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在拜登“搬家”给特朗普让出白宫的节点上,美国铁杆盟友之一的英国和中方进行了经济财金对话。
在谈判结束后中国外交部宣布,中英两国已经达成69项成果,这可谓是卡梅伦时代以来中英最大的贸易进展。
在这个时候,英国为什么选择和中国单独完成贸易谈判?
去年7月5日英国工党毫无悬念击败保守党上台。
领导人斯塔默刚胜选就表态要重新规划中英关系,表示英国需要推进对华“可合作领域开展合作,可竞争领域开展竞争,该挑战的地方挑战”的策略。
实际上当时面临苏纳克政府留下的烂摊子,英国已经经历长达几个月的动荡。
加上2023年的“大罢工潮”,放在斯塔默面前的选项并不多。
工党要对华走向合作这件事也引发了美媒的担忧,提醒英国小心“经济陷阱”。
英国接下来做了两件事情,表明了要合作的“诚意”。
其一是斯塔默上台之后面临一个重要的抉择,当时美国发起对中国的电动汽车“翻倍加税”提案。
随后欧盟也立刻跟上,对中国发起了大规模电动汽车反倾销调查,并表决通过。
英国工党政府则将这件事一直搁置了下来,等到10月份在接受采访时,斯塔默的部长雷诺兹才回应称:
英国没有必要执行和欧盟相同的政策,将会对中国电动汽车持续关注,但没有加税的打算。
第二件事是斯塔默上台后立刻派遣“双部长”访华,分别是英国外交大臣戴维·拉米和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
英国带来了一个消息:希望和中国启动贸易和投资谈判。
2023年保守党首相苏纳克曾提到想重启部长级贸易谈判,但此言一出立刻引发英国政客的大规模反对,认为英国“和中国友好将会背弃美国”。
这种基础上,各方都很关注中英重启贸易谈判到底能有什么结果。
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公布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取得关键进展,中国和英国一共达成69项互利共赢的成果。
这次对话由中方高层与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共同主持。
在开始之前英国财政大臣就提到,对话必然将会是英国对华关系的“重要里程碑”。
之前这名部长还在英国媒体上撰文,倡导英国“要自信地与中国打交道”。
这个任期工党在对华关系上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这也是里夫斯来中国的目的之一。
根据《卫报》披露的内容,在中英对话开始之前,英国已经在和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谈判投资的事情。
英国将保持“低关税接纳中企入场”,让中企在英伦三岛实现落地生根。
这里斯塔默显然是背弃了拜登的“去依赖化”战略。
拜登曾要求他们的盟友们在对中国问题上必须做到关键产业链远离,不助长中国优势产业贸易的出口。
结合去年里夫斯发表的演讲称,中英合作有前提,即“95%的业务不涉及国家安全主要考虑的领域”。
斯塔默对拜登政府的不满是早就已经展现出来的事情,他们认为美国“过分钳制了盟友的政策,导致不能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去年9月14日拜登和斯塔默完成首次会晤,其中重点商量的是乌克兰武装部队使用西方导弹对俄罗斯腹地进行打击的事情。
出乎意料的是斯塔默没有给拜登“面子”,双方在会谈之后的文件中只字未提所谓的导弹援助事件。
在去年12月特朗普还没有正式上台的时候,斯塔默就已经给特朗普打电话,商量两国“友好合作发展”。
这放在之前非常罕见,也证明英国工党政府对拜登的“冷落”。
不过事情取得很大进展,英国媒体认为最大的原因不是工党政府“太愿意和中方合作”,而是英国的资本驱动工党议员们选择中国。
比如今年1月9日英国工业巨头、联合会主席索姆斯在接受采访时就力主“中英两国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关系”。
他还讽刺表示英国不是欧盟,有能力自己掌舵。
这说明一个很专业的问题:工党内部的最大动力之一就是他们背后的企业金主们。
这些企业看准了在华投资会获得利益,而且他们并不是受到欧盟政策钳制的国家,不用遵守对华“去依赖化”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国合作的背景之下仍然有阴影存在。
《卫报》揭露英国政坛(包括工党内部)还有很多反华、仇华的议员们,严厉斥责斯塔默选择和中国达成战略经济关系。
他们认为此举绝对不符合“英美联盟”的构想,会让美国对其日益疏远。
去年12月中旬,英国当局还借难民问题发难,试图将国内失控的难民危机转移到中方头上。
此外英国背离美国的政策,公开叫板拜登政府和中方合作,是否会影响英美关系?
《卫报》认为等6天之后就能看到了,因为按照惯例美国新总统将以邀访的顺序,显示美国和哪个国家关系远近的问题。
特朗普上个任期邀请的第一人就是英国首相特蕾莎。
这次英国首相斯塔默是否还能获得美国“点名认可”,还是因为其一系列离经叛道的政策被特朗普抛弃到边缘?
现在谁都不能确定结果如何。
参考资料
《“既要又要”,英国政要接连就涉华问题表态,显示对华复杂心态》环球网
《事关中国,他喊话英国》环球时报
《外交部: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达成69项成果》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