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浩汤汤的岁月长河中,文献史料的最大功能, 莫过于能够完整地还原事物本质,把人们带回历史的原点了。革命文物作为党和人民在血雨腥风的斗争中保存下来的红色遗存,既忠实地记录和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苦难辉煌,更为我们考证、追溯那段难以忘怀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和可靠依据。

近日,笔者在整理档案时,翻出一张产生于抗战时期的手书便条。这张看似普通的小纸条却珍贵无比,究其原因是它揭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史实。便条高19cm,阔9cm,质地为宣纸,毛笔小楷写就,上面内容是给嵩林乡公所的,全文如下:“见条请即派人来肖阝(注:异体字念shào)里村本会,将筹贵乡各物取回,务于十六日上午到来,千万莫误是要。此致,十一月十五日。”落款处,钤“庆祝山纵五支改编六旅暨纪念十月革命节筹委会”长条形印信。据《牟平县志》(1991年)记载,嵩林乡旧属牟平县辖。1941年2月,该县第八、九、十区全部,六区的崖子、崮头镇、嵩林、二海乡(除前、后垂柳两村),七区的午极镇、人信、永和乡,包括肖阝里村在内共464个村,划归新组建的牟海区行政公署(又称牟海县,即乳山县前身)。1942年春,牟海县将所辖7个区析划为13个区,取消所有乡镇建制,嵩林乡随之消失。建国后,乳山县域几经变迁,现肖阝里村(又名哨里村)隶属乳山市崖子镇辖。



乳山市哨里村远眺

单从内容看,这张便条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而引起笔者注意的,是便条左下角那枚“庆祝山纵五支改编六旅暨纪念十月革命节筹委会”浅红色的长条印信。抗日战争时期,胶东所属部队历经五次整军,番号亦屡有变化,先后有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纵队第五支队、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八路军山东纵队第(新)五支队、八路军胶东军区。这会儿陡然在胶东部队编制中,出现山纵“六旅”建制,着实令人有些匪夷所思。以笔者在革命历史文献收藏、研究领域浸淫多年的经验判断,这张便条无论用纸、行文,还是印信之戳泥,都绝无作伪的可能!难不成是这枚关防误把五旅谬为六旅了?

查《抗战时期山东军区战史附件》(1963年)及《八路军山东纵队史》(1995年)一书,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成立于1940年9月,创建地位于平度县东大田村,旅长吴克华,政委高锦纯。而这张便条上的“六旅”筹备时间是某年11月份,地址在牟海县嵩林乡肖阝里村,很显然无论是创建时间抑或地址,两者之间差距都很大。笔者隐隐感觉到,这个神秘的“六旅”当年一定曾出现过。



崖子镇哨里村地图

于是,笔者重新取出这张便条,反复审视端详,最后把目光锁定印信中“五支”两个字上。“五支”即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的简称。众所周知,历史上“五支”曾有新老之分,1938年9月18日,三军总部在掖县(现莱州市)沙河镇召开“九一八”纪念暨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山东游击第五支队成立大会,宣布八路军山东游击第五支队成立,俗称“老五支队”;1940年9月18日,“老五支队”改番号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而在胶东地区新发展起来的地方武装第三军区,整编后则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俗称“新五支队”。于是,笔者决定放下“六旅”这条线,顺着“新五支队”展开考证。一方面,重新查阅根据地建军史、胶东地方史志;一方面把目光重点集中到新五支队当年领导者访谈和回忆录上,期间还求证咨询过一些革命前辈的后人。历经数日,终于在王彬同志的一篇口述文章中查到答案。



民国时期哨里村地图

王彬(1908—1995)河南省范县人,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任连长、副营长,后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北平军事委员会分会参谋、北平辅仁大学军事教官。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延安中央党校军事教员。1938年被派往山东,先后任山纵第四支队参谋长、山纵参谋长、山东第三军区兼第(新)五支队司令员、胶东军区副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副司令员兼教导师师长,第三野战军九兵团副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九兵团副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副参谋长,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南京市副市长、国防科技委顾问等职。



王彬同志戎装照

王彬同志的这篇回忆刊载于《中共党史资料》第40辑,题为《战斗在胶东抗日战场》,文章中写到“……1941年11月7日,在崖子以东地区为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4周年,我们五支队举行了一次阅兵式。参加部队有五支队三个团、军区直属部队和附近地区民兵约万余人……”“榆山战役之后,……五支队一团、二团、三团正式改称十六团、十七团、十八团。当时,五支队也拟改为山东纵队第六旅,因中央提出精兵简政而作罢。……”如上这两段文字,与便条上的印信及时间是完全吻合的。由此,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1941年4月,在历时五个月的榆山会战胜利结束后,山纵(新)五支队驻扎“在崖子以东地区”(即3.8公里处的牟海县嵩林乡肖阝里村)休整。同年11月7日,部队于驻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万人阅兵式,以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同时庆祝山纵(新)五支队改建“六旅”工作。只不过,因国内外形势变化与中央“精兵简政”的政策,最终没能完成改编,甚或当时部队归建已完成,随即又奉命撤番也未可知。但不管怎么说,王彬同志这篇珍贵的回忆文章,为我们考证便条上的山纵“六旅”的踪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便条的书写时间:1941年11月15日,也由此确定下来。



胶东军区战前动员

1942年7月1日,奉中共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山东军政委员会命令,山纵第(新)五支队撤编,成立胶东军区,许世友任司令员(12月到职),王彬任副司令员。次年3月18日,为实施一元化领导,统一军事指挥,分局、军区决定撤销山东军区第五旅建制,所属与胶东军区整合。在历经五次整军、改编后,八路军胶东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及民兵武装完成重组,新的胶东军区由此正式成立。虽然八路军山纵第(新)五支队从创建到撤销,不到两年时间,但却为稳固东部沿海革命根据地,打击日伪,扩编部队,壮大胶东军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筹委会便条

山纵第(新)五支队改建六旅这段往事,被历史的尘烟湮没八十多年,却因这张便条的发现又被重新提及。难怪一位搞军史研究老同志看到这件“珍贵遗存”,无比感慨地说:“过去大家一直都不明白,胶东第(新)五支队为什么下辖三个团,原来当年保留团级编制,是山东军区给“六旅”预留的序列番号,没想到,这张便条为我们揭开了旷世未解之谜。”(作者:滕长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