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1 月 30 日,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中国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时令等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其中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具有深厚天文渊源,当斗柄指向丑位、太阳黄经达 300°时即为大寒,通常在每年公历 1 月 20 - 21 日交节,这一划分方式秦汉时期基本确立。二十四节气承载丰富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对农业和生活有重要指导作用,大寒既体现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又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名寓意寒冷程度达顶点,作为终章有着独特意义。 在这一节气里,天气寒冷至极,大地仿佛被一层厚厚的冰霜所包裹。不过,地域的差异使得寒冷的表现有所不同,北方地区冰天雪地,寒风凛冽;南方部分地区虽不见漫天飞雪,但湿冷的空气也让人寒意彻骨 。



古人根据自然现象的变化,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一候鸡乳,是说此时母鸡开始孵小鸡,意味着新生命在严寒中孕育,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不息。二候征鸟厉疾,征鸟即鹰隼之类的猛禽,此时它们为了捕食猎物,飞行更加迅速、凶猛,这反映出大自然在严寒中依然充满生机与竞争。三候水泽腹坚,是指此时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冰层最厚最坚固,体现出大寒节气寒冷的极致状态 。



《月令十二集解》对大寒的解释颇为详尽,它强调大寒是寒气逆极的体现。在民间,大寒有着丰富的习俗。比如 “大寒迎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春节即将来临,大寒节气就像是春节的前奏。在一些地方,还有 “糊窗” 的习俗,用新纸裱糊窗户,既可以防风御寒,又能营造出新年的喜庆氛围。同时,人们还会在这一天打扫庭院,把一年的灰尘和晦气都清扫出去,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 。



古人在诗词中对大寒节气的描绘也别具一格。像白居易的《村居苦寒》中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诗人不仅描写了大寒时节的严寒雪景,还通过对百姓疾苦的关注,让大寒的寒冷更具深度。



而苏轼在《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中写道 “春雨如暗尘,春风吹倒人。东坡数间屋,巢子与谁邻。” 诗句描绘出大寒时节的风雨交加,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困境中的豁达心境。大寒,这个寒冷的节气,在古人的笔下,既有自然景象的呈现,又有情感与思考的寄托 。





杨廷欣,籍贯:山东平度,工学硕士。1976年2月参军入伍,原解放军总后勤部某研究所所长,科技委主任、专家组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军职军队后勤装备技术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他自幼喜爱书法,2014年曾入清华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学习深造。工作之余,笔耕不辍,收获颇丰。他精临古贴,博撷约取,把军人的豪气、骨气以及诗人的情怀融入书法作品之中,形成了自己潇洒之中见沉稳,畅达之中求雄强的书风。作为军旅书法家,他认为书法绝不是简单的写字,是一个书者人生修为、性格、情怀的真实表达,是承古博今、翰墨抒怀的文化研修之旅,是精神及意志力的锻造过程。他把书法的研修和创作作为传播正能量、崇德向善、参悟人生、修身养性的重要契机。其书法、诗歌、楹联等作品先后在《科技日报》、《解放军报》、《作家报》、《后勤文艺》、《中国诗歌》、《科技信息报》等报刊杂志发表。

编辑:张钧、魏传峰、谢爱平、董秀曼、王天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