成60万平方米旧住房修缮,实施居住品质提升行动,加快城市更新步伐,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发展活力。

各区政府工作报告上,事关民生的内容篇幅不短、分量颇重。字字句句背后,是城市温度,也是沉甸甸的真金白银——尽管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民生保障和改善的力度依然只增不减。

开放协同,形成合力勇担使命

岁末年初,在青浦区练塘工业区,中韩杜科泵业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咸明哲很高兴——公司在湖州的工厂,有一半的员工需要每天跨省通勤。随着沪苏湖高铁的开通,从青浦练塘站出发,21分钟可达上海虹桥站,32分钟可达湖州站,“太方便了,简直像为我们量身打造的!”


2024年5月2日,市民游客在连接上海青浦和江苏吴江的元荡慢行桥上漫步、骑行。王初摄

“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处理好内与外、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增强全局观念,为上海发展打开新空间、创造新机遇”——各区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提高站位、拓展视野,积极谋划以实际行动勇担国家战略使命、融入区域协调发展。

2024年,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方厅水院上海馆精装施工,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建成投用……青浦区趁热打铁,提出今年全面启动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推进一批交通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向外发展能级。

更多的开放、协同,还在区与区、区与市、区与国际之间谱写。

徐汇区在取得2024年多项事业全市第一的同时,并没有“画地为牢”,而是提出2025年加强与自贸区联动协同发展,力争形成更多典型案例。同时全力引外资促外贸,提升外商企业服务实效,加速推动一批外资项目落地。

一条科创走廊,将松江与长三角多个城市相连。除了积极用好G60科创走廊优势,今年,松江区还提出增强新城核心功能,加强市级优质资源导入对接,推进枢纽片区与松江大学城科创源、黄浦中央科创区合作联动。

G60科创云廊。王初摄

作为上海“北大门”的宝山,提出主动融入大局大势,围绕“一地两区”战略定位,紧密对接“大吴淞”规划,加快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过去一年,一场场高规格国际赛事让世界目光聚焦崇明。2025年是上海实施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第六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区两会上,崇明发出声音:世界级生态岛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干出来、拼出来的,要加压奋进、勇毅前行。

打造中国企业出海总部集聚区的长宁区,2024年启动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东虹桥)——中国企业出海总部服务中心,建设全市首个海外检测认证服务平台,高水平开放不断扩大。今年,长宁提出实施“人社服务进楼宇”专项行动,细化各类就业群体服务,同时促进新老虹桥联动发展,与长三角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合作交流。

咬定目标不动摇。区两会召开在即的普陀和奉贤两个区,在不久前召开的区委全会上,精心谋划今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普陀区提出,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优化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坚持自我加压、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直面挑战,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奉贤区表示,抓产业结构转型、抓服务业转型、抓发展空间转型,瞄准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生物科技等方向,积极创建上海市未来产业先导区。

干字当头、奋力一跳;狠抓落实、务求必成;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进入2025年,上海16个区纷纷争当敢打敢拼的“小老虎”,在奋力一跳中经风雨、历彩虹,共创一个生机盎然的明天。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