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大代表、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灵姝走上“代表通道”。人民网记者 马晓波摄
人民网南京1月19日电(记者马晓波)“现在,我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蓝印花布的传承行列,让我看到了蓝印花布更好传承下去的光明未来和无限可能。”1月19日上午,在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通道”上,江苏省人大代表、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灵姝结合个人经历分享了非遗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蓝印花布技艺起源于南通。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灵姝现场展示了一件蓝印花布蛇玩偶,“我从小生活在蓝印花布的染坊中,成天看到父亲在染坊里染布、洗布,那时候感觉蓝印花布和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联系。”研究生毕业后,她本想留在北京,在大城市追逐梦想,但父亲要求她回到家乡做蓝印花布的传承。
在和父亲的一次次促膝长谈中,吴灵姝慢慢意识到,南通蓝印花布作为国家级非遗,需要有更多的年轻人去传承,于是下定决心,回到了儿时熟悉的染布环境中,踏踏实实地磨炼技艺。她说,这个过程中虽然有艰辛的付出,但更大的是收获。为了挽救濒临消失的蓝印花布实物遗存,她走遍全国21个蓝印花布主产区,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研究出版了10余部蓝印花布相关的专著,设计了近千件蓝印花布作品,让蓝印花布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
为了让这项传统非遗在现代绽放,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成立传统印染工作室,在南通大学创办了蓝印花布艺术研究院。在文旅部、江苏省文旅厅的支持下,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以南通大学为平台,举办12期传统印染培训班,先后免费培养了来自贵州、云南、广西、甘肃、湖南等地400多名印染技艺人才,他们结合所学,返乡创业,让乡土产品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前不久,网络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走进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学习技艺,为这项非遗传承带来了网络流量。吴灵姝也开始尝试在各大平台直播,带更多的人“云参观”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将蓝印花布的材料之美、工艺之美、文化之美呈现给世界。
“我希望越来越多‘养在深闺人不识’的非遗和传统技艺走向台前,这也是我在履职中非常关注的事情。”吴灵姝说,此前她提交的关于设立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建议,得到了江苏省文旅厅的重视,目前已经纳入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