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方兴未艾
致读者
2025年,中国经济时报开设《产业与市场》版,将重点围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以及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组织报道。该版将以言之有理、言之有用、言之可操作的报道内容,努力提供有智慧、有价值的信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春节临近,旅游市场热潮涌动,《产业与市场》版首期聚焦智慧旅游的创新发展,以此作为与读者初次相识的“见面礼”。敬请关注!
产业微评
图片来源:新华社
■夏金彪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蛇年春节临近。全国各地都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过大年”活动,文旅部门也积极参与,希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给游客带来沉浸式的文旅体验。
在中国科技馆,虚拟现实(VR)技术让游客周游二里头、三星堆等遗址,开启一场中华文明寻根之旅;在国家自然博物馆,游客戴上增强现实(AR)眼镜,原本静止的剑齿虎与大唇犀标本会呈现出搏斗的场景,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史前时代……科技赋能让“博物馆里过大年”正成为春节消费的新风潮。
科技赋能文旅产业,远不止VR、AR等技术在博物馆的运用。旅游应急指挥中心、智能闸机、景区智慧屏、票务系统、电子讲解等设备更新换代;个性化推荐系统、社交媒体监测工具、智能广告投放平台等数智化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融入旅游领域,通过提升旅游体验、提升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由此,我国智慧旅游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智慧旅游图谱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智慧旅游经济总体规模从2019年的432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0382亿元,5年间规模增长了1.4倍。
尤其是,2024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联合印发《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注入了新动力。该《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实现智慧旅游体系的全面提升,这为旅游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时间表和目标。此外,该《行动计划》还鼓励探索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通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智慧旅游线上服务相结合,为智慧旅游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加快智慧旅游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十分注重需求牵引,强化科技赋能,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让市场更有效,让政府更有为。
首先,持续完善智慧旅游发展的政策。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中央财政加大对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智慧旅游领域的创新实践。例如,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设、智能导览系统的推广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等,都得到了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其次,各地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发展智慧旅游新产品、消费新场景。许多地方结合自身特色,打造智慧旅游示范区。通过建设智能化的旅游服务中心,实施智能化的景区管理,各地持续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增强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再次,在智慧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更好地形成合力。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为市场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推动智慧旅游的实际落地。比如,地方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参与智慧旅游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许多旅游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开发出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了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应该看到,尽管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数字基础设施整体薄弱,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小型景区,网络覆盖、数据采集和设备硬件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智慧旅游将推动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预见,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旅游将不断提升旅游行业的整体“智慧”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和更加舒适的旅游体验,持续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陈 波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