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认知认知 ,作者国际网络观察员

2024年9月,New Eastern Europe网站发布了波兰东欧研究所 (OSW) 高级研究员玛丽亚·多曼斯卡 (Maria Domańska) 的文章《陷入认知战的俄罗斯》(Russia in the Trenches of Cognitive Warfare)。文章深入探讨了俄罗斯认知战的根源,包括恐惧、自卑等心理因素。这些根源不仅塑造了俄罗斯的战略思维,也影响了其对外政策和国内治理。

此外,文章还揭示了俄罗斯在认知战中运用的多种手段,如历史操纵、谎言传播、社交媒体攻击等。对于西方而言,俄罗斯的认知战挑战日益严峻。面对俄罗斯的认知战,文章建议西方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出击,增强社会韧性,以更有效地抵御和反击俄罗斯的意识形态攻势。

本报告存在一定的立场和观点偏向,在解读和参考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信息和观点。



《陷入认知战的俄罗斯》

编译:和风

全文摘要与关键词

1.认知战的根源:恐惧与自卑和阴谋论

“颜色革命”引发了俄罗斯对社会失控和权力丧失的恐惧;俄罗斯面临一场被敌人围困的自卫战,对抗所谓与真正人性不相容的堕落的自由民主思想。

2.整个国家都在与一个阴险的敌人作战:俄罗斯社会已成为认知战的战场;由于其意识形态火力,宣传媒体和教育系统处于这场战斗的最前线。

3.说服敌人自己打败自己:人类的思想成为认知战的主战场,其中反射控制(reflexive control)是一种廉价、安全且高效的手段;俄罗斯通过反射控制和政治破坏,促进对乌克兰的攻击行为。

4.欺骗、迷惑、混淆:俄罗斯机构针对特定的社会偏见制作内容,可有效加剧社会政治两极分化;俄罗斯参与宣传反全球化的叙事,尤其是在反殖民主义和反西方情绪盛行的欧洲;俄罗斯重提“黄金十亿”阴谋论。

5.西方的应对之策:积极主动应对俄罗斯的认知战;增强社会的韧性;理解俄罗斯认知战的巨大破坏作用。



导 语

俄罗斯认为,战争是一场以人类思想为战场的全面斗争,它发生在军事行动之前甚至会取代军事行动。这不仅涉及特定信念的形成,还包括改变对手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从而有效地操控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这种行为最终可能会消除敌人抵抗的意愿。

俄罗斯战略文化:人们思想的任何理想状态都与严峻的(内外)安全问题密切相关。“认知战”一词涵盖了从心理战、宣传、灌输、虚假信息、象征性暴力等领域而来的多种技术。据推测,这些技术对敌人的打击程度不亚于使用武装力量,甚至在理想情况下能够为可能的军事攻击铺平道路,从而显著降低攻击方的成本。这也可能涉及对敌方的自主破坏手段。

俄罗斯将军队作为“最后”手段。正如波兰著名苏联问题研究学者沃齐米日·巴奇科夫斯基 (Włodzimierz Bączkowski) 在其1938年的文章《俄罗斯权力本质笔记》中指出的那样,俄罗斯对战争的定义比西方要广泛得多。鉴于其军队相对弱势,俄罗斯一直试图将军队作为最后手段,仅在通过颠覆和宣传活动为攻击奠定基础的漫长过程中进入最终阶段时才付诸使用。

俄罗斯将生活、经济军事化。除了军队因素外,克里姆林宫将社会生活军事化和将经济置于战争状态的能力也至关重要。与苏联时代一样,俄罗斯人对战争与和平没有明确的界限。体育、科学或商业等看似和平的活动领域已成为渗透西方社会和政治机构的渠道,目的是根据莫斯科的利益塑造西方政策。

因此,俄罗斯将争夺人心的战争视为一场全面的战斗,既可能先于军事攻击,也可能取代军事攻击。其目标不仅是塑造特定的信念,还要“格式化”认知系统,即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有效操控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并剥夺其抵抗意志。

PART01

认知战的根源:恐惧、自卑和阴谋论

“颜色革命”引发了俄罗斯对社会失控和权力丧失的恐惧。俄罗斯视“颜色革命”为西方精心策划的行动,引发了对社会失控和权力丧失的恐惧。贬低由美国情报机构所谓“煽动”的民主运动,成为普京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反复提及的主题。2011—2012年的反普京抗议活动(莫斯科最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吸引了多达15万人)以及2011年10月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被私刑处死的事件,显然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恐惧。普京的团队似乎得出结论:为了继续掌权,克里姆林宫必须保护俄罗斯社会免受“西方民主、人权和对少数群体宽容”的病毒侵蚀。

俄罗斯发动认知战对抗自由民主。因此,一场针对本国社会的制度化认知战被发动。这场战争被描绘为一场被敌人围困的俄罗斯的自卫战,对抗所谓与真正人性不相容的堕落的自由民主思想。事实上,自由民主被等同于纳粹主义和撒旦主义,俄罗斯自2022年2月24日以来声称一直在与之斗争。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斗争没有明确的内外分界线:它同时发生在俄罗斯国内、西方世界以及乌克兰被占领的领土上。

俄罗斯将“敌对”思想视为致命武器,认为这些思想导致了1991年国家的解体。俄罗斯学术界中的“契卡主义”思潮为这一概念提供了理论支持,并得到国家的大力资助。契卡主义认为,苏联的解体是因为西方通过“第五纵队”(即苏联持不同政见者和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者)成功实施了认知战。

PART02

整个国家都在与一个阴险的敌人作战

俄罗斯社会已成为认知战的战场。尽管程度不同,但几乎整个国家机构都参与了对政治和意识形态“破坏”的攻击,其意识形态火力,宣传媒体和教育系统处于这场战斗的最前线。2023年,带有强烈沙文主义倾向的爱国主义教育支出增加了六倍。最重要的攻击武器包括严厉的法律,这些法律旨在将政权的批评者与社会的“健康”部分隔离开来;审查制度和数字监控;以及历史宣传。

历史操纵配合政治扩张。历史操纵和谎言抹去了其他民族的历史,以支持对邻国的攻击性政策。例如,频繁宣传的“Every Rus’was Russia”这一信息被用来合理化对邻国的扩张。不符合官方路线的叙述被视为敌对的认知武器。这种被操纵的历史伴随着被操纵的政治地理:俄罗斯的国家边界被任意和暴力地划定,打着自卫的幌子,以抵御北约“包围”俄罗斯。目前,俄罗斯与北约的边界不到其整个边界的13%,但被围困堡垒的神话仍然存在于俄罗斯社会中。

PART03

说服敌人自己打败自己

俄罗斯欲通过控制思想击败对手。现在,克里姆林宫知道,其军队既不是“世界第二强”(仅次于美国军队),也不会在与强大得多的西方的军事对抗中取得成功。在多域作战中,没有身体攻击就不可能击败优势对手。但摧毁其战斗精神则足够有效。因此,人类的思想成为这场战争的主战场,而反射控制(reflexive control)是一种廉价、安全且高效的手段。它无需昂贵的军事对抗,就能保证在灰色地带攻击时保有豁免权。

→俄罗斯认知战的核心!“反射控制”理论解析

反射控制策略的11条基本原则。在苏联解体后,苏联军队开始实施反射控制策略,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俄军重新启用。1997年,约诺夫的继任者谢尔盖·科莫夫上校总结出了反射控制的11条基本原则,并自此被俄罗斯持续运用到对手身上:

– 分散敌人的注意力(通过制造真实或虚构的威胁);

– 向他们灌输过多(自相矛盾的)的信息;

– 麻痹(即让敌人感到恐惧,激起他们对失去战略利益的恐惧);

– 消耗(即迫使对手进行无用的操作,以耗尽他们的潜力和能量);

– 削弱他们的警惕性(例如,反复制造虚构的威胁);

– 在内部分化(挑起冲突);

– 误导他们,让他们以为所见的并不是真正的威胁;

– 恐吓(即施加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打击);

– 挑衅(即迫使敌人采取对“我”有利的行动);

– 暗示(提供现成的解释,利用宣传和虚假信息);

– 在选民眼中抹黑敌对政府(精英)。

俄罗斯通过反射控制和政治破坏,促进对乌克兰的攻击行为。俄罗斯的攻击行为建立在两个关键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之上:反射控制和政治破坏。同样的手段对于促进攻击乌克兰至关重要。早在2010年代,克里姆林宫就在克里米亚组建了亲俄圈子,后来催生了自封的顿巴斯共和国的领导人。莫斯科为克里米亚半岛的非法破坏团体提供培训和设备,这些团体随后于 2014 年与“小绿人”(身穿无标记制服的俄罗斯士兵)一起占领了克里米亚。在进行这些政治转移注意力的活动的同时,克里姆林宫的宣传部门加强了虚假宣传活动,以使俄罗斯的目标合法化。

PART04

欺骗、迷惑、混淆

俄罗斯干预多国选举加剧社会政治分化。许多受克里姆林宫干预影响的国家认为,在选举活动期间进行认知作战是最佳时机。俄罗斯机构针对特定的社会偏见制作内容,可有效加剧社会政治两极分化。叶甫根尼·普里戈津(瓦格纳集团创始人及多个所谓“水军”运营者)参与影响2016年美国大选的事实,在2022年11月被揭露。他在俄罗斯社交平台VKontakte上的一条评论被记录下来,内容为:“我们知道最有效的干预方法”。这些水军最初针对乌克兰和俄罗斯国内观众(2013年),在2016年美国大选前,将目标转向了美国公民。这些活动的影响巨大,覆盖1.26亿美国人(通过Facebook)和2000万美国人(通过Instagram),保守派用户居多。

俄罗斯宣传反全球化等虚假叙事。俄罗斯的宣传渠道参与宣传反全球化叙事,尤其是在反殖民主义和反西方情绪盛行的欧洲。在2022年俄乌冲突后,人们发现许多社交媒体账户传播支持反乌克兰运动的内容。此外,俄罗斯还传播虚假信息,包括美国生物实验室在乌克兰的指控、乌克兰出口到西方的食品中毒以及以和平的名义要求将乌克兰领土移交给俄罗斯(口号是“这不是我们的战争”)。

俄罗斯重提“黄金十亿”阴谋论。此外,为了赢得“全球南方”的民心,克里姆林宫重新提起了苏联时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黄金十亿”阴谋论。根据这一理论,西方最有特权的精英希望控制世界上有限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很大一部分位于俄罗斯领土上。俄乌冲突后,普京再次提起了这一说法。据塔斯社报道,2022年7月,在粮食危机期间,普京表示,“黄金十亿是种族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它将国家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而潜在的全球主义意识形态,即所谓的自由主义却具有极权主义的特征”。此外,面对“全球南方”,克里姆林宫利用的是众所周知的反美情绪。因此,莫斯科一直强调自己从未成为过殖民国家。其目的是将俄罗斯描绘成“丝毫不逊于西方民主国家”。

PART05

西方的应对之策

只要西方不主动采取行动,而只是对克里姆林宫的认知战作出反应,俄罗斯就能在未发一枪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实际上,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中,莫斯科一直毫不隐瞒旨在摧毁西方战斗意志的一切努力,继而促使其自我毁灭。

西方处于下风仍尝试增强社会韧性,但目前所采取的措施还不够。波罗的海国家在对抗俄罗斯的认知战中走在前列,这里出现了第一批网络“精灵”群体,开始与俄罗斯的“巨魔”在社交媒体上作战。“精灵”们是一群网络活动家,他们于2014年在立陶宛开始了反虚假信息工作,之后类似的倡议在其他十三个西方国家建立。

西方需积极主动应对俄罗斯的认知战,并理解其巨大破坏作用。然而,问题在于这些策略需要更加积极主动。西方必须采取主动,并放弃其自毁的战略。首先,西方仍然担心更积极的措施可能会压制言论自由,例如美国国土安全部在2022年8月面对社交媒体上前所未有的支持战争和反乌克兰宣传浪潮时,因批评声浪而解散了虚假信息管理委员会。其次,需要理解这一威胁的真实本质。俄罗斯的干预经常被视为一种有限的破坏政策,很少被看作是一个复杂且协调一致的军事努力的一部分——除了北约专家和东翼国家的专业人士之外。毕竟,忽视或低估这一威胁只会鼓励俄罗斯更加激进地进行干预。结果就是一场宏大而又美丽的灾难。

参考文献:

https://neweasterneurope.eu/2024/09/09/russia-in-the-trenches-of-cognitive-warfare/

(全文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