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检查频次过高、随意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已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从各地实践来看,坚持“无事不扰”的理念,才能提升涉企监管效能。

在涉企检查中,监管部门和企业往往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监管部门需履职尽责,保障市场健康稳定;另一方面,现有的检查方式让企业不堪其扰。哪怕每个监管部门每月只登门检查一次,企业也时刻处于迎检状态。

“无事不扰”强调依法明确政府与市场的界限。这就要求除法定依据外,任何将入企检查作为行政许可、行政给付等行政行为前置条件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这一规定有助于建立起合理的政企关系,让企业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实现“无事不扰”,以机制和技术手段推动精准检查至关重要。例如北京推行的“扫码检查”,执法人员必须扫码后才能开展检查工作。全市众多有执法权的部门都受规定约束,并规定了企业综合受检频次上限。一旦超出这个频率,检查人员扫码时就会出现红色预警。这一做法不仅便于企业核实检查的合法性,而且建立起了避免扎堆检查、重复检查的预警系统。

“无事不扰”并非让监管部门做“甩手掌柜”。多地采用的线上抽查、视频回访、信息共享等非现场监管机制,既兼顾了企业的正常运营需求,又确保了市场环境在有效的监管之下。

“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是明确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合理确定行政检查方式、减少入企检查频次等要求。落实中央精神,“无事不扰”应成为涉企检查的常态。要通过不断优化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让企业更加专注于创新与发展,为经济社会繁荣持续贡献力量。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 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