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从寿阳反叛,在萧正德的配合下,轻松的渡过长江,并且攻破建康外城,围困了宫城。
而宫城中在太子萧纲和老将羊侃的率领下,展开了殊死的抵抗,侯景的攻城屡屡受挫。
而这时由韦粲、柳仲礼等各地勤王的势力齐聚京城,这些势力的兵众合起来号称百万之众。
最早赶到战场的是萧纶统帅的京口的军队,但在玄武湖一战中,萧纶的三万京口军队败给了侯景,之后韦粲和其表弟柳仲礼的一万多人军队汇合,结果也战败,韦粲被杀。
而之后援军虽然越聚越多,但始终在外围观望,最终侯景终于攻破了台城囚禁了萧衍,导致萧衍最终饿死台城。而在这场浩劫中,南京城也成为了人间地狱,活下来的不足百分之一。
为什么侯景能凭借如此少的部队就攻陷了南梁的首都囚禁了皇帝萧衍?为什么援军号称百万大军,竟然打不过侯景,甚至很多势力都在外围观望呢?
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南梁会出现如此局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01
《资治通鉴》原文
(原文和译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参看本公号同步发布的原文和译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设置放大观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仅放置图片)
原文文字版本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
02
译文
03
—
收获与反思
今天的文章比较长,其中主要描写在宫城的防御作战上。
萧正德放了侯景进入了建康城,守军就退到了宫城进行防守。从当时的情况看,萧衍岁数比较大了,在一线都是太子萧纲在主持,而萧衍都要听萧纲的反馈。当时侯景造反举得牌子就是清君侧,要斩杀朱异。所以围困宫城的时候,侯景提出杀掉朱异就撤军,萧衍就要杀掉朱异,其实就是要堵住侯景的借口,但被萧纲制止了。但从后来的角度来看,萧纲这个人缺乏政治家的决绝,当时这种情形下,不管朱异是不是无辜的,堵住侯景的借口才是最关键的,因为当时南梁的矛盾是世家和寒门之间的矛盾,侯景有这个借口,就能收拢人心,而人心慢慢失去,对于南梁就危险了。
这时宫城的守卫基本上都交给了羊侃负责,老将羊侃还是经验非常丰富的,这段《资治通鉴》中详细的描绘了双方的攻防作战。侯景放火烧城门,羊侃就在门上凿洞灭火。侯景用斧子砍城门,羊侃就用长朔刺杀。当时东宫在皇城外,毗邻皇城,侯景占据了东宫向台城射箭,太子就派人火烧东宫。侯景又制造了当盾牌用的木驴,被羊侃用火攻给破掉。侯景制造高楼战车,想推到城墙边形成居高临下的优势,但羊侃判断壕沟土软,战车支撑不住,最后果然如此。
这样双方就形成了僵持,当时朱异没有听从羊侃的劝告,派了一千多人出城去攻击侯景,结果不仅没有给侯景造成损失,在撤退的时候掉入护城河淹死的就有一半以上。而这也暴露出来没有萧衍出面,守城将士也是存在分歧的,而萧纲根本没有担起这个大任。
当攻城陷入僵持,侯景这边的士气也难免受到影响,当时叛变投靠侯景的历阳太守庄铁就又叛离侯景,吓跑了守卫历阳的田英等人,庄铁接上历阳城里的家人跑到了寻阳。
这个时候对于侯景是不利的,如果援军能赶到,内外夹击,侯景的处境就会非常不妙。
侯景这时选择是一方面扶持萧正德称帝,一方面散布萧衍已死的消息。其目的就是迷惑各地势力,造成皇帝已死,新帝登基,勤王已经没有意义的舆论。而这时侯景的粮草储备也告急,所以侯景分兵两千进攻东府,攻克东府后,杀死了南浦侯萧推以及守城的三千士兵,然后把尸体展示给宫城守军去看,借以打击守城将士的士气。
面对侯景的舆论战,萧衍只能撑起已经生病的身子,亲自上城墙巡视,才让城内的舆情稳定下来。
当时南朝也有有气节的人,江统的七世孙江子一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江子一是统帅水军抵御侯景渡江的。但其下属却叛逃了,江子一只能撤回建康,但遭到了萧衍的指责,江子一愤而和弟弟江子四,江子五率一百多人出战。但这一百多人无异于以卵击石,江子一和其弟弟都战死在沙场。其实很不明白当时太子萧纲既然都能保下朱异,为什么江子一要出战,只给了一百人就让他出城,其实就是送命。
侯景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粮草的问题,侯景是没有后勤供应的,围困宫城一久,后勤的问题就成为最大的问题。虽然攻下了东府获得了一些粮草,但对于十多万人的军队就是杯水车薪。于是侯景只能放纵士兵抢劫,可怜建康的老百姓的口粮都被抢夺,最终建康城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被饿死的超过一半人,这时南京城历史上的又一次浩劫。
而侯景的攻城依旧在进行,侯景这次抓住了数万的建康百姓让他们在城东城西修建土山,希望修成比城墙还高之后可以上到土山居高临下射箭压制守城士兵。城内太子也组织百姓修建土山,在土山上又修建了几层的高楼,在高楼上安排穿厚战甲的士兵射箭,以对抗城外的土山。结果当时连续下大雨,城内的土山坍塌,侯景趁机夺取城墙,眼看城墙已经不守,羊侃命令部队投掷火把,阻断后续增援士兵,然后在城内又修起一座城墙,才避免了城防失守。这种攻防战是惊心动魄的。
而侯景这时又采用了心理战,他招募哪些大家族的奴仆,给他们免除奴仆的身份,还把朱异家的奴仆任命为仪同三司,然后穿着华服,驾着跑车(好马)在城墙下炫耀,并谩骂朱异做了五十几年才做到中领军,而自己刚投降就做到仪同三司了。其实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时朱异的升迁其实是比较慢的,朱异实际上不过是皇帝身边的秘书,接近权力中心,从而成为皇帝的代言人罢了,但萧衍给与其地位真的不高。但因为他出身寒门,所以享受圣宠所以才遭到了世家大族的愤恨。
侯景的这一招效果非常明显,三天内就有数千的奴仆出城投奔了侯景。
从这一段历史描述来看,当时侯景的胜利其实有他的必然性。当时南梁内部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豪门士族吞并土地,造成自耕农破产,越来越多的人沦落成奴,依附于豪门家族,一方面造成南梁的税源流失严重,所以连军队都养不起,而另外一方面,这些奴仆享受压迫,对现实非常不满,当然侯景出现,他们自然就要借侯景的力量来反抗压迫他们的人了。
这种贫富差距造成的矛盾才是最终压垮南梁的稻草。不要看有钱人怎么剥削穷人看似都没有出现问题,但这种戾气实际上就会一直在积蓄力量,都在等待侯景这样的事件发生,而一旦出现了侯景这样的事件,所以穷人的戾气就都会爆发,成为颠覆一个政权的力量。这时无数的历史教训深刻给我们的启示。但从目前来看,有钱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所以他们不在乎未来这个世界会不会崩溃,他们只在乎自己能不能掠夺更多的钱,继续他们萝莉岛荒淫无耻的生活,然后用金钱铺就权力之路,暗中控制政权,今朝有酒今朝醉,而一个王朝也就是在有钱人的醉生梦死中敲响了警钟。
而这里面侯景给朱异的信里面写的其实是赤裸裸的现实:
今日国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姜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锦衣玉食;不夺百姓,从何得之!仆所以趋赴阙庭,指诛权佞,非倾社稷。
侯景指责南梁这些官僚个个妻妾成群,每家奴仆都是上千,他们荒淫奢侈的钱从哪来的?还不是从百姓手里来的?他们越奢侈,百姓的日子就越苦,想一想每家都上千奴仆,这些奴仆都是有钱人的私产,不上税,国家要维持军费等开支,还有如此多的不上税的人,剩下的老百姓要负担的税务得有多重?所以说为什么南北朝南朝越来越差,核心还是这些有钱人掏空了国家,把老百姓压迫得已经没有生路,国家连军队都养不起,有钱人自己庄园随便就是几千上万人的奴仆,老百姓还有活路吗?贪欲是无限的,南梁灭亡的根本是在这里。
所以我们不敢说侯景这个人如何,但是他真的是看透了南梁的问题。侯景敢于以不到一万人就起兵,是因为他看到了南梁内部已经腐朽不堪,这种矛盾就如已经憋了很久的火山,就等着他这把火去点燃罢了。
当时陈庆之的儿子陈昕被侯景所擒。陈昕的家族还是很有影响力的,所以侯景就想让陈昕将其部曲聚集起来辅佐自己。但陈昕没有答应。侯景就派范桃棒关押陈昕。没想到陈昕这个人很擅长思想工作,竟然说服了范桃棒投降。范桃棒希望率自己部下五百人投降,希望南梁守军接应。当时萧衍和朱异等人都觉得是一个好事,能瓦解侯景的军队的士气,但是遭到了太子萧纲的否决。导致最终范桃棒和陈昕都被侯景所杀。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太子萧纲这个人谨慎有余,胆魄不足,虽然其学问还不错,但还真不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
那么台城被围,镇守南梁各地的王爷们是如何的反应呢?
南梁跟南朝其他朝代类似,有实力的军队主要是两块,一块是驻扎在京口的卫戍首都的部队,当时是由萧纶统辖,一块就是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荆州兵,当时是由湘东王萧绎统辖。
从《资治通鉴》的记载来看,当时得知侯景反叛,萧绎就发文给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江州刺史当阳公萧大心,郢州刺史南平王萧恪等人,让他们派遣军队进京救援。之后又派遣司马吴晔、天门太守樊文皎等人率领军队从江陵出发。
而反映最快的是萧纶。实际上是因为侯景刚反叛的时候,南梁就任命萧纶作为统帅率军去围剿侯景。萧纶从京口出发,大军已经北上走到钟离了,才得知侯景奔建康去了,然后萧纶就迅速回师建康,过长江的时候因为有风竟然淹死了五分之一的人马。
之后萧纶率领宁远将军西丰公萧大春、新涂公萧大成、永安侯萧确、安南侯萧骏、前谯州刺史赵伯超、武州刺史萧弄璋等人及三万步兵、骑兵从京口向西进军。赵伯超建议萧纶直接进军钟山,然后占领广莫门,敌军没有防备可以出奇制胜。
萧纶同意了赵伯超的建议,但夜间行军迷失了方向,多走了二十多里路。但当清晨萧纶出现在侯景的军队前是,侯景还是非常出乎意料,侯景当时已经做好了战败撤离的准备了,将抢掠来的物资都准备装船了。
第一战萧纶因为出其不意,所以战胜了侯景,萧纶挺进到了玄武湖。但第二战却出现了意外,本来萧纶和侯景准备休兵第二天再战,结果萧骏看到侯景撤军,以为侯景要跑,带着手下去追,侯景回军打败了萧骏,导致赵伯超也匆忙逃跑,带崩了整支军队。最终萧纶剩下的残兵才有一千多人,只能北撤回京口。侯景俘虏了西丰公萧大春、安前司马庄丘慧和主帅霍俊等人。然后将这些人推到宫城下,宣称萧纶已经被杀。霍俊反驳侯景说的不对,萧纶没有死,援军马上就可以到,遭到殴打。霍俊坚持不妥协。侯景钦佩霍俊放了霍俊,但霍俊还是被萧正德所杀。从这里看出,要说狠,还是萧正德更狠,侯景这个人有的时候还是有底线的,萧正德这样的人简直是没有底线。
萧纶溃败,其他的势力就都在翘首等待荆州的大军到来,其中鄱阳王萧范派遣他的长子萧嗣与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建安太守赵凤举等人各自率军救援建康,军队驻扎在蔡州。而这时萧正德的弟弟萧正表驻扎在广陵,萧衍下诏让他支援,结果他不仅拒绝救援,反而开始给南梁的援军制造障碍,结果南康王萧会理派军打败了萧正表,萧正表跑到了钟离。萧会理之后赶去救援建康。
这时萧绎又派长子箫方等率领一万步骑兵赴建康救援,派王僧辩率一万水军运送粮食东下。
这时衡州刺史韦粲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回京,走到庐陵,听说侯景叛乱,就召集部曲五千赶赴建康救援。之后碰到江州刺史萧大心,韦粲建议萧大心镇守湓城,派遣中兵柳昕率领二千人马跟随韦粲去建康。韦粲到达南洲时,他的表弟司州刺史柳仲礼也率领一万多步兵、骑兵到了横江,于是韦粲把粮食、武器提供给柳仲礼,并且把自己的金银、绢帛散发给柳仲礼的士兵用来奖赏他们。随后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将他们的队伍渡过长江,跟宣猛将军李孝钦、前司州刺史羊鸦仁、南陵太守陈文彻等人的军队会合。韦粲和柳仲礼合军后,大概是一万五六千人,成为当时最大的力量。
但当时最大的问题这样的军队实际上就是乌合之众,没有统一的指挥,大家带的都是各自的部曲,都只听自己的话,又不愿意听从别人的指挥。所以韦粲力排众议推举表弟柳仲礼为统帅。随后宣城内史杨白华派遣他的儿子杨雄率领郡里的士兵随后赶来,这些援军聚在一起,也有了十万多人。
这时荆州方面湘东王萧绎率领三万名精锐的士兵从江陵出发,让他的儿子绥宁侯萧方诸留守江陵。
当时柳仲礼派韦粲去屯驻青塘,韦粲赶到青塘马上遭到了侯景的攻击。结果韦粲军队溃败,韦粲坚持不退,他与儿子韦尼以及三个弟弟韦助、韦警、韦构,还有堂弟韦昂一起战死了。柳仲礼马上带一百多人过来支援,虽然打败了侯景大军,但柳仲礼的马也陷入泥塘,在侯景的士兵刺杀柳仲礼之际,其将领郭山石赶到才救了柳仲礼一命。
但从这一仗后,双方在大桁展开对峙,这时邵陵王萧纶重新聚集逃散的士兵,与东扬州刺史临城公萧大连、新淦公萧大成等人一起从东边赶到加入了救援的阵营。而随后萧绎的长子箫方等和王僧辩的军队也赶到建康外围。这时南梁的援军从数量上来说还是高于侯景的军队的。最终形成侯景包围宫城,南梁的援军包围了侯景大军的局面。但援军和宫城内守军的联系却被切断。
二十七日援军再次发动进攻,鄱阳王的嫡长子萧嗣、永安侯萧确、庄铁、羊鸦仁、柳敬礼、李迁仕、樊文皎率领部队渡过秦淮河,攻打并焚烧了东府前面的栅栏;侯景向后退却。援军的大部队在青溪的东面安营扎寨,李迁仕、樊文皎率领五千名精锐的士兵单独前进,打到菰首桥东面的时候,遭遇侯景的埋伏,樊文皎战死,李迁仕逃了回去。
但这时援军内部的矛盾也爆发了,柳仲礼和萧纶以及萧大连之间矛盾非常深,萧大连和萧确之间又产生了矛盾,所以这个时候援军之间谁都不愿意出手去打,也没有人再听柳仲礼的指挥了。而这时援军的后勤也出现了问题,很多部队开始放纵部队劫掠百姓,这导致本来被胁迫进入侯景叛军的百姓想要归顺政府军,这时也都犹豫了。
城外的粮草困难,宫城内被围困这么久,也出现了物资的紧缺,尤其是没有柴火和盐以及肉,于是守城的士兵开始拆建筑物烧火,开始杀马匹,捕捉老鼠和鸟雀,甚至开始吃人肉。
侯景的部队也遇到了粮食短缺,只有东府城存有大米,但是被援军把路切断了,这时侯景也到了山穷水尽之际。于是王伟就给侯景出主意说假装求和,然后拿到东府城的大米之后继续谋划。
于是侯景向萧衍提出求和。萧衍不同意求和,但太子萧纲劝说萧衍先接受求和再做打算。
但合约达成后,侯景拿到了粮食,却不退兵,不断的推诿。南梁才知道又被侯景骗了。但萧纲依然答应了侯景索要广陵和谯州的要求。
而当时萧绎的荆州的部队已经出发救援建康,却走到武汉就不走了,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的部队驻扎在青草湖(洞庭湖东南),信州刺史桂阳王萧慥的部队驻扎在西峡口(西陵峡口),都借口要等其他军队会师,停在原地不动,实际上都在观望局势,坐等侯景是否能攻克台城。
而侯景马上意识到了南梁内部这些宗室势力之间的矛盾,发现了自己的机会,于是再次食言,否定了之前和谈的结果,再次向台城发动进攻。
这时的台城是非常惨的,刚关闭宫城时,宫城内有十万多人,部队有两万多人,围困了五个月后,台城内遍地死尸,活下来的居民不足十分之一,而部队能作战的还不到四千人。外围援军萧纶和柳仲礼依然没有任何动作。
在侯景的进攻下,最终台城终于失陷。萧衍召侯景觐见,萧衍问侯景刚渡长江时有多少人?侯景答只有一千人。萧衍问围宫城时有多少人?侯景答有十万人。萧衍问侯景现在有多少人,侯景答国内人都归顺自己。萧衍再也无话。
之后侯景拿着萧衍的诏书去解散勤王军队。王僧辩等人都坚持应该决一死战,但柳仲礼和萧纶等人都没有了作战意志,救援军终解散返回驻地。
而侯景之前扶持萧正德为帝,但夺取了宫城之后,却阻止了萧正德进城,只任命他为侍中。而让其他百官恢复原来职务。其实侯景这一招是非常明智的,现在萧衍已经在自己手里,下面就不会乱,而扶持萧正德就是谋逆,侯景没那么傻。只是萧正德又被当做了一把刀耍了一把。
而侯景就是要趁着这个时机接手南梁的江山,要将下面的州郡都接手,而这时各个南梁各个地方有了不同的反应。
有些州郡直接就接受了侯景派出的人,将权力移交给了侯景,当时侯景派了董邵先去广陵,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将广陵交给了董邵先。派于子悦带老弱残兵几百人接受吴郡,当地豪族陆映公劝说太守袁君正投降,结果于子悦入城就逮捕了袁君正,并大肆烧杀抢掠,吴郡豪族终于为他们的妥协付出了代价。
而当时有些州郡包括东徐州,北青州等北方州郡很多都直接归顺了东魏,东魏才是这次侯景之乱中得到利益最大的一方。
而处于长江中游的萧绎,萧詧、萧誉、萧慥等人在宫城被围之前就发生了矛盾,而在宫城沦陷之后,几个人终于开始动了刀兵,一场萧氏家族内部夺权的斗争再次开启,这部分我们到下一篇再细谈。
而萧衍虽然成为了侯景的傀儡,但萧衍却并不与侯景妥协,侯景让萧衍任命的自己人都被萧衍打回,而这时萧纲反而不断给侯景求情。
从这一点来看,萧纲作为一介文人,真的是骨头太软了,从台城的整体失陷来看,萧纲的责任是不小的。
当侯景意识到萧衍已经无法为自己所用时,就停止了给萧衍供应物品,甚至饮食都被缩减。最终萧衍躺在床上想要一杯蜜水都没有人给送。最终一代枭雄萧衍生生被饿死在台城。
萧衍死后,侯景推萧纲坐上皇位,原因其实只有一个,萧纲还是比较听话的,适合做傀儡,而一个傀儡才是侯景需要的,否则他还控制不了各地局势。
但萧衍之死,依然激发了南梁各地的反抗,侯景派人去接受宛陵的时候,宣城太守杨白华将侯景派来的人杀掉了。御史中丞沈浚到达吴兴县和太守张嵊发兵讨伐侯景。东扬州刺史临城公萧大连也占据东扬州不接受侯景的命令。侯景虽然占据了建康,但是真正能听他命令的地方仅仅在吴郡以西,南陵以北的一小块区域。
侯景攻台城,饿死萧衍这段历史还是非常残酷的。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会有疑问,为什么南梁援军这么多,竟然都不对侯景发动进攻?南梁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很多人读到萧纶和柳仲礼都不出兵最终导致宫城被破是非常气愤的。但我们也看到萧纶确实也是第一支跟侯景正面硬钢的部队,但玄武湖一战萧纶大败,只剩下一千多人跑回了京口,而之后又收集残部回到建康。而柳仲礼当时救援韦粲也是非常英勇的,马陷入泥里身受重伤,差点被杀。但为什么他们后来又畏战了呢?很多人就说是不是被打怕了?
其实我觉得他们可能还真不是被打怕了,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就要探讨到为什么南梁的各地援军加起来有十多万,但都不敢出击侯景的围城部队呢?
我猜测的原因就是当时南梁的部队的体制决定的。比如我们看历史韦粲当时到庐陵,听说建康被围,然后召集的是自己的部曲五千人赶往救援。
什么是部曲呢?其实就是有钱的豪族豢养的私兵。
我们之前提到过南梁的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有钱的豪族不断吞并土地,被吞并土地上的自耕农失去土地也就没有生活来源,最终只能沦落到成为这些豪族的家丁奴隶。这些人的户口实际上就从南梁消失了,变成了这些豪族的私人的财产。类似于奴隶的角色。而这些豪族也会在这些奴仆中训练一些身强力壮的,编成自己的私人武装,这就是部曲。所以这些人平时在庄园里干农活,然后还接受训练,也会跟着这些豪族出去打仗。
从当时侯景给萧衍上书中就可以看出,南梁的这种生态已经到了非常夸张的程度,每个地方上的势力豢养的奴仆都有上千人的规模,所以我们才说南梁灭亡的根本实际上就是纵容这些有钱人扩张,让老百姓失去土地只能成为有钱人的家丁奴隶。而政府收税是按丁收税,政府的税源实际上都变成有钱人的私有财产了,导致有钱人越来越有钱,而政府收不上来税,养不起军队,遇到有事了只能加税,给其它百姓造成更严重的负担,就有更多自耕农破产,被迫加入豪族的庄园。所以南梁政府最后慢慢被这些豪族势力绑架了。
这就导致政府养不起军队,而每个豪族都豢养大批的部曲私人部队。但这些私人部队保护自己的利益是可以的,但让他们聚在一起为国家拼命,谁都不愿意。所以我们看虽然这些各地的豪强都带着军队去援救,但是大家到了之后都是出工不出力。谁也命令不了谁。萧纶和柳仲礼并非不想打,自己的部队都快打光了,又命令不了其它人,这仗没法打。
所以我们才说这就是所谓的藏富于民,实际上就是藏富于有钱人,真正有事情了,这些有钱人会拨动算盘珠子,算一算帮助谁利益最大,如果政府倒台对他们有利,他们巴不得政府倒台,至于南京的老百姓因此死绝了也不会放在他们身上,利益就是用来交换的,自己的亲爹都可以卖,何况一个萧衍呢?这就是资本永远的法则,你扶持他们想让他们帮你,没有利益了一定会把你卖掉。历史和现实都是如此。
而除了这些豪族势力之间利益的盘算与争夺,南梁宗族内部的争斗也是这次侯景之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萧衍虽然让南梁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和平时光,但是他最大的问题就是矫枉过正。他看到了刘宋南齐宗室之间的血腥的斗争最终让其他势力夺取了权力。所以他才严格的限制其它势力的发展,反而特别纵容宗室。如萧正德这样的反叛北魏的都能给与原谅并给与重任。
而这就造成了宗室势力内部的骄纵和贪婪。
而萧衍的太子萧统又死得太早,萧统死后萧衍又没有选择萧统的儿子,而是选择了自己的儿子萧纲。选择萧纲也就罢了,但是萧衍又觉得亏欠萧统的儿子,给与了这几个孙子不该给的利益,这就导致其他子侄又产生不满,于是矛盾也就这样积累了下来。最终萧绎萧誉他们之间的矛盾的激化都是来源于此。
而从台城被围前后太子萧纲的表现来看,萧纲这个人文采确实不错,但是政治手段确实还是太欠缺了,而且骨头太软了。所以萧衍选择萧纲本身可能就是一个错误。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萧衍太长寿了,他死的时候已经86岁了,但他死之前始终是没有实际交权的,萧纲实际上还是缺乏历练的,这就导致萧纲在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难堪大任。这也是萧衍本身太迷恋权力的原因。
侯景攻破建康在历史上看是一个非常悲惨的事件,他让现在的南京又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哪些平常一掷千金的皇亲国戚最终在饥饿面前也只能跑到城外割野菜稻子充饥,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南京城一百人里面活下来的不到一二。在任何一个灾难面前,人都是非常脆弱的。
但更悲惨的是:侯景攻破台城只是一个更悲惨时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