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米上市了一款千兆交换机和一款万兆交换机,眼尖的网友在其海报宣传里发现了对“万兆NAS传输”的支持,小米NAS迅速获得了众多网友的关注。随后官方回应,这只是用于示意,内部并没有相关产品的规划。
可能是网友的声音过于迫切,小米于2024年7月展开NAS产品调研,并用数月的时间对NAS核心技术进行预研。而在最近,我们又能看到小米NAS更多的消息。
日前,小米生态链总经理陈波在一次直播当中公开了小米NAS产品的最新进展,他表示产品目前已经进入到开发的尾声阶段,逐渐要转入到制造和落地。首版打样进行了多轮测试,并透露小米NAS会延续小米生态产品一向的简约、高级、优雅,有一些科技感。
(图片来自小米直播)
虽然陈波并未在直播中透露小米NAS具体的上市时间,但根据开发进度来看,今年内有落地上市的机会,那么小米要做家庭NAS存储领域的销量之王吗?
补齐米家生态的最后一块“拼图”
陈波曾透露小米NAS的三大核心能力,第一,打通手机、PC、电视、平板电脑等设备,实现扩容、AI相册;第二,打造家庭影视中心,能够生成私人影院海报墙,用户可以随心点播NAS内的电影资源;第三,为有基础存储需求的用户提供丰富的网盘管理和资源下载能力。
他认为,NAS是家庭存储的中心,小米做NAS会考虑到小米的核心用户(小米手机、小米IoT产品等用户),一定会做好基本的存储功能、数据的过渡,高度重视整套系统的安全与隐私。换句话说,NAS也算是补足小米生态的最后一块“拼图”。
小米NAS的服务群体十分明确,同时在小雷看来,家庭存储中心的任务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存储,更承载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互通。素有“杂货铺”之称的小米,旗下不仅有智能手机,更有平板电脑、PC、智能电视、智能音箱、智能管家等周边IoT产品,生态阵容庞大,数据存储需求大且数据种类复杂,再加上家庭存储数据往往涉及个人隐私,理论上更需要一个像NAS一样的“本地网盘”,帮助用户集中并管理一系列数据。
(图片来自豆包AI)
另一方面,在同一套软硬件体系之下,私有云的数据可以不依赖第三方App实现跨平台无缝流转、访问,甚至能作为部分小存储空间的智能设备的“云扩容”。同时借助AI的“底座”能力,NAS可以更高效管理数据,也方便用户快速定位读取,以及演化出AI相册、AI画报等功能点。此外陈波还提到其它生态的情况,表示会深度调研苹果用户的需求。
试想一下,下班的你给智能音箱下达“在电视上播放某某电影”的指令,这样的场景体验的确无缝,但也需要够硬的生态基础支撑。
小米的生态产品向来开放,不仅开源了Home Assistant米家集成组件,也通过HyperConnect技术实现了对苹果设备的兼容,小米汽车能够兼容iPad多屏扩展,相信NAS支持iPhone、iPad等苹果设备不成问题。
(图片来自小米)
主流的NAS方案一般分为成品和DIY两种,前者只需要根据系统提示完成电源接通、插入硬盘、联网等步骤即可,部署难度较低,且有厂商提供的全链路软硬件方案,安全性更高。后者的优势在于部署成本低,但组建难度较大,安全性和稳定性均不甚理想。
也就是说,为了配套小米生态、数据安全和部署难度等多方面考虑,小米NAS大概率会以成品方案的形式推出,并且系统相对封闭,不会轻易提供Root等权限的开放。
AI、互联要素齐全,家用NAS要爆发了
NAS作为家庭存储中心,华为在小米之前已经给出了一个范本。
相比传统的个人网盘和移动硬盘,NAS里面的数据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无需携带网盘和打开单独的App,内部有全方位的数据加密,支持实时同步和分享,有聊天记录、语音、照片、视频等文件的全量备份。结合自身在云计算、通信、智能生态、AI等技术优势,弱化了网络存储的空间限制。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小米的“一指连”概念,它可以借助UWB技术,把手机作为“万能遥控”实现“指哪打哪”的操控。基于这样的能力,小米智能设备和小米NAS之间的玩法和交互可以期待一下。
之所以面向家庭存储市场,小雷认为小米核心用户群庞大,可借助无缝互联打开NAS需求。企业用NAS存储种类繁多,包含中型NAS、大型NAS、工作组NAS等细分品类,小米等手机品牌跨界入局NAS时间不长,入场的难度很高。
小米、华为这种思路下打造的私有云服务,更符合个人用户所需要的“外挂存储”的设定,数据与设备的深度融合,成为多个设备的“统一内存”,这样才能够缓解用户对智能手机、PC、平板电脑、电视等智能设备存储空间不足的焦虑。但NAS产品离不开软件的推动,厂商后续的软件维护至关重要。
(图片来自华为)
近些年个人用户对生活记录、影片缓存等需求不断提高,智能设备的本地存储空间乏力,且大存储空间的智能设备购置成本较高。而本品牌的网盘服务动辄一年数百元,长期下来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就拿小雷来说,半年前购买的1TB存储空间的手机,现在已经用了近半,平时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占了大多数,但有不想把存储需求寄托在订阅制的网盘服务里,相信有“存储焦虑”的人也会有不少。
可以预见的是,NAS作为一种大存储的“本地网盘”方案,能够有效吸引到个人消费者。第一方品牌NAS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用户对生态产品的粘性。
毕竟个人用户的设备组成会更加复杂,对互联、无缝流转、数据接力等功能有特殊的需要,否则,小雷认为华为和小米的NAS方案,与绿联、群晖、威联通、极空间等品牌并无太多区别,况且部分部分品牌的NAS软件已经内置浏览器,跨平台的体验已经进步不少。
根据恒州博智统计,2023年全球家用NAS市场规模为24.4亿元,中国市场的规模为7.12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96.19亿元。家用市场虽小,但发展潜力巨大,小雷认为这也是小米入局家用NAS的因素之一。
许多NAS供应商也瞄准家庭存储市场,大家都在想办法降低NAS的部署难度和存储之外的技术特性,比如绿联在CES 2025展会上发布了AI NAS解决方案,用AI大模型降低NAS产品使用门槛,并希望以此让NAS走进千家万户。厂商发力C端的确能够看到家用NAS市场爆发的迹象,不过在小雷看来,只有把NAS的体验做得更好,才会有更多个人消费者看到NAS的闪亮点。
米粉呼声高,小米NAS预订现象级爆款?
在庞大的网络呼声下,小米NAS应声而来,可见这款产品就是“被米粉逼出来的”,但真正推动小米投身NAS行业的,小雷认为还是对核心用户的信心,以及家用NAS市场的潜力,再加上NAS对米家生态有积极意义,更简单的布局流程,更深度的产品整合,一定程度上能吸引更多消费者。
小雷猜测,如果市场反馈理想,小米可能会进一步拓宽NAS产品线,入门级产品主打易用性和生态集成,高端产品注重存储性能,又能吸引普通消费群体,又不会忽略高端专业用户所需。
小米品牌所携带的粉丝效应不可忽略,也可以遇见NAS产品上市之后会获得相当理想的效果,但我们是否需要NAS这件事,还需要理性看待。毕竟,呼吁新产品落地人,以及掏钱支持的人,不完全会是同一群,小米决心造NAS,必然还是做好了前期调研的准备,也不妨期待一下高性价比NAS方案的出现。
按照陈波的介绍,小米NAS产品最大的核心能力应该是数据的无缝流转和互联,比方说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可联网访问NAS数据,需要时直接下载即可,这样一来无需大量流量缓存,对设备的存储也几乎不构成压力。
非小米/苹果手机用户,或者没有建立起米家IoT生态圈的用户,由于没有足够的设备数量和兼容性,数据的流转大概离不开第三方App,体验上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另外,没有大容量存储需求,又或者是不需要频繁访问的小伙伴,NAS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传统的移动硬盘和在线网盘即可。但智能设备互联化、统一化的趋势不可逆,NAS存储设备之后,下一个被AI、互联“感染”的产品又是什么呢?
美国当地时间1月10日,CES 2025落下帷幕,雷科技第二次派出官方报道团,对CES进行立体无死角的报道,一共输出41条内容,内容整体超过10万字,涵盖了AI硬件新物种、AI电视、AI家电、AI眼镜、AI PC、AI+AR、智能清洁、AI芯片、AI PC、教育硬件、AI汽车、智能配件、可穿戴、AI机器人、AI耳机、智能镜、AI存储等领域。欢迎全网搜索“雷科技CES”获取一手报道,洞见AI硬科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