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引言:

1953年7月27日,随着板门协议的正式签署,朝鲜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中国、朝鲜和联合国军的将士们都在等着夜晚十点的到来,时间一到,他们便可以离开这片满目疮痍的战场了。

或是为了庆祝胜利的即将到来,或是为了最后一次向敌军示威,十点之前,无数炮弹从半岛的夜空倾泻,顿时震耳欲聋、响彻寰宇。



对于入朝参战的130万志愿军而言,他们等待这一刻已经很久了。

然而,纵使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但眼下却出现了一个新的棘手问题——庞大的志愿军回国后,该如何妥善地安置呢?

对此,中央军委在会议上进行了多重讨论,但始终拿不定主意。

杨勇



忽然,会上的杨勇上将积极纳言,他的建议最终获得了军委的准许。

那么,这一切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一、撤军遇难题,志愿军滞留朝鲜

入朝参战近3年之久,志愿军们终于盼来了胜利的那一刻。

此时,所有位居半岛的中国战士都翘首以盼地回到祖国,与组织会面、与家人团聚。



然而,志愿军的数量足有130万之多,快速回国反而难以及时地妥善安置。

一时之间,撤军的进程受到了阻碍。

为了更加妥善地安置他们,中央军委决定有序地安排撤军时间,撤军时长则延期至5年。



那些尚未得到安排的志愿者战士则需要滞留在朝鲜境内。

在朝期间,他们可以帮忙建设朝鲜的家园。

当然,除了国内的因素外,把志愿军滞留在朝鲜境内还有着另外的考量。

李承晚



当时,南朝鲜最高领导人“李承晚”十分不甘心,他本人并不同意三八线的划分,板门协议签订期间,他甚至都没有签字。

然而,即便李承晚不同意停战,但联合国军可容不得他撒野。

为了走出战争的泥潭,联合国军代表火急火燎地与中朝代表签订了板门协议。

双方停战后,李承晚时不时地放出风声,扬言要反攻朝鲜。



为了预防李承晚的反扑,志愿军短暂地驻扎朝鲜也便有了必要性。

驻扎朝鲜一是为了方便出兵,二是为了恢复当地的生产力。

几年的战争已经令朝鲜境内民生凋敝,生产力已经严重遭到破坏,一旦无法及时地恢复,这给南朝鲜的反扑便有了可乘之机。



因此,滞留在朝的志愿军一边紧盯南边的局势,一边马不停蹄地建设朝鲜。

即便驻扎朝鲜,志愿军仍旧保持着良好的作风,为了全力帮助朝鲜人民恢复生产力。

志愿军们不辞辛苦地劳作着,在短短5年时间里,经由他们双手搭建的民房便达到了45000多间,4000多座桥梁在短时间内拔地而起。



大型水库和铁路的建设则极大地便利了朝鲜人民的日常生活。

在那段时间里,志愿军战士们放下了腰间的枪杆子,不断地用勤劳的双手为朝鲜人民构建新家园。

二、时机已到,全面班师回朝

1957年年底,此时滞留在朝鲜的志愿军还有二十余万,中朝双方都商议着全面撤军事宜。

这是因为,朝鲜当时的生产力基本上已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民众的生活也得到了保障。

在五年经济计划的驱动之下,中国国内的生产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全面而妥善地安置余下的志愿者战士已不成问题。



从中朝双方来看,志愿军全面班师回朝的时机已经到了。

然而,即便金日成和毛主席都有意地推进志愿军的全面撤退,但南边的军事压力又该如何解决呢?

要知道,此时驻扎在南朝鲜的军队是美军,一旦中国志愿军全面地撤离朝鲜,美军和南朝鲜的军队反扑上来,又当如何?

驻扎在南朝鲜的美军



关于此,金日成向毛主席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以朝鲜官方的口吻提出让美国撤军,二是直接交由联合国处置。

相比于前者,后者显然会对新中国十分不利,因为当时的新中国还被联合国孤立当中。

一旦将志愿军撤离朝鲜事宜全权地交由联合国处置,部分国家保不定会对此大做文章,借机抹黑和污蔑新中国,这对于中国的后续发展而言是一大害处。

驻扎在南朝鲜的美军



为此,毛主席向金日成建议,撤军一事应当以朝鲜官方的口吻提出,这样既可以维护中朝双方的深厚友谊,也可以维护朝鲜身为主权国家的形象,不至于被别有用心的国家大做文章。

很快,这一决议得到了中朝领导人的认同,中朝双方一边发布联合声明,一边用国际舆论给美军施压,使其不要试图北上进犯。

三、如何安置回国志愿军?杨勇上将献出良策

随着中朝联合公报的发布,志愿军全面撤离朝鲜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然而,从朝鲜撤退虽然已不成问题,但这二十多万的志愿军在短时间内涌入国内,安置的工作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对此,中央军委召开会议,呼吁大家积极地献言献策。



然而,会上各路专家七嘴八舌,始终拿不出一个具体而有效的方案,此时,身为志愿军司令员的杨勇上将表示,自己已经依据国内外形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很快,彭德怀便知晓了他的计划。

依据南朝鲜当时的局势,杨勇建议我军应在1958年3月中旬撤走前线的23军和16军,若驻扎南朝鲜的美军没有过激反应,那我军继续撤走余下的志愿军。

志愿军回国后,也可以把他们补充到缺乏兵源的军区当中,比如济南军团。

亦或在东北地区设立一个新的军区,以便更好地观察半岛日后的局势。



对于一些军事技能齐全和经验丰富的志愿军,可以将他们分批派到其他军区,以指导员的身份训练新兵。

看了相关的报告后,毛主席和彭德怀最终采用了杨勇的建议。

很快,志愿军们将以分批的方式撤离前线,他们将有序地被安置在各大军区之中,为了保障这一工作的实施,中央军委做足了准备。



彭德怀命令首批撤离朝鲜的志愿军驻扎于东北一带,以伺机观察半岛的局势,一旦美军和南朝鲜军队北上进犯,他们将立刻出征半岛。

若他们没有更大的反应,其余批次的志愿军则按计划分派至中部和西部战区中。



实际上,在中朝联合公报发布之前,志愿军便秘密地班师回朝了,他们在返程的途中做好了各种遮蔽身形的工作。

比如将坐满志愿军的车辆更换为油罐车、车上盖上了厚厚的几层杂草,车辆尽可能地在夜间行进等。

最终,志愿军以8万、10万和7万的批次回国,足足25万志愿军,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完成了转移。

四、凯旋归来,中朝友谊永在



1958年10月25日,这注定是不同寻常的日子,八年之前,中国志愿军首次入朝参战,他们在战场上毫无畏惧、奋勇杀敌,凭着顽强的意志打赢了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

值此入朝参战的8周年纪念日,志愿军战士们与全体朝鲜人民都庆祝着这一标志性的时刻。

在欢送现场,朝鲜人民热烈地送别一众志愿军,他们手拿鲜花、糕点和人参等礼物,手把手地送到了志愿军的手上。



在朝鲜人民看来,志愿军战士就是他们的兄弟儿女,为了抗美援朝,他们背井离乡、远赴他国疆土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扭转战场局势,志愿军战士们顶着敌人的猛烈炮火而殊死一搏,他们的付出和牺牲都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本来,在苏联的怂恿和支持之下,金日成的人民军势如破竹,一跃把李承晚逼到了绝路,然而,在联合国军的加持之下,李承晚反而实现了逆风翻盘,原本占得先机的朝鲜人民军迅速溃败。

在得知了苏联不愿出兵相助后,金日成大感失望,他深知,朝鲜人民军的命运就要到头了。



然而,令金日成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在关键时刻伸出了援手,一声号令之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跨过鸭绿江,在异国他乡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抗争。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帮助之下,金日成的朝鲜人民军也实现了逆风翻盘,一举扭转了此前形成的不利态势。



最终,在中朝联军的共同努力之下,他们战胜了强大的联合国军,迫使他们签下了具备停战性质的板门协议。

结语

尽管当时的新中国还处于一清二白的环境当中,但物质条件的匮乏并无法掩盖志愿军战士们的高昂斗志。



在前线,他们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始终都奋力地做出抗争,始终都为朝鲜人民的胜利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他们最终与朝鲜人民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为了兼顾半岛的后续局势,志愿军的撤退遇到了一定的难度,但在杨勇的建议之下,战士们的撤退和安置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