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2025年的春运正式拉开帷幕。

各大高铁站,飞机场里,无数人提着行李,带着年货,踏上了回家路。



过去一年的时间里,不少人的生活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有好的,也有坏的。

人的心情也随之起伏不定,遇到好事儿皆大欢喜,遇到不好的事儿也难免沮丧失意。

但临近过年,所有好与不好的想法统一变成一个信念:回家过年。



失业了,那就回家躺平;在异地工作举目无亲,犹如浮萍一般茫然,那就回老家陪父母;

在大城市漂泊多年,还是一事无成,既然安顿不了肉身,那就回老家安顿灵魂。



过年回家,就像所有人的一个压箱武器,像一颗“灵丹妙药”,能治愈人所有的焦虑和不安。

但你知道吗,现在点点手机,就能买到火车票、高铁票的回家旅途,在以前可能要经历重重障碍。



因为以前的春运,给人的感觉不仅是回家,更有一种“战斗气息”。

速度问题、逃票问题、小偷问题、抢劫问题、体力问题,还有最基本的吃喝拉撒问题都要面对。

1954年,国家首次明确了春运时间为春节前后一个月。



而“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上,随着改革开放,人口流动加快,过年时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就形成了春运。

在外务工的工人,放假的学生,探亲的人,旅游的人汇聚成春运大军,构成了中国春运的特殊底色。



50年代,日均客流为73万人,高峰期能达到90万人次,不过那时候国家只有6.03亿人口。

而过去的春运,重点也在于“运”,没有一点“在路上”的体验。



如今71年过去,蓦然回首,发现春运的形式发生了沧桑巨变。

“花生瓜子方便面,啤酒饮料矿泉水......”,绿皮火车上的熟悉叫卖声,一瞬间把人的记忆拉回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坐着绿皮火车,慢慢颠颠回家,也是春运最初的模样。

那时候,“绿皮车”是客运车的主要车型,因为其绿色的车厢颜色的而得名。



绿皮车20个车厢一列,满载可以拉3千多将近4千人,但它的速度非常慢。

不仅和高铁比不了,和现在的动车也比不了。

正是由于速度慢,所以路途遥远的乘客一般要在火车上待上几天几夜。



但只要能回家,饿肚子、扒火车、睡厕所,一切的困难大家都可以克服。

不过有一点,那时候的列车可以打开窗户,当时还有月台票,亲友也可以送到站台。



车厢里,大大小小的包裹堆叠,人们挤在一起,有的睡觉、有的谈天,一副热闹的景象。

旅途中,列车员会推着餐车叫卖,有的人慷慨解囊,有的人会忍着,等到最后几盒再买,这时候价格能降下来。



1982年,巡视一节车厢需要20分钟,到处都是乘客

虽然当时的绿皮车体验感远不如现在的高铁,但那也是很多人最特别的旅程记忆,蒸汽锅炉弥漫的气息让人至今难忘。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绿皮车逐渐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取而代之的是红皮车、蓝皮车。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人口更趋于流动,过年时迁徙的人口迅速增加。

但铁路运输的发展步伐慢了一点,春运路越来越艰难。

每逢过年时,火车站都会滞留大量的旅客,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归家人口激增,火车站一片拥挤。



北京等车的返乡农民工

每个人看起来都很疲惫,眼中充满了对回家的渴望。

那时候,还有彻夜等候的抢票队伍,拥挤的检票口常常让人崩溃,甚至被挤到想哭。



不少人挤在摇晃的车厢中,甚至整个车厢的国道上、座椅下面、行李架上都是旅客。

为了缓解大家等车的烦闷无趣,一些城市的火车站候车室,还会有车站职工为大家准备业余的文艺演出。



车站外,还站满了维持秩序的民警,一边引导大家购票,一边防止人多出现乱子。

这种现象,除了交通尚未如今天一样便捷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只能人工售票。



1997年,火车票终于和互联网联动,计算机打印的的红色软纸票正式投入使用。

从手工放票到敲键盘,售票速度从几分钟压缩到几十秒,大大减少了旅客挤在售票窗口的时间。



当年的火车票

在之后,相关部门统计了归家旅客中,最难买到车票的一群人。

他们就是在各地打工的农民工,为了这些辛苦一年的人能实现回家的愿望,国家推出了“民工专列”。



2000年,一双女子的脚,凝固了岁月的艰涩

可见,为了春运的顺利,国家和人民都在一起努力。

到了2007年,中国铁路终于实现了大规模提速,京哈、京沪等干线,列车时速达到了200公里每小时,让人们能更快回家。



挤到脱力的乘客

次年,人民迎来了中国第一辆京津城际高铁的运营。

还记得高铁的出现带给人的惊喜,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谈论磁悬浮列车。



大姑娘小媳妇都知道,国家厉害了,造出来了“悬浮”在轨道上的列车。

学校里老师也都在给学生们科普什么是“磁悬浮列车”。



而科技的出现是爆发性的,之后的17年时间,高铁越来越快,就像过去的绿皮火车一样,成了极为普遍的存在。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更是连接了城市和乡村,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最快的春运回家路。



不仅如此,旅途中人们也有了不错的享受,静音车厢、通宵班车、手机订餐,不敢想象,短短几十年,春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路途漫漫到说走就走,从通宵排队到扫码刷脸;从子女还乡到父母进城。



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高铁,每一个细节的改变,都在诉说着国家几十年间的进步。

但无论如何,春运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团圆。



回忆往昔,人们回家难,只能隔着电话诉说对家人的思念,但最终看着窗外灯火通明,鞭炮声此起彼伏,总会不自觉湿了眼眶。

现在,高铁朝发夕至,国家的强大,科技的进步,让人们无时无刻都能团圆。



我们可以骄傲的说一句:以前的辛酸苦辣都成云烟,接下来我们要幸福喜悦到永远。

因为我们背后有强大的祖国,有时刻把人民放心上的祖国!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来源与参考:

1.极目新闻:《春运70年|从闷罐车、绿皮车到高铁:不同年代的铁路人记忆》,2024-02-22



2.京报网:《中国春运70年:老照片回顾那些年的春运路》,2024-01-26



3.交通运输部:《春运2025丨这些春运瞬间,你还记得吗?》,2025-01-1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