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文章,名字是《比你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有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其中讲到:“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的结果和别人通过关系取得的结果一样甚至更差,那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

答案是,如果你不懈努力,却发现别人用关系得到跟你一样甚至更好的结果,不用不平衡,因为关系给你的只是一个段位,如果你能力不够,随之而来的是焦虑和恐慌。而努力得来的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实力,是你最坚实的依仗。换句话说,你青云直上,每一步都脚踏实地,他漫步云端,其实如履薄冰步步惊心。

  还有一篇文章,名字是《现实就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拼!》其中讲道:在有“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的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礼上,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及理论数学家许晨阳作为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

他们的成就值得点赞,他们的讲述值得思索:新时代给予我们同样的追梦机遇,你是如何回应的?当你选择了贪图安逸,也就选择了平庸。而当你选择了奋斗不息,注定一生不凡。



  满满的正能量,这样的观点确实给人迸发奋进的鼓舞,但应该有个前提,那就是拼搏在前途光明的道路上。下面举个真实例子:2017年10月12日凌晨,一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一年时间里出版了两本书,拍了一部文艺片,又写了一本新书、又开拍了一部新电影,二十九岁的青年导演兼作家胡波,在北京东五环一幢住宅楼的楼梯间里,贫穷的绝望中上吊自杀……

  胡波两次落榜后,去了家乡的一所最普通的专科学校上学,22岁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不拍电影的日子,胡波创作文学,频繁在ONE等平台发表自己的短篇小说作品,期间小说集《大裂》获得了第六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在台湾、内地出版。

2016年,他携电影处女作《金羊毛》的剧本参加了FIRST影展创投会,之后签约了冬春影业。今年2月份其导演的电影《爱在樱花盛开时》开拍,王小帅担纲监制。在外人看来,29岁达到如此成绩,多么令人羡慕?

  然而,出乎周边人不理解的是,这样一个貌似蒸蒸日上的有为青年,却早早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其微博发文透露出最可靠的解释只有两个字“穷困”。

其去世也引发了不少评论,主流观点认为其坚持的纯文学电影创作、自由散漫的文学风格不符合主流商业潮流。是不是可以归纳为,在别人靠炒作营销先搏名再创作的大潮流下,胡波坚持个人创作自己风格的作品,即使再努力,还是倒在了拼搏的路上?



  扯得有点远,作为法律人,还是说说身边的例子吧。笔者一个法官网友,工作以来,一直秉承着埋头苦干,付出总有收获的拼搏精神,晚上吃完饭还要到单位写个判决再回家。即使别人都在靠审取暖费案件搏结案数的情况下,每年结案数都在院里名列前茅。然而,年年的结案先进并没有换来领导的肯定,身边当地的同龄人一个个都被提拔,领导的评价却是:成绩不少,人有个性。

  随着办案阅历的丰富,网友很快成了所在业务庭的审判主力,却是办的案越多,挨的批评越多。领导分案时的口气是,你是主力,难案你不办谁办?

总结成绩时的口吻是,办案数就是0,出现信访就是1,0再多,一个信访案就是百分百。不提拔也就罢了,员额制改革居然连以前办不了难案的都入额了,他却名落孙山,成了员额的法律顾问—法官助理。

  笔者多次开导他,入不了额当不了法官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办案终身负责制的背景下,即使他这样的入了额,等领导、关系户把简单案分光了,剩下的重审案、上访案全丢给他,处境是不是更悲惨?不拼搏不会做到行业的出类拔萃者,但有时,没有公平的成长环境,即使再拼搏,也不会换来等量的回报,何不退一步换个出路?

结束语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的前提是有能体谅“苦寒”价值的“伯乐”,有能赏识“利器”的“英雄”,否则,“苦寒”也可以将清苦人冻死,“磨砺”也可以将利刃磨钝,一事无成。

  走在前途光明的拼搏道路上,弥足珍贵,走在前途灰暗的拼搏道路上,且行且珍重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