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月20日下午3时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夯实‘三农’基本盘,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周建设: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夯实‘三农’基本盘,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先生,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先生。

现在,我们先请张兴旺先生作介绍。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张兴旺:

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三农”工作的关心。现在正是岁末年初,各行各业都在盘点总结。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过去一年来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围绕重点任务,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体现在以下七方面。

第一,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增产。粮食生产克服高温干旱、极端洪涝、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再获丰收,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达到1.413万亿斤、比上年增产221.8亿斤,中国饭碗里装了更多中国粮。大豆油料扩种成果有效巩固,大豆产量2065万吨,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进一步提高。棉糖胶稳定发展,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9663万吨、比上年增长0.2%,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供应充足,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老百姓的餐桌更加丰富、吃得更加营养健康。

第二,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全国超过六成的监测对象已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也都针对性落实了精准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提高产业就业帮扶质效,培育了一批特色主导产业,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超过3300万人。

第三,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任务顺利完成,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超过75%。超额完成年度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对各地抗旱防涝发挥了重要作用。化肥农药施用持续减量增效,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处置率分别超过79%、88%、80%。

第四,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效益改善,预计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8万亿元。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向好,“乡游”、“村字头”IP吸粉无数,带火了乡村、致富了农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3%。

第五,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5%以上。乡村道路、供水、通邮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整治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减轻了群众人情和经济负担,村跑、村舞、村BA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精彩纷呈,乡村治理取得实效。

第六,农村改革重点任务稳步推进。在安徽、湖南、广西三省区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在其他省份的县、乡镇有序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地区绝大多数农户的承包地总体顺延。农业社会化服务扩面提质,109.4万个经营性主体年服务面积超过21.4亿亩次,带动小农户9400多万户。

第七,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组织各地深学细悟“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分片区召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会,实施了一批试点工程,推广了一批典型案例,因地制宜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的乡村振兴路径。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农业农村部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

谢谢大家,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周建设:

谢谢张兴旺副部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请问这项工作目前有哪些进展?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张兴旺: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25年的“三农”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农业农村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专门制定了实施意见,把相关的任务细化实化为40项工作举措,千方百计推动各方面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从工作情况看,我们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这也是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牵挂的一件大事。过渡期以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主要有四方面的成效:

一是底线更牢了。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累计帮扶534万名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稳定消除风险。二是产业更强了。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了2—3个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近3/4的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就业稳住了。截至2024年底,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人数3305万人,已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四是收入增加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4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6.5%。

今年是过渡期最后一年,我部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研究谋划过渡期后常态化帮扶政策举措,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突出抓好“两提一促”。

一是优化监测帮扶提效率。加快建设覆盖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大数据信息系统,更多依靠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和基层干部日常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监测识别,因人因户开展精准帮扶。

二是强化产业就业帮扶提质量。指导各地按照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四个一批”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帮扶产业成为持续带动增收的富民产业。深入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提高就业培训质量,确保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三是深化重点区域帮扶促发展。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等重点区域,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让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在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不掉队、赶上来。谢谢。

大象新闻记者: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请问接下来2025年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方面有什么打算?谢谢!

张兴旺:

这个问题请潘文博总师回答。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司)司长 潘文博:

粮食增产的重心在大面积单产提升上,这是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对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作出了部署安排。这两年我国粮食能够实现稳产增产,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单产。去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年粮食亩产比上年提高5.1公斤,单产提升对增产的贡献超过八成。

今年,农业农村部将继续把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持续发力提高技术到位率、装备匹配度,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坚实支撑。推进工作中,我们力争做到四个“更加突出”。

第一,更加突出“大面积”。百亩方、千亩片的高产典型不稀奇,整乡整县整市大面积单产提升才是主攻方向。我们将指导各地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细化方案、明确路径,依托各类工程项目推进整建制单产提升。

第二,更加突出“四良”融合。就是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促单产提升。我举个玉米的例子。良田上就是解决灌和排的问题;良种上就是推广耐密、抗倒、宜机的优良品种,合理增加密度;良机上就是推广高性能气力式精量播种机,配套北斗导航,提高播种质量;良法上就是推广水肥一体、“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

第三,更加突出关键环节。从种到收、环环紧扣、一招不落,把地种好、把田管好、把虫治好、把灾防好、把粮收好,每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第四,更加突出主体带动。发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指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率先使用能提高单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率先向小农户提供提高单产的托管服务,不仅主体自己的单产提高了,小农户的产量也上来了,这才是大面积单产提升。

春节过后,我们将开展关键农时季节基层行的活动,组织农技人员包省联片,深入主产区、深入主产县、深入田间地头,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各项措施到田、到户。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要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请问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谢谢!

张兴旺:

这个问题请陈邦勋司长回答。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 陈邦勋: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2024年,农业农村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们常态化开展产销对接、品牌推广和消费促进等活动,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介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和精品景点,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扩大以工代赈规模,稳住就业规模;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加大对农民增收支持力度。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数据,去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门将在继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上下力气。

一是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下功夫。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我部将积极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加力抓好农产品加工、农业企业培育、农业品牌塑造等延链强链措施,实施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推动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二是在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上下功夫。就是要做足“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三是在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质量上下功夫。加大农村创业培训和支持力度,以创业促就业、促增收。针对当前农民工素质结构、职业技能不匹配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推广用好订单、定向、定岗培训等管用模式,想方设法稳住农民务工就业岗位和收入。

四是在提高财产性收入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农民闲置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

马上就是春节了,农业农村部门正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保障年末岁尾农民工工资足额发放,让他们高高兴兴的过年。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请问农业农村部将如何抓好落实,有什么考虑安排?谢谢!

张兴旺:

好的,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刚才我也讲到,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25年的“三农”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制定了专门的实施意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任务,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在工作布局上,我们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稳面积、提单产、增品质共同发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深入推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大豆油料产能稳步提升。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统筹抓好肉蛋奶、果菜茶等生产,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二是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紧盯每一个监测对象、每一个有返贫致贫风险的个体,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提高帮扶产业和脱贫劳动力就业质量,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同时,要做好过渡期评估收官,谋划好过渡期后常态化监测帮扶措施。

三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不懈把“千万工程”经验理解透、学到手、运用好,指导各地完善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机制,系统推进乡村产业、组织、人才、生态、文化五个振兴,注重由点及面、带动全局,分阶段分步骤持续用力抓,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重点实事。要让乡村更宜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业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大力开发农业农村新功能新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强化和创新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让乡村更宜居。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庄的颜值,务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集中投向农村群众急需急盼的村内道路、卫生厕所、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推动强化农村“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公共服务供给,让农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要让乡村更和美。持续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引领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围绕保障居住、管住乱建、盘活闲置、加强宅基地规范管理。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带动小农户提高生产水平。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2024年,我国生猪养殖实现了扭亏为盈,但奶牛肉牛养殖行情低迷,请问接下来畜牧业生产走势如何?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谢谢!

陈邦勋:

2024年我国畜产品也就是肉蛋奶供应充裕,但畜牧业发展困难不少,像您刚才讲到的肉牛奶牛养殖亏损问题比较严重。面对这些情况,农业农村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养殖户“渡难关”,占畜牧业大头的生猪养殖生产现在已走出困境,但是肉牛奶牛养殖亏损还只是有所缓解。同时,我们加强技术指导,推动养殖场户练内功、提质量。

在生猪生产方面。为促进猪肉市场供需平衡,2024年初农业农村部将能繁母猪保有量目标由4100万头调减到3900万头,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是4078万头,接近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线。2024年出栏生猪头均盈利214元,比2023年提高了290元。下一步,我部将坚持政策稳产能与市场调产量协同发力,继续盯住全国3900万头的能繁母猪保有量这个产能“总开关”,引导养殖场户及时调整养殖规模和出栏节奏,推动供需更好匹配。

在肉牛奶牛生产方面。随着产能适应性调整,各项纾困政策落实,肉牛和牛奶价格降幅收窄,加上饲草料成本降低,肉牛奶牛养殖亏损有所缓解,但完全扭转生产经营困难局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为推动肉牛奶牛持续健康发展,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主产省加强监测预警,继续落实好肉牛、奶牛产业纾困政策,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稳住产能,增强产业韧性。

春节假期快到了,进入到了肉品消费旺季,农业农村部将强化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核查处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肉品消费安全。冬春冷季还是动物疫病高发期,我部将组织开展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等防控工作,实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尽免”,稳住防疫工作的“基本盘”,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谢谢!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我们知道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在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方面开展的工作情况?谢谢!

张兴旺:

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2024年,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各项重点工作,有力促进了粮食生产丰产丰收。

一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分类指导各地推进农田建设,优先在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粮食产量高和增产潜力大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明确田块平整、通水通路等基本要求,提升建设质效。狠抓年度建设任务落实,2024年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超过8000万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超过1000万亩。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在全国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肃查处整治质量不达标、设施不好用等问题,千方百计确保建设质量,真正做到建一亩成一亩。

二是加强退化耕地治理。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支持东北4省(区)统筹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土壤侵蚀防治、肥沃耕层构建,累计保护黑土地超过4亿亩次。依法严厉打击盗挖盗采等破坏黑土地行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在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滨海盐碱地、西北内陆盐碱地等区域分类探索治理模式和路径。

三是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基础工作。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圆满完成了外业调查采样任务,累计采集样点287.2万个、采集样品311万份,样品测试化验进度达到97%,可以说给全国的土壤来了一次“全面体检”。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量质并重,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请问靠什么实现了粮食连年增产、再创新高?2025年如何做到稳产丰产?谢谢!

潘文博:

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这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的一件大事,令人鼓舞,也广受关注。这里我想从三个方面和记者朋友们作个交流。

第一,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确实来之不易。2024年粮食生产,面对局部低温冷害、高温干旱、极端洪涝、超强台风、病虫草害等一道道关口,我们积极有效应对,实现了抗灾夺丰收。灾害这么重,粮食产量还能够突破1.4万亿斤,最根本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各地各部门同心协力,广大农技人员的无私奉献和亿万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第二,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粮食安全根基更加坚实。我这里通报几组数据,目前我国高标准农田面积超过10亿亩、比10年前增了两倍多,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也超过10亿亩、比10年前增了1亿多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了75%、比10年前高了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了63%、比10年前高了8个点左右,特别是近10年,主要粮食作物的良种已迭代升级两轮。可以说,耕地种子这两个要害、科技装备这两个支撑,有力推动着千亿斤的跨越。

第三,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粮食生产须臾不可放松。我国粮食产量超过1.4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500公斤,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但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今后一个时期粮食需求还会增加,耕地水资源约束日益趋紧、极端天气异常多发,总体上粮食供求将呈紧平衡状态,不仅要保数量,还要保质量、保多样,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历史经验表明,粮食生产爬坡难、滑坡易,粮食安全这根弦必须绷得紧而又紧,粮食生产必须抓得牢而又牢,确保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关于2025年粮食生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已经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我们将全力以赴稳定粮食生产、巩固大豆油料扩种成果,重点就是稳定粮食和大豆面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努力抓好防灾减灾,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谢谢!

央广网记者:

我们知道,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很多人非常关心“菜篮子”的问题,请问当前“菜篮子”产品的供应保障情况如何?另外,在春节期间对“菜篮子”的保障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谢谢!

潘文博:

过了腊八就是年,新春佳节、亲朋相聚,家家户户少不了备上丰富的饭菜,“菜篮子”产品数量够不够、品种多不多、价格稳不稳、质量好不好,老百姓很关心,社会很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始终将其作为一件民生大事。中办国办前不久印发了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特别强调要做好“菜篮子”产品的稳产保供。

农业农村部把“菜篮子”产品的稳产保供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我国积极稳生产、促销售、保供应。总的看,春节期间“菜篮子”产品供给是完全有保障的。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2024年全国蔬菜面积产量是双增的,目前在田的蔬菜面积是8020万亩,比去年同期增了80万亩左右。入冬以来气温偏高,光照比较充足,无论是设施蔬菜还是露地蔬菜,长势都不错,冬储菜的数量也不小,肉蛋奶等生产也是稳定的,应该说供给是充足的。同时,大中城市多渠道、多途径组织货源,适当加大备货量。因此,我们说“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的基础非常扎实。

下一步,重点是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指导各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是抓监测,加强农情调度和市场动态监测,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合理引导上市档期,促进均衡供应。二是稳生产,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加强生产指导服务,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供应充足、质量可靠。三是畅流通,推动各地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完善农产品购销应急处置机制,拓宽销售渠道,让农民不愁卖、让市民放心买,让大家安安心心过大年。谢谢您!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科技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24年在推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2025年又将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谢谢!

张兴旺:

谢谢你对农业科技工作的关注。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这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赋予了农业农村部统筹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前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端技术模式集成、后端适用技术推广等职能。2024年,我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在中央科技委领导下,把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一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良好起步。突出应用导向,探索建立了面向产业实际征集需求、面向应用场景创新研究、面向用户反馈评价验收的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机制,实现科研任务从生产中来、从市场中来,科研成果回到生产中去、回到用户中去,加快破解农业领域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

二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有效发挥。全面加强部门联动、央地协同、企科联合,统筹用好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各方优势力量,调动产学研各环节主体积极性,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

三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顺利开局。先后召开3次农业科技企业座谈会,我们建立了常态化对接服务机制,“一企一策”闭环式解决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举办了2次农业科技金融高端对话,打通产业、科技和金融的链条,农业重大科技项目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比例已超过了50%。

经过多方努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我国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南美白对虾实现从无到有,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8%、超过35%;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取得新突破,30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实现对国外同类产品的有效替代,自主研制的丘陵山地拖拉机、山地玉米播种机等逐步推广,科技创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赋能加力。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方面,聚焦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培育一批龙头型和高速成长型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潜力型农业科技企业,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谢谢!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我国正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农业是重要领域。请问目前农业发展绿色转型进展如何?下一步有何考虑?谢谢!

陈邦勋: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可以说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有这么几个方面:在资源利用上,全国耕地平均等级达到4.76等,比10年前提升了0.35个等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76,比10年前提升了0.05,有效缓解了资源环境压力。在产地环境上,全国三大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超过95%,2024年化肥利用率达到42.6%,比2022年提高1.3个百分点;农药使用量比10年前下降了20%以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在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上,全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到8.18万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首次达到98%,可以说是守护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近期,农业农村部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明确了4个方面10项重点任务。下一步,围绕文件落实我部将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资源保护。坚持以资源承载力为基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重点是加强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利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守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修复农业生态系统,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二是抓清洁生产。统筹推进科学施肥增效、农药减施增效、地膜科学使用、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处置,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三是抓循环利用。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林下养殖、猪沼果循环等复合种养模式,还要强化农村生活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生产生活有机联结循环。

四是抓产业转型。大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进重点农产品质量分级,推动农产品加工流通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请问目前冬小麦冬油菜生产情况怎么样?农业农村部将采取何种措施确保夏季粮油丰收?谢谢!

潘文博:

抓好冬小麦冬油菜生产,事关夏季粮油丰收。总的看,今年冬小麦冬油菜生产形势总体不错。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种植面积保持稳定,而且这是在连续多年增加的基础上的稳定,冬油菜面积还有所扩大。另一方面,苗情长势总体正常,秋播的时候墒情好,措施到位,播种质量又高。今天是24节气的大寒,小麦油菜大部分处于越冬期。据农情调度,小麦越冬前一二类苗83.6%、比常年高1.6个百分点,油菜一二类苗是85.5%、比常年高6.8个百分点,这些都奠定了生产的基础。

大家也知道,冬小麦冬油菜是生育期最长的粮油作物,夺取丰收还要过很多关口。近期,我们组织专家到一线进行了调研,当前生产还有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部分田块出现了旺长,小麦条锈病茎基腐病零星见病发病、局部地区旱象露头。

春节过后,冬小麦冬油菜就进入了春季田间管理的关键阶段,我们将突出抓三件事:一是分类施策落实田管措施,科学运筹肥水,控制旺长、提升弱苗,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二是精准抓好防灾减灾,重点是落实抗春旱、防倒春寒的技术措施。三是搞好病虫防控,开展统防统治、应急防治,重点落实小麦条锈病、茎基腐病、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等防控措施,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去年我国农产品价格呈偏弱运行的态势。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会产生哪些影响?后期市场走势又将如何?谢谢!

张兴旺:

好,谢谢您的提问。农产品市场确实是各方面都很关心,它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生产者,大家注意到,最近两年来,整个国际上粮食市场的价格是处于低位的,尤其是国际上小麦、玉米、大豆的价格跌到了此前高点的一半左右。去年以来,国内的粮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跌幅明显要小于国际市场。

农业农村部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下行高度关注,密集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农民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持续加强市场的监测调度,与有关部门一起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粮价稳定,努力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

一是强化产销衔接。办好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等,组织加工贸易企业与主产区对接,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

二是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去年秋粮上市以后,河南、江苏、黑龙江、安徽四个省份先后启动了稻谷托市收购,对稻谷价格形成了有力支撑。

三是推动加大收储力度。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加大了小麦、玉米等储备的收储力度,中储粮始终在市收购,有力提振了市场的信心。

四是加强信息发布。及时采集发布粮食供求、收购进度、市场价格、进出口等信息,解读国内外市场形势,释放积极政策信号。

从近期市场的走势看,秋粮收购进度平稳有序,价格逐步企稳,玉米、大豆的期货价格有所回升,市场预期正在好转。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盯秋粮购销动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抓好粮食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储,不断优化市场调控,增加玉米收储规模,加大大豆产销衔接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把握好粮食进口的时机、节奏和规模,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保障农民种粮的收益。谢谢!

周建设:

谢谢三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来源:国新网

监制:侯馨远 编辑:李忆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