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亡于侯景之乱,南梁更是亡于宗室内斗。

侯景之乱中侯景围建康,当时南梁实力最强的就是两支军队,一支就是驻守京口的部队,一支就是驻守荆州的部队。

驻守京口的萧纶当时在进军寿阳的路上,听说侯景围建康,急忙带兵南下,但在建康城外败给侯景,仅一千多人回到京口。萧纶在京口收集残兵,重整旗鼓才又进军建康。萧纶虽然之前在历史上的口碑不好,但是从讨伐侯景来看,萧纶和儿子萧确是讨伐的主力。

而另外驻扎荆州的萧绎虽然也派了儿子箫方等和王僧辩率军支援建康,但兵力却很少,而萧绎却带着主力开始跟自己的两个侄子萧誉和萧詧开战。

为什么在侯景围城之际,萧绎不顾父亲安危,却要率先跟自己两个侄子开战?而宗室内斗导致了什么后果呢?

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这段历史。


01

《资治通鉴》原文

原文和译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参看本公号同步发布的原文和译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设置放大观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仅放置图片


原文文字版本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我们在讲萧衍饿死台城的时候就曾经谈到过,侯景虽然是一千人渡江,十万人围城,但其真实的战斗力并没有很强。因为大部分士兵都是归顺自己的南梁的有钱人的奴仆。这些人不满南梁豪门势力的压榨,所以在侯景反叛之际,在侯景的招揽下纷纷加入侯景的队伍,这才让侯景从河南的八百人,一下子壮大到了围攻台城的十万大军。


所以说南梁的灭亡,根本的原因还是政府基本被资本绑架,老百姓过不下去了,所以要反。而侯景叛乱只是导火索。

而当时虽然侯景号称十万大军围城,但陆续赶到的援军也有十多万人,而这些援军竟然面对侯景围城采取旁观态度,最终导致台城攻破,萧衍被饿死。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也分析过,核心问题就是这些部队大部分都是豪强的部曲,这些势力谁都不服谁,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最后都是观望。

而除了这些陆续赶来援救的部队之外,南梁主要的力量一是在京口,相当于卫戍部队,由萧纶指挥。但在第一次攻击侯景的时候失败了,最终萧纶仅带了千人回到京口。

而另外一支力量就是驻守荆州的萧绎的部队,这支力量有二三十万人。由于荆州的地理位置非常关键,所以南朝历代政府都是把这里作为防守的重点,所以荆州势力也是南朝历代最强的存在。

但在侯景围困台城之际,驻守荆州的萧衍的第七个儿子萧绎竟然仅派了自己的儿子箫方等和王僧辩统帅两三万军队去救援,而主要的部队却开始跟自己的两个侄子萧誉和萧詧兵戎相见。直到眼睁睁看着父亲萧衍被侯景饿死。

很多历史都谈到萧绎不出重兵援救建康,是因为其早就有篡位的企图,所以他才要坐等台城失陷,父亲死了之后等机会夺权。

但从我读《资治通鉴》这段历史来看,我个人认为一开始萧绎可能并没有篡位的打算,反而是自己的两个侄子确实有夺权的企图。

这里我们先谈一谈萧衍的儿子和孙子之间的矛盾究竟在哪里。

萧衍有八个儿子,分别是:

萧统(501-531)长子;母丁贵嫔

萧赞(502-531)次子,母吴淑媛

萧纲(503-551)三子,母丁贵嫔

萧绩(504-529)四子。母董淑仪

萧续(504-547)五子。母丁贵嫔。

萧纶(?-551)六子。母丁充华

萧绎(508-555)七子。母阮修容

萧纪(508-553)八子。母葛修容,

我们看到萧衍的儿子的名字都是绞丝旁。

其中萧统是皇太子,但死在了萧衍之前。而萧统死后,给南梁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就是该立谁为皇太子。

之前我们的文章就分析过,萧统被立为皇太子,虽然萧衍没有封皇后,但是他这一支可以视为嫡系,按照宗法制,他的这一支就是大宗,应该继承大宗的地位。也就是应该立皇太孙。

但之前我们也分析过,萧统死时,萧衍已经六十七岁了,这个年龄在古代已经很稀少了,所以很难确定萧衍还能活多久。如果立皇太孙,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皇太孙没有任何根基,最终很可能就变得跟萧昭业这些人一样,被权臣把控了政权,也会导致政权倾覆。所以萧衍是不放心的。

而当时第三子萧纲已经二十八岁,先后在南梁多个重要的岗位上历练,在南梁是有自己的根基的,不会轻易被权臣架空。所以最终萧衍在犹豫很久之后,还是立了第三子萧纲为皇太子。

从避免权力旁落被权臣篡权的角度,萧衍这么选择其实也是对的。

但是问题就出在了这样一来,萧统的后裔就彻底从大宗变成了小宗,在南梁的地位就千差万别了。所以一定会引发萧统的后代的不满。

其实这种不满也很正常,为了维持稳定,萧衍要做的应该是压制这一支,你不给他们权力,他们也造不了反。

但萧衍错就错在他觉得亏待了萧统这一支,所以就想给他们补偿,结果一方面给他们都封了王,另外一方面,让他们出镇南梁重要的地方,这就导致他们有了不满,还有了造反的实力。

萧统有五个儿子,主要是:

长子萧欢(?-541)官至江州刺史、豫章郡王。

次子萧誉(?-550)官至湘州刺史,封河东王

三子萧詧(519-562)梁时官拜雍州刺史,封岳阳王。

四子萧官至东扬州刺史,武昌郡王。

五子萧譼(?-537)一作萧鉴,封义阳郡王。

其中萧欢541年就去世了,萧537年就去世了,萧譬未见记载。所以在侯景之乱时,在世的就是二儿子萧誉和三儿子萧詧。

而当时萧誉担任湘州刺史,萧詧担任雍州刺史,这两个地方都非常重要。当然萧衍也把他们划归萧绎统制。萧绎是萧誉和萧詧的叔叔。

为什么我说萧绎最早可能并没有想篡位呢?因为萧绎排行老七,如果说废掉萧纲,前面还有萧纶在,按正常继承权还轮不到他。

但是对于萧誉和萧詧就不同了。如果他们起来造反,他们这一支就又回到大宗地位,这种冒险值得一试。

所以从历史上来看,最早应该是萧誉和萧詧看到侯景反叛,就有联手做掉叔叔萧绎占据荆州的打算。

而另外一件佐证就是当时萧衍是任命萧誉担任湘州刺史,然后调原来的湘州刺史张缵去担任雍州刺史,替换掉萧詧。

但是萧誉到了湘州之后,借口张缵接待不周,然后把张缵给关起来了。这时侯景还没有反叛。

而萧誉之所以关张缵其实就是阻止张缵去雍州替换掉他弟弟,这样自己在湘州,弟弟在雍州,就可以联手做掉荆州的叔叔萧绎。

所以从这一步来看,萧誉和萧詧在侯景叛乱之前就已经筹划叛乱了。

但后来张缵半夜偷乘小船跑掉了,他又不敢直接跑到雍州去上任,于是就跑到了萧绎那里,提醒萧绎萧誉和萧詧有可能会反。所以当侯景围困台城的时候,萧绎就下令让萧誉和萧詧都派兵援救。按道理当时他们两个地方的兵力都归属萧绎调动,但他们拒不接受萧绎的命令,这后面的意图就非常明显了。

所以萧绎当时只派了儿子箫方等和王僧辩率两万多人去建康,自己率三万多人驻扎到郢州(现在武汉的夏口),而将主力部队留在江陵。而这时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的部队驻扎在青草湖(洞庭湖东南),信州刺史桂阳王萧慥的部队驻扎在西峡口(西陵峡口),都借口要等其他军队会师,停在原地不动。


而岳阳王萧詧派遣府司马刘方贵带领人马发兵汉口,萧绎叫萧詧本人也出征,萧詧没有服从。如果从这段历史记载来看,当时的态势就非常明显了,萧誉萧詧在等萧绎援救建康之际,准备谋划江陵。

因为有张缵来提醒,萧绎也不得不信,所以他也就停止了东进,而是回过头来要解决萧誉和萧詧不听调的问题。这个不听调明显就是想要叛乱。

当时萧詧的下属刘方贵是萧绎的人(萧绎统管雍州军事,刘方贵是他的人很正常)。萧绎就命令他拿下萧詧。这时萧詧召见刘方贵,刘方贵认为计划泄露了,所以就占据了樊城来抵抗萧詧。萧詧就派遣部队攻打樊城。这时萧绎就派人护送张缵去襄阳,毕竟张缵是萧衍正式任命的雍州刺史,萧詧赖在雍州本身就是抗旨。但张缵到襄阳之后,萧詧已经攻下了樊城,杀死了刘方贵(这时已经是明着反了)。对于张缵他不肯交权。而这时台城陷落的消息传到了,萧詧更不能交权了,张缵看情形不好,赶紧跑,但还是被萧詧给抓了回来。

萧詧是明着反了,这就证明当时张缵给自己的信息是对的。这时在襄阳的张缵送了一封书信给萧绎,说:“河东王和部队乘着挂帆的船只向上游开来,准备袭击江陵,岳阳王在岳州,他们两人一同密谋起事。”当时张缵在萧詧那里,他这个情报其实还是可信的。


而这时萧绎的手下江陵的机动部队将领朱荣也派人告诉萧绎说:“桂阳王留在这里,是准备响应萧誉、萧詧。”这时情势就非常的复杂起来。如果萧慥攻占江陵,萧誉萧詧同时出兵武汉,萧绎就危险了。于是萧绎下令凿沉船只,将大米沉到江底,又砍断了缆绳,然后也不走水路了,他肯定得到了某些情报有人可能在水路设伏,于是弃水路走陆地(要知道古代走水路是最常见也是最舒服的方式,走陆路骑马一方面辛苦,一方面从武汉到江陵,走陆路穿一些蛮夷的地盘,风险也很高,当然当时从武汉到江陵是逆水,骑马可能也会快一些)赶回江陵,把萧慥囚禁起来,接着又杀掉了他。

这时支援建康的箫方等也回来了,带回来的是台城失陷,萧衍被囚的信息。

而萧绎直接想到的是这时已经没有秩序可言了,那么萧誉和萧詧一定会对自己下手。所以萧绎下令修筑江陵的防御工事。

《资治通鉴》里面还记载当时萧绎讨伐侯景,派人去跟萧誉调派人马和粮草,但萧誉就是不给。

提到萧绎讨伐侯景,应该就是围困台城时候的事情,《资治通鉴》把这段历史放在后面有点混淆。因果关系应该是萧绎出兵,然后派人去跟萧誉要人要粮,萧誉就是不给,所以萧绎判断萧誉就是要反。

所以萧绎才到箫方等回来之后,派箫方等去讨伐萧誉。

《资治通鉴》这部分应该是出自《南史》,《南史》中对于萧绎其实是有点抹黑的。尤其是说萧绎杀了刘之遴说是嫉妒他的才能就有点扯。刘之遴和张缵他们属于一个小团队,跟萧绎的关系都很好,所以刘之遴在侯景之乱时才要投靠萧绎。当时刘之遴都七十二了,舟车劳顿在路上得病了。《梁书》里面就是记载刘之遴是路上病死的。后面李延寿编的《南史》里面为了抹黑萧绎才加了萧绎嫉妒刘之遴毒死刘之遴的事,无论怎么看都不符合逻辑。

这里还要提到《南史》里记载萧绎杀萧慥是张缵构陷也是不合情理的。张缵是萧慥的亲舅舅,没有理由构陷萧慥。《梁书》里面没有记载张缵构陷萧慥反叛这一点反而是合理的。

所以如果我们按照逻辑理下来,萧绎是因为萧誉不听调,知道萧誉和萧詧要反,所以才没有继续东下,而只派箫方等和王僧辩去建康就可以理解了。而萧誉和萧詧显然更没有把祖父安危放在心上,而是已经开始谋反了。

之后萧绎派箫方等去讨伐萧誉,没想到在麻溪遭到萧誉的攻击大败,箫方等身亡。

箫方等被杀,萧绎其实还是很愤怒的,然后派竟陵太守王僧辩、信州刺史东海人鲍泉攻打湘州,因为王僧辩想要晚一些再出发,所以导致萧绎以为王僧辩拖延时间,所以一剑砍伤了王僧辩,但随即又很后悔,又派人医治。

《资治通鉴》里面依然选的《南史》,里面讲萧绎对箫方等的死活不在乎,感觉并不客观,否则萧绎不会这么着急让王僧辩去讨伐萧誉。因为王僧辩有拖延还发了脾气。正是因为对儿子箫方等的死很在乎,所以萧绎才对王僧辩发脾气应该才是合乎逻辑的。《南史》比《梁书》做了添油加醋的处理。

因为王僧辩受伤了,所以萧绎才派鲍泉单独讨伐萧誉,桔州一战萧誉失败,退守长沙。鲍泉围困长沙。

这时萧誉向萧詧求援,萧詧统率两万兵众,两千名骑兵,讨伐江陵。萧绎这时启用了老将王僧辩守城。萧詧围困了江陵,但没想到自己后院起火,杜崱与他的哥哥杜岌、杜岸、弟弟杜幼安、侄子杜龛各自率领部属投降了萧绎。

看到这里,大家千万不要小看杜家投奔了萧绎,要知道杜岸他家是京兆杜氏,杜岸是封江陵县侯,邑一千户。要知道萧詧如果连杜岸这样的豪门大户都不站在他那边,他的人缘可想而知。

之后萧绎派杜岸率五百骑兵去打襄阳,襄阳是萧詧的大本营,萧詧全军出动,襄阳空虚,最终萧詧的母亲龚保林都上城防卫了,萧詧听到这个消息,哪还有心思围江陵啊,什么都不要了,拼命回援襄阳。而在路上还杀了张缵。要知道张缵是萧衍的驸马,娶了萧衍的女儿,所以从这层关系上也清楚萧詧早就彻底的反萧衍的。

后来萧詧派将军薛晖攻打广平俘虏了杜岸。萧詧拔掉了杜岸的舌头将他肢解烹煮了。接着萧詧又挖开杜岸祖父和父亲的坟墓,烧掉了他们的遗赅,扔掉了剩下的骨灰,还把死者的头盖骨做成漆碗。从这里看出萧詧本身就是非常残暴的一个人。

而萧詧知道斗不过萧绎,于是就引狼入室,将襄阳献给西魏,希望西魏出兵来攻打萧绎。西魏就派出了杨忠出兵。这个杨忠很多人不熟悉,但他儿子想必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就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

而萧詧携襄阳投靠西魏,而襄阳对于南方而言太重要了。正是丢掉了襄阳,南方政权才最终崩溃。


而长沙这边鲍泉围困长沙一直无法攻下,于是萧绎又派了老将王僧辩出马接替了鲍泉,继续进攻长沙。

所以如果我们按照《南史》的记载来看,萧绎是早有图谋要叛乱,所以才不发兵援救建康。按《梁书》来看,萧誉萧詧二人早就要叛乱夺取江陵,萧绎调兵调不动就知道他们要反,而萧誉扣留萧衍的驸马张缵,阻止他去雍州接权,就已经证明这是兄弟俩早就商量好的计策。而这还在建康围困之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萧绎并不是第一时间就想着反叛的,但后来南京沦陷之后,萧衍一死,萧纲成为傀儡,实际上南朝真正能指望上的也就是萧绎了。

而今天的文章里还有一段小插曲是徐娘半老的典故。说的是萧绎的王妃是萧衍给其做主,娶的枝江文忠公徐孝嗣孙女。要知道徐羡之、徐湛之和徐孝嗣这一族在南朝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都是出自东海徐氏。为什么萧衍在萧绎九岁的时候就给他娶了徐昭佩做王妃,其实就是政治联姻。对于萧衍而言,他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持。跟东海徐氏联姻才能让自己获得东海徐氏的支持。

所以这个婚姻对于九岁的萧绎而言,根本就不是自己做主的事情,所以两个人也谈不上什么感情。

因为萧绎有病瞎了一支眼睛,所以徐昭佩也看不上萧绎,根本不给他好脸色,经常见萧绎化妆画半边脸,这是讽刺萧绎独眼,动不动就喝的大醉,吐到萧绎身上。所以萧绎其实是忍这个女人很久。但是处于政治联姻的需求,所以又只能保持这种关系。但出身世家大族的徐昭佩又不甘于关在樊笼里,所以屡屡跟身边人偷情。甚至出轨萧绎的部下暨季江。史载暨季江评徐昭佩,曰:“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也就是徐娘半老的来历。


当然为了维系这种政治婚姻,毕竟关系到两个家族的事情,萧绎也都忍了。而直到他们的儿子箫方等战死,建康沦陷,徐氏家族也在这场浩劫中陨落,萧绎才没有顾忌的逼死了徐昭佩,甚至把尸体还给徐家,说是出妻。

当然这里面大部分也是《南史》里面添油加醋的记载。《梁史》里面记载相对简单:

世祖徐妃,讳昭佩,东海郯人也。祖孝嗣,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绲,侍中、信武将军。天监十六年十二月,拜湘东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贞。太清三年五月,被谴死,葬江陵瓦官寺。

史臣曰:后妃道赞皇风,化行天下,盖取《葛覃》、《关雎》之义焉。至于穆贵嫔,徽华早著,诞育元良,德懋六宫,美矣。世祖徐妃之无行,自致歼灭,宜哉。

里面也提到徐妃没有德行,导致被杀。

所以历史其实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文人的一支笔的能量其实还是挺大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