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有这样一个群体,长期不遗余力地为下岗工人群体呼吁,要求国家对下岗工人群体给予补偿。他们的理由是,国企改革让他们下岗了,国企改制后经济上大多数并没有好转,所以他们是吃了改革开放的亏。不过这些人似乎对于这样几件事,有意无意地忘记了:

第一,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凭什么认为自己比在大集体和私营企业打工的人从身份上更高一等?

改革开放之前的国企员工,因为自己是“全民所有制”,所有人天然对外有一种身份上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全民所有制职工,作为“领导阶级”而自然形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从工资到福利再到各方面的待遇,尤其是“家属”享受的待遇而形成的。

这些待遇包括但不限于:一是工资高于其他所有制员工,而且从不拖欠。而是医疗方面的实报实销不用自己掏一分钱,且可以先看病后由单位来结账,自己没有任何经济方面的压力。三是全民所有制单位在住房、物资供应等方面的优先权。其余所有单位人员,对于以上这些待遇多少都会有所折扣,因为当时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不足以支付所有工人享受同等的待遇。



尤其重要的是,当时不管国家在经济方面遇到了多大的困难,其他所有员工尤其是农民阶级面临着活不下去境地的时候,全民所有制职工一样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这就让当时的全民所有制职工,习惯了自己的高高在上,习惯了被所有人把自己供起来。

第二,国企改制过程中,有多少企业是他们所谓的“原本经营的好好的不亏损”的,改制前他们的工资和各种待遇,钱都是从哪里出的?

其实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整体经济曾经数度面临十分困难的境地,让很多的人民群众做出了不小的牺牲。首先是1960年,城市户籍人口大规模下放,前后共有四五千万城市户籍人口下放回到农村成为社员。其次是文革开始后,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据说前后也有两千多万城市青年成为编外社员。这两次大规模下放,原因无非是国家财政困难,没办法供养真么多城市人口。

不过,改革开放这次的国企改革,国家遇到的困难最为巨大。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在工业方面的投资巨大,第二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欠债过多,第三方面是原来的国企工业技术落后太多。这三个原因带来的结果是,原本国企生产的工业品定价不合理开始向合理回归,国家财政收入急剧减少。拨改贷,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实施的。因为国家财政再也难以负担所有国企员工及家属享受的所有待遇,甚至很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也经常好几个月发不出工资。

有人说计划经济时代为什么国企不亏损,一改为市场经济就亏损了?原因很简单,计划经济时期国企不需要考虑生产成本,不需要考虑自己的产品是否适销,因此是否亏损企业自己根本不清楚。一遇到市场经济冲击,大多数企业根本没有生存能力,八十年代的整个十来年一直在亏损,靠全国人民合力提供员工及家属享受的待遇!

第三,每个亏损国企改制之前,是不是所有工人都没有参与企业改制的机会?

国企改制被诟病最多的,就是很多人说企业都被原来的领导低价买了,从国家的成了个人的。实际上这完全是有心人为了反对改革而特意编造的,完全不是真实情况。

真实的情况是,当时的很多企业资不抵债,想买根本卖不出去,“买”的是冒着巨大风险才咬牙买下的。当时很多国企的领导根本没有买下资不抵债的企业的财力,因为你不但需要为不愿意留下的员工支付工龄买断的费用,大多数还需要为企业的负担们找出路。也就是说,愿意买断的要钱,不愿意买断的要工作,其余家属和第三产业的所有人员不能完全不管。所以改制当年,根本不是领导私下交易,把什么优质国企买成了私人的。那时候确实有人想留留不下,但大多数都是求着也不留。

再一个非常重要的,当时的下岗职工并不是没有机会参与企业以后的管理经营,绝大多数是自己根本不敢。同时当时下岗后来再就业困难的都是哪些人,为什么有的职工企业抢着要,有的职工怎么也找不到再就业岗位?现在在网上卖惨的,到底是当时的哪些人呢?以前为国家建设作出牺牲的人没有人要求国家补偿,这些现在要求对下岗做出补偿的,哪里来的底气搞特殊,是因为自己感觉高人一等,还是别的原因,或者有别的目的?

就像很多所谓的“农闹”根本不是农民一样,现在所谓的为下岗工人争取利益的,本身有没有下岗经历,也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