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跖沟内,冰瀑景观迎来游人打卡。李学军 摄
范仲淹诗云:“神哉叔虞庙,地胜出嘉泉。”晋祠三绝中的难老泉,晋水发源,千百年来,潺潺流水从这里流往并州大地。
难老泉疏浚,晋泉奔涌,一泓泓深邃澄澈的泉水,是重现的美景,是生态之变的明证,是长远发展的源头活水。太原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上持续发力,让绿水青山在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中保值增值,不仅带来天蓝、地绿、水秀的美好景象,更为太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铺就自然向好的未来之路。
一水润泽,万千锦绣。古城太原,活力奔涌。
山水起舞 流金淌银
“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
冬日,行走在桃花沟、偏桥沟、狼坡、白石崖,往日里流水潺潺的山间溪流,凝结成了洁白无瑕的“玉带”,两侧的松柏则以固执的墨绿,为西山晕染着勃勃生机。
山间小路上,不时可以看到接水人。“这里的泉水清澈甘甜,沏出的茶浓香四溢。”不一会,赵彦凯便将8大瓶5升的矿泉水瓶装满——不但难老泉实现出流,西山上的泉眼也越来越多,水量越来越大。即使寒冬腊月,接水人还是络绎不绝。
万柏林区水务局副局长侯惠平表示,随着地下水位逐年回升,山区里的石缝中到处都有水——桃花沟一段长5米的石体上,夏季就有大小不等的泉眼20余处。
咕嘟咕嘟冒出的泉水,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关停淘汰一批、搬迁改造一批、综合整治一批,西山地区先后关停搬迁太化、太原煤气化、狮头水泥等重污染企业8户,关闭淘汰小化工、小水泥、小建材厂以及集煤场等343家。特别是关停有证小煤矿76座、封堵私挖滥采黑口子2000多个、清理煤堆350处后,建成了18个城郊森林公园。千疮百孔的山体重现生机,严重破坏的植被持续修复,受损断流的水系再现流水,打造出了480余平方公里适宜万物生长的美好家园。
平均采1吨煤要流失掉1.7吨的地下水,而1万公顷森林蓄水量相当于1000万立方米的水库库容,一减一增的背后,不仅仅带来水量的此消彼长以及生态之变,更折射出发展理念之变——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在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十多年时间,西山林木覆盖率由治理前不足20%上升至目前约86%,书写出属于太原的“绿色奇迹”。
有山有水,在外奔波多年的村民陆续回乡创业,吃起了“生态饭”。晋源区赤桥村村民郭丽保开起了民宿,并取名“山水缘”。相信随着西山生态治理的不断深化,生态产品资源的配置将更加优化,生态带来的民生福祉将展现得愈发鲜活生动。
西山,绽放着它最美的光彩,这里的森林会永远地覆盖在山山岭岭之上,这个“绿色奇迹”会一直续写下去。
以水为媒 借水“行舟”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城水相依,蓝绿交融,是太原这座内陆城市的梦想。全长43公里从南到北贯穿主城区的汾河景区,成为这座城市追求水城共融的生动注脚。
梦想永不止步。九河复流工程,成为太原构建“一湖点睛、一水中分、九水环绕”水韵格局的关键一环。目前,城南、汾东、晋阳三座污水处理厂水质提升工程正在抓紧实施,使出水的三项主要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达到复流再生水水质要求。铺设再生水管网164公里,建成加压泵站2座和再生水综合利用示范基地1座,预示着我市规模化使用再生水的工程基础已具备。
已投入使用的太原市再生水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仅以第一期的供水能力来计算,一年可以省下接近一个晋阳湖的水量。
越来越多的“海绵体”,让城市具有“弹性”“韧性”。
无论是焕发新生的难老泉,还是蜿蜒灵动的汾河,或是正在蜕变的9条边山支流,都在诉说着并州大地上关于水的故事。
“看,那边天鹅飞起来了。”作为汾河太原段的出境断面和太原市6个国考断面之一,在位于清徐与吕梁交界处的汾河韩武村断面,冬日的暖阳下,天鹅翩翩起舞。但见它们扑棱着翅膀,戏水觅食,不时传来悠扬、高亢的叫声,与静静流淌的河面相映成趣。汾河太原段的整体生态种群,日渐丰富。“我们去年监测到‘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对水质要求极高,证明汾河太原段水生态健康状况持续向好。”汾河景区管委会宣传接待科科长郭凡介绍。
看得见的,是停了几十年的泉眼稳定复流,是濒危鸟类、水母更多出现在汾河太原段,是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成了“香饽饽”……看不见的,是太原这座大型城市的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是多源共济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日渐完善……
“两山”转化 相得益彰
“欲令惠及生民远,须道仁同此水深。”
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变好了,产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产业发展好了,才可以实现生态治理与产业双向“增值反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管委会生态环境部部长卫庆宝说,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显著提升了区域的水源涵养能力,难老泉水位的回升,是最有力的例证。随着水源涵养能力的增强,区域生态系统获得了更稳定的水资源补给,植被生长愈发繁茂,生物多样性逐渐丰富,又反向作用于生态治理,形成了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示范区将在西山地区持续推进绿化、彩化、财化工程,增加绿植覆盖面积,丰富植物种类,打造四季有景的多彩山林景观。同时,充分挖掘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作为太原文旅资源集聚区,示范区将持续擦亮“锦绣太原·大美西山”品牌,打造国际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建设国内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太原文旅产业打造主引擎。
不久前,太原文旅收获重大利好——晋祠天龙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太原文旅热度再度升高。在旅游业内人士看来,晋泉出流可以再添一把火。千年古建、古树名木、石窟艺术,加上三晋名泉“失而复得”,足够惊艳。作为太原的龙头景区,晋祠天龙山景区流量大增,也将提升太原文旅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古晋阳八景之一的烈石寒泉展现新的生机,蒙山景区等处泉水复流,吸引大量游人观赏戏水……业内人士建议,打造泉水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将泉水品牌作为促进太原文旅发展的新动力,进一步提升“锦绣太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发展健康养生、体育休闲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
“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如今的太原,繁华更稠胜往昔。晋泉复流,为这座近悦远来、人之向往的筑梦之城,带来了灵动与温润,增添了动力与机遇。
涌动的“泉”,发展的“源”。泉水之上,太原奔跑。
记者 何宝国 任晓明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