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将军回乡探亲,正好撞上哥哥带着全家外出要饭,当地官员却个个都是油光满面。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开国少将尤太忠听到母亲病重的消息,心急如焚地赶回了家乡,看望卧病在床的亲人。
然而,让他怎么都没想到的是,还没走到村子里,一路上就看到了不少被饿死的尸骨。
看着这些可怜的乡民,尤太忠的眉头皱了起来。
村子中的景象更是令他吃惊, 原本有百人的村庄,如今竟然只剩下了寥寥四十多个人,大家全部都面黄肌瘦,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吃上过饱饭。
走到家门口,还没等他推门进入,一个衣衫破旧的“乞丐”迎面走了出来,对方骨瘦如柴,竟然让他一时间有些认不出来。
“你回来了?”
直到对方看到他,愣了一下,说出了这句话,尤太忠才发现这个“乞丐”竟是自己的哥哥!
他的心中受到了极大的震动,第一次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竟然就过着这样的日子,吃不饱穿不暖,连基本的生存都是问题!
屋子里,老母亲的碗里是难以下咽的糠菜,这已经是全家最好的食物了,其他人甚至还饿着肚子,若不是为了求生,大家也不会每天外出乞讨。
听完哥哥一家人的哭诉,尤太忠将军深深地叹出一口气,他将自己身上带着的两百元都拿了出来,一户人家发五元,用来接济他们的生活。
乡亲们手里紧紧地攥着五元钱,心中涌过暖流,对将军的敬佩更深。
因为忧虑乡民百姓的生活,直到离开的时候,尤太忠将军都没有露出一丝笑容,心中装满了家乡的发展建设问题。
离开前,当地的县长要请将军吃饭,叫来了一大群人作陪,结果尤太忠刚入席,脸色就黑了下来,连筷子都没动一下。
乡民们全部饿的面黄肌瘦,没有神采,可这些作陪的县长干部,竟然油光满面,各个膘肥体胖!
百姓们连饭都吃不上,当地的官员却过得十分滋润,这就说明了干部没有尽到责任,没有用心为当地经济发展想办法。
想到这里,将军气愤不已,直接离开了。
尤太忠十三岁那年就参加了红军,从小家境贫寒的他,没有机会接受太多教育,但是一生极为好学,记性也很好。
多年来,他在战斗中立下过不少功劳,熟悉他的人都清楚他直率的脾气。
尤太忠将军不喜欢阿谀奉承,为人坦坦荡荡,不管对方是谁,只要是让他违背原则的事情,他打死也不干。
但是这并不说明将军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相反,他十分具有人情味,让人不禁感动。
有一回,他奉命去监狱里进行视察,这里被关押起来的政治罪犯生活待遇很不好,都灰头土脸的,尤太忠看在眼里,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他将领导叫来,坚持要让这些人洗个澡,换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
看到对方犹犹豫豫,尤太忠顿时打了包票:“你放心将他们放去,出了什么问题,我负一切责任!”
在他的坚持下,这些人的生活才得到了改善。
尤太忠将军一生清明廉洁,对人民有着极其深厚的情感,每到达一个地方,他都会得到百姓的爱戴,彰显着老革命家的风骨。
革命年代,不少老革命家都和尤太忠将军一样,他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最难的时候,别说吃饱穿暖,就连休息好都是奢求。
抗战年代,大部队行军在外,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情,正是因为他们吃过苦,所以清楚后来的生活来之不易,也更加懂得革命的深刻意义。
这些革命将领心中装着的都是民族国家,将百姓们的疾苦看在眼中,能体察着贫苦农民生活不易,对他们来说,名利不重要,只要百姓生活好了,也就满足了。
资料来源:开国将帅轶事--侠义尤太忠——晋城党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