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025年1月19日
预计阅读
5分钟
晚安栗子
春节进入倒计时,春节档展览接连开幕。本期选择的图片,主要突出人人人,祝春节红红火火,灵蛇迎春。
·中日韩艺术家共探形与色
·杜大恺艺术展“静水流深”
·张新军个人项目“荣耀”
·最强建筑天团齐聚惠州
·北京画院老画家作品展
·聚焦比利时当代艺术
·陈雷的“萃岛星期天”
·大批德国艺术家伪作流通
·佳士得拍卖行换帅
·艺术家张伟辞世
·电影大师大卫·林奇逝世
中日韩艺术家共探形与色
2024年12月21日至2025年2月8日,中日韩艺术家群展“形色无垠”在白石画廊北京举办。从即兴的抽象表达到对传统哲思的现代转译,从细腻的情感刻画到深邃的自然意境,六位艺术家通过不同创作媒介与手法,探索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与“色”的无尽延展和可能性。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东方美学共鸣,这是近年来艺术界颇为关心的问题,本次展览就是这一碰撞的经典呈现。具体派艺术家鹫见康夫将数学逻辑与艺术创作的即兴表达巧妙融合,挑战了形式的边界;鲍蓓通过版画与油画的结合呈现,将个人记忆与情感转化为繁复而深刻的画面语言;于立以“炁”墨为媒介,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构建充满哲思与自然韵律的独特绘画语言。
展览中唯一的雕塑艺术家组合李伟&刘知音从形态入手,深入理解和感受东方传统意象后,探索出当代的雕塑语境和意义;姜淼运用刀刻技法揭示了层次叠加的时空意境;来自韩国的李采以蓝色为核心,以冥想般的创作传递宁静与治愈,展现了自然与生命的深邃意境。“形”与“色”不仅是视觉表现的核心元素,更是艺术家们探索文化、自然与个体经验的媒介。
杜大恺艺术展“静水流深”
1月18日至4月6日,“静水流深——杜大恺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展出杜大恺2006年至2024年创作的210余件套作品,包括纸本水墨、纸本水彩、出版物及手稿等,涵盖了他在山水、异域风情、农村风物、静物、人物、公共艺术等方面的作品,并特别展示近年新作,系统呈现他对当代中国水墨的长期思考以及创新成果。
杜大恺1943年生于河南叶县,是中国新水墨的代表人物之一。1990年左右,他开启对中国水墨画当代性的探索,从当代生活的生命感受和视觉经验出发,既保有中国水墨韵味,又采西画和设计之长,创造出中国画的新形态。早年从事装饰艺术创作的经历,使其水墨作品带有独特而强烈的形式构成与设计感,以多样的表现方式丰富并提升中国水墨的表现力。
自1990年开始表现苏州及其附近的村庄起,杜大恺对乡村的热爱和理解变得日益深刻,他说:“我画乡村是为自己留一些记忆,也为历史留一些记忆。”有朝一日,当那些乡村建筑随着城镇化进程消失殆尽的时候,人们还能从他的绘画中感受到平凡生活的诗意。
张新军个人项目“荣耀”
1月18日至2月28日,张新军个人项目“荣耀”在蔡锦空间展出。这是一个由影像以及大量招牌字构成的展览,站在几乎无处下脚的大量招牌字面前,仿佛在凝视历史进程中并不那么遥远的遗迹,它们曾经为我们的生活做出指引,现今大多已经灰飞烟灭。
这一项目源起于2024年10月。位于李桥镇的沿河街道(李堡路)所有店铺统一更换新招牌,变为整齐划一的字体与门面设计。张新军沿街寻找那些被拆掉的原招牌字,看似简单的工作,却经常一波三折。除了商家自身对旧招牌的不重视,格式化后的门头也为艺术家的寻找增添了麻烦:“夜幕降临,它们泯然于统一的格式中,我只能从相同的字体中甄别各个店铺。”
当这些招牌字被重新点亮时,张新军似乎看到了属于它们的曾经的荣耀。随着消费主义兴起的招牌字,一度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与记忆,但进入21世纪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我们所怀念的,并非那些闪耀的招牌,以及五光十色的霓虹,而是一个丰富多样、充满个性与想象的过去。
最强建筑天团齐聚惠州
1月9日,“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惠州)建筑艺术计划”于广东惠州市龙门县南昆山正式发布。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孟建民院士领衔的8位国内学界泰斗,普利兹克奖得主阿尔瓦罗·西扎、雷姆·库哈斯、让·努维尔等7位国际顶级大师,组成阵容强大的国际学术顾问团,为打造全球设计师、建筑师、工匠的“天堂”添砖加瓦。
本次活动以“添砖”“做棚”“上灯”为引线,上演灵感与创意的碰撞,用艺术设计“点亮”引领区。正式发布前,项目组成员踏遍南昆山、罗浮山,搜集到几百块废弃青砖,并在发布会现场邀请每位嘉宾在青砖上写下姓名。这些砖块曾沉睡于村落一隅,而今它们穿越历史,见证引领建筑艺术计划的启动,汇聚起每位到场者的美好祝愿。
首批项目聚焦“四村”(福田徐田村、南昆山竹坝村、龙江广美村、麻榨中心村)、“一厂”(永汉甘化厂)、“一线”(最美旅游公路),这些项目分别具有不同的地缘和现状特征,对应不同的乡村建设问题。建筑艺术计划将为其量体裁衣,为村民百姓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场景,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5 ·
北京画院老画家作品展
1月17日至3月16日,“笔底春风殊未老——北京画院老画家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展览汇集北京画院35位退休老画家们的68件(套)艺术创作,全面呈现他们精湛的绘画技艺与独特风格,同时也彰显北京画院的创作实力与艺术风貌。
“笔底春风”描绘了画家们创作时的灵动与神韵,他们将情思凝于笔端,以线条与色彩赋予作品生机与感染力;“殊未老”深刻诠释了他们的艺术境界,尽管岁月流转,他们仍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尝试新的艺术题材。展览中,山水画作雄浑壮阔、花鸟图卷娇艳多姿、人物肖像神情百态,画家们笔下万物栩栩如生、鲜活灵动。
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们在北京画院度过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时期,在画院的培养和支持下,取得丰硕的艺术成果。其中不少人曾为各大博物馆创作多幅作品,提升画院影响力;应邀前往各地体验生活,完成集体创作,丰富艺术表达形式;在研修班倾囊授课,将自己的心得传授给更多的年轻学子。至今,他们依旧在艺术创作领域持续深耕,彰显着艺术生命的坚韧与持久,为北京画院的艺术传承与发展续写壮丽篇章。
· 6 ·
聚焦比利时当代艺术
1月17日至3月12日,“时间的肌理:比利时当代艺术展”在嘉德艺术中心举办。展览通过展示16位比利时顶尖艺术家的作品,呈现比利时当代艺术在绘画、雕塑、装置等多领域的非凡魅力。展览是2025比利时文化艺术季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艺术纽带连接中比两国观众。
本次展览特别呈现三位比利时当代艺术的重要人物:丹尼埃尔·斯吕思、雅克·查理尔和阿兰·博尔南。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源自欧洲的悠久的绘画传统,专注且纯粹。他们的作品以深厚的艺术造诣和鲜明的个人风格,为中国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比利时当代艺术的窗口。
作品中承载的时间痕迹和呈现的肌理,不仅是艺术家个人生命凝聚的结晶,也是中比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的视觉见证。展览力图全面展现比利时当代艺术的丰富样貌,该国艺术家在全球舞台上以创新和个性著称,通过这些作品,观众可以感受到比利时艺术家们对社会议题、自然生态和人类情感的深切关注。
· 7 ·
陈雷的“萃岛星期天”
1月12日,艺术家陈雷个人项目展“萃岛星期天”在北京798艺术区萃岛画廊开幕。该展览与2024年12月在韩建美术馆开幕的“只与你有关”个展,形成一个完美的链接。此次展出2022年以来,陈雷旅途中的9件绘画作品,以及特别创作的5件装置作品。
陈雷是艺术界的一名“老兵”,近年来每次露面总是洋溢出纯真、质朴的光芒。他的“故事人像”系列作品,带有鲜明的自我标志。画面中的人像都是平平的脑袋,人物的五官用各种符号与线条表现,充满故事性和幽默感。画作中的各种意象符号,让画面中的故事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与符号化的五官形成呼应。
每一幅作品都是陈雷根据自我体验对世界的独特呈现,丰富的人生体验结合艺术家本人独特的幽默感,让每幅画作都像在讲述一个故事。现场的装置作品也同样有点“意思”。开幕当天汇聚艺术界人士、跨界设计师等,他们与冻僵了的“拖把花”合影,为“咯咯达”签名。在这个“严寒”的冬季,共同期待2025年艺术“春天”早点到来。
· 8 ·
大批德国艺术家伪作流通
近年来,多位德国艺术家,如格哈德·里希特、西格玛尔·波尔克等作品被伪造,伪作涉及签名目录、素描、绘画等。即便与原作签名有明显差异,有消息称,它们依然可以通过网络销售,有的甚至出现在画廊。日前,德国科隆范德格林滕画廊(Van der Grinten Galerie)展出疑似波尔克伪作,艺术家遗产方已警告过该画廊。画廊称,这些作品是一男子从已故父母处继承的,该家族直接从艺术家处购买了这些作品。
· 9 ·
佳士得拍卖行换帅
佳士得拍卖行宣布任命邦妮·布伦南(Bonnie Brennan)为首席执行官,2月1日生效。布伦南过往较少出现于镜头前,她将接替现任CEO施俊安,后者将成为皮诺收藏总裁并继续担任佳士得董事长。
布伦南1997年进入拍卖界,2012年从苏富比转战佳士得。她担任美洲区总裁期间,美洲区2024年销售额占拍行总销售额48%,而佳士得去年总销售额下降6%。布伦南将成为拍行历史上第二位女性CEO。
· 10 ·
艺术家张伟辞世
1月16日,星空间发布消息,艺术家张伟辞世,享年73岁。张伟,1952年生于北京,1971年开始自学画画。1980年代初与朱金石、赵刚、马可鲁、唐平刚、秦玉芬、王鲁炎、顾德新、冯国东等人结成艺术群体,作品以抽象绘画的探索为主。1986年11月,因到美国参加“中国前卫艺术”画展而定居纽约,在美居住20年间从事过多种职业,并继续抽象艺术创作且多次举办个展。2005年秋迁回北京。
· 11 ·
电影大师大卫·林奇逝世
1月16日,电影导演、艺术家大卫·林奇逝世,享年78岁。在跨越50余年的职业历程中,林奇从画家生涯开始,逐步拓展至涵盖绘画、摄影、版画、雕塑、音乐和电影等媒介的多学科创作实践。在他的众多身份中,电影大师是最著名的一个。
他的艺术作品充斥着令人不安的谜样意象,融合了超现实主义和原生艺术的视觉语言。林奇常常关注家庭与日常场景中的破裂瞬间,以扁平化构图和透视扭曲的半抽象绘画,将怪诞的形式及媒介带入对话中,探索身体和工业衰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当代美国生活中的黑暗现实。
文字|艺术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