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剑初,1971年生,湖南隆回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沈门七子。
曾获2011中国书法年度佳作奖、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大赛二等奖、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大赛二等奖、全国首届行书大赛提名奖、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优秀作品奖、全军书法展一等奖6次。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三名工程”,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八、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二届书法兰亭奖作品展,“现状与理想”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源流·时代”书法创作展,“中国力量”全国扶贫书法大展,“伟业”书法大展”,“翰墨传承”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邀请展50家,贵州书画“双百工程”展,2012年《中国书法》年展暨当代书坛中青年60名家,《书法报》中青年实力书家。
举办个展4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周剑初五体书法展”和“周剑初五体书法半百展”,湖南省举办“周剑初五体书法回乡展”,在书坛引起较大反响;出版发行《周剑初五体书法》《周剑初五体书法廉政诗文》《邵阳文库——周剑初卷》等专著7部;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国博等文博单位收藏。
临《秦诏版》
实现理性调控下的感性书写
文 | 周剑初
从评审角度看,临摹与创作,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现象与问题:
一是不临帖。这类作者无视经典,看似随性而书,实则下笔无由。有的人写了一辈子,从不临帖,一味地“创变”,拿起笔来空无依傍瞎划一通,漠视于“法”,游离无“根”,想当然地夸张、变形,最终结果只能是劳而无获、劳而无功。至于创作,根本无从说起。
二是浅临帖。从评审看,这类作品占大多数。临帖,说到底就是对古帖的模仿。模仿的精准与到位程度客观上反映了对古法、经典的掌握程度,以及在这个基础之上将来取得的高度。临帖不深入,浅尝辄止,则古法不能为我所用,导致临创两张皮。
临《白盘》
三是死临帖。这里包含两种现象:一种是抱守一家,临帖很像,创作作品却是自己的东西。创作时不会将临帖所学经验“拿来”为我所用,存在着脱节现象。临帖非常刻苦,收效却甚微,究其原因,是漫无目的,没有思考,不加分析,写完后脑中一片空白,或只保留书写的感觉,记住的东西很少。还有一种现象,同样抱守一家,但有法可依,并能用其书法风格书写文学内容,属集字创作。如生疏僵化,几无入展可能,若熟能生巧,则有望受到评委青睐。
四是深临帖。书法学习要先工一家,精于一帖。前人法帖的妙处往往就在一笔二回,甚至一个小动作之中。许多临习者只得粗枝大叶,整体看去,似乎与原帖相去不远,但在细微处则失之甚多,这和抄书并无区别。
临《魏故镇远将军崔府君墓志铭》
除此之外,还得勤学苦练,善思善悟,达到背临,力争形神兼备。有了这种基本功,进入创作就有了立身之本,如再讲究文辞与形式,入展则无碍矣。应该说此次入展的作品,大都属此类情况。
五是活临帖。何谓“活”,就是书体融合,不抱守一家,依托书体的相互渗透,生发出“鲜活”的艺术形象。同时还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在技法上下真功夫,使得点画灵巧多姿。临帖的最终目的是为创作服务,要善于把临帖过程中所掌握的技巧与自己的个性相结合,实现理性调控下的感性书写。只可惜,此类作品在展览中并不多见。
除了临创方面的问题,作品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及繁、简混用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值得我们当下所有书家思考。
临《平复帖》
临王羲之《虞休帖》
临《张迁碑》
临《礼器碑》
主 编
猪大人
出 品
黔艺空间
来 源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需注明出处
通 讯
微信 : QYqianyikongjian QQ : 3100720399
支 持
雅昌艺术网 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 网易新闻 搜狐新闻
腾讯新闻 阿里文娱 360浏览器 UC浏览器 惠头条 书艺时空
黔艺空间依托中国美术学院开放美育艺术专业及人才资源优势,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集艺术名家工作室、艺术教育、高校艺术交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艺术园区运营、专题性展览、书画图文装帧设计、艺术评论、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多个文化产业为一体。黔艺空间艺术平台运营内容主要为网络线上媒体宣传与推广,包括艺考动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高校艺术交流、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专题性展览、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为广大艺术家提供高品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