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古代战争片,有一类剧情总会引人深思,
这类剧情有一个特点,就是最后会给一个镜头,
在这个镜头中,你会发现之前洋洋得意的人,会惊讶的睁大眼睛,
亦或是某些自诩聪明之人,在这个镜头里龇牙咧嘴,
因为下一刻,他就要彻底完蛋了。
所谓彻底完蛋,是那种完全被剥离希望的完蛋,
比如被杀,被流放,被贬等等。
总而言之,之前越猖狂,后面越凄惨,
之前所拥有的宝贵财富,
下一刻,就会瞬间烟消云散。
这是一种行为上的反差,这种反差,预示着情节开始反转。
我以前看不懂的是,为什么那些看起来很聪明的人,做着很有把握的事,
怎么就突然完蛋了呢?
后来经历的多了我才意识到,
原来,不是突然一下子完蛋的,
而是从一开始就完蛋了。
关于人情世故的大问题,大方向,
我们讨论的太多,太久,
而对于那些边边角角的问题,
那些藏匿于麻烦背后的麻烦,
折腾背后的折腾,
则鲜有提及,
这些问题,麻烦以及折腾,
都是一种积累,
这种积累的表现方式我们很熟悉,
比如“水滴石穿,”比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都是从小处开始,
不断扩散,
不断蔓延,
在没有任何人阻止的情况下,
发展到了任何人想阻止也阻止不了的地步。
如同之前提到的那些古代战争片之中,
看似突如其来的反转,
其实都是在“水滴石穿”之中,
早已显现出了命中注定的信息标签,
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进行整合性的理解会发现,
诸如此类的反转,在早期都会出现一种类似的征兆性表现,
那就是开始接受一些不该接受,
但可以接受的事情。
比如最典型的一种表现就是忍受,
起初的忍受,往往是小事上的妥协,
忍了,开始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实际上,忍了小事,
就开始出现无数的,需要继续忍下去的小事,
小事能忍,忍着忍着,
忍这个行为就开始“爬坡”了,
小事忍的多了,那些因忍而委屈自己的人,
就会陷入到一种惯性思维之中,
那就是只要忍受,事情就不会变糟糕,
但这是一种很典型的,一厢情愿的做法,
因为有人忍,就会有人不需要忍,
他们不妥协,并且要求别人忍,
那么他们必然就获得了与忍耐相对应的行为奖励,
我们把这种行为奖励的效果,统称为肆无忌惮,
那么如果加上“频率”这个条件的影响,
越忍,越容易忍,
越肆无忌惮,越习惯了肆无忌惮,
于是乎,从小,忍到大,
从起初的肆无忌惮,到后面的“只能我说了算”,
问题变成了矛盾,矛盾被激化成一种不得不解决的麻烦,
遗憾的是,真到了这一刻,
一切都晚了,
所以,那些突然急转直下的危机,
其实一开始,就埋下了祸端的种子,
而那些误以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麻烦,
其实一开始就必须全面重视。
有些东西一直在降级,有些问题一直在升级,
降级是需求之后的妥协,升级是妥协之前的要求,
当问题真正膨胀到无法解决的地步时,
戳破问题,让问题彻底炸开,
往往是不得已,但却治本的举动,
无数的问题气球随着此起彼伏的爆裂声渐渐消亡,
而新的问题似乎从未吸取那些“炸开的教训”:
有些东西一直在炸,
有些问题一直在劝,
有些麻烦一直在忍,
有些事实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