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上半叶风云变幻,政局动荡不安。

蒋介石执掌国民党权柄后,面临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却始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得中国大片领土沦陷敌手,最终激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而正是这一次事变,使得有少帅之称的张学良从此身陷囹圄,被蒋介石幽禁长达60余年。

好在张学良活得够久,将蒋介石、蒋经国父子都熬死了,他才获得了自由。

晚年的张学良开始口述回忆录,直到临终前,他才说出蒋介石的一个丑事。

而这个秘密事关蒋介石的颜面,蒋介石曾严令他一生保密,而张学良担心引发不可测的事情,便一直不敢说出来。



恩怨纠葛至死未消

1928年6月的皇姑屯事件,使得张学良正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可谓时势造英雄。

此时的张学良面临着三项选择:屈服日本、闭关自守东北、向南京政府靠拢。

经过近半年的观望、研判和准备,1928年12月末,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

张学良这一举动使得蒋介石声望大涨,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结束了民国以来最黑暗的北洋军阀混战的局面。

这一次行动,蒋介石和张学良各取所需。

而1930年5月,因利益分配不均,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派军阀之间爆发了中原大战。



阎冯李三家联手与蒋介石在中原大地混战四个多月,互有胜负,难分高低。

而拥兵十万的张学良一直在东北保持“中立”,显然他成为了战争的胜负手,因而交战双方频频派人游说、拉拢张学良。

几经权衡后,张学良认为蒋介石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那个人,于是他接受了蒋介石的橄榄枝。

因为张学良的选边站队,蒋介石取得了中原大战最后的胜利,这一次,张学良是有恩于蒋介石的。

终于坐稳国民政府第一人宝座的蒋介石,也相应地给予张学良极高的政治待遇,两人进入合作的“蜜月期”。

然而一年后,两人关系就出现了破裂,这一切都缘于日本人发动的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张学良在“拥蒋”、“忠君”、依靠国联和保存实力等一系列思想影响下,忠实地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东北彻底沦落。

蒋介石这一手可谓是一石数鸟。

首先削弱了张学良的力量和地位,使东北军成为了无根之木,有利于吸收改编。

其次是转嫁广大民众的激愤,蒋介石暗示张学良以下野的方式来承担罪责,成为了蒋介石的“替罪羊”。

1933年3月11日,张学良再次通电全国,而这次却是戴着“不抵抗将军”的帽子宣布下野,并出国到欧洲考察。

回国后,被蒋介石坑得极惨的张学良,为了东北军父老兄弟的生存,只得接受蒋介石的条件,出任鄂豫皖“剿匪”副总司令一职,率东北军进驻西北围剿共产党。

这时张学良的思想有所转变,并与一贯主张抗日的西北军将领杨虎城结为挚友。



在多次“苦谏”、“哭谏”蒋介石联共抗日无效的情况下,两人决定联手进行“兵谏”。

于是1936年12月12日,那场中外闻名的西安事变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张学良扣押了蒋介石,并在他的公文包里发现了一叠没有开封的信件,那都是这些年张学良写给宋美龄的信。

显然,这些信都没有到宋美龄的手里,而是被蒋介石扣留下来。

而蒋介石之所以将这些信带在身上,可能有很多个意图。

以此来感化,或者说是要挟张学良的意图,应该占据主流。

作为堂堂的国民党总裁、民国政府第一人,自己的妻子居然与自己的属下私信频繁。



而这个属下他又不能随意地拿捏,想一想蒋介石也是够窝火的。

也有可能蒋介石预见到西安之行不安全,想要一个护身符。

总而言之,这算蒋介石的一个家庭丑事,所以两人知道就行了。

蒋介石要求张学良保守秘密,张学良也不想此事掀起什么别的波澜,因而直到死前才披露出来。

当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决定送蒋介石回南京。

蒋介石虽然口头表示绝不会追究张学良,然而一到南京后,就将张学良扣押起来,并且以军事法庭的名义判了张学良十年刑。

张学良从捉蒋到亲自送蒋,再到蒋介石将张学良扣押起来,这一时期两人恩怨交织,复杂得一塌糊涂。



这一年张学良才36岁,正是人生风华正茂,却从中国政治舞台上彻底消失。

从此,张学良就被蒋介石囚禁起来,他的命运彻底掌握在蒋介石的手中,一直到蒋介石死亡也没有被释放。

蒋介石临终前与蒋经国谈话,特别提到张学良,叮嘱儿子“不可放虎”,可见他对张学良的忌惮和痛恨。

两位百岁老人的曲折心路

有人说:张学良没有输给蒋介石,而是输给了宋美龄。

1936年12月22日,宋美龄飞赴西安营救蒋介石。

她一见到张学良就流下了热泪,表示要与蒋介石一起“在此殉难!”



如果说释放蒋介石是出于国内国际形势的需要,但是宋美龄在张学良面前多次软硬兼施、洒泪陈情,也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张学良决定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也是由于宋子文和宋美龄兄妹信誓旦旦地作保。

而蒋介石公文包里秘藏的张学良写给宋美龄的一叠信,到底起到哪些作用,现在也是一个谜。

所以说张学良将一生输给了宋美龄,也不是没有根据的话。

后世一直对张学良和宋美龄的关系长篇大论,是因为张学良与宋美龄长达70余年的密切交往,更是由于张学良对于宋美龄初见时的那份惊艳。

1925年6月14日,少帅张学良率领东北军三个加强旅进驻上海,下车伊始,即出席了上海各界人士欢迎大会。



当他在主席台上演讲时,看到人群中一位秀发乌黑身着红色旗袍的青年女子,风采明媚,即使是遍历花丛的他也不禁眼前一亮。

当天晚上美国驻上海领事馆举行了一场鸡尾酒会,张学良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然而这时他又看到了那个美丽的女孩。

这一次她穿一身粉红色的紧身旗袍,身材曼妙、气度高雅。

当张学良从身旁陪同的胡汉民口中得知,这个美丽女子居然是宋庆龄的妹妹,他立即端起酒杯走到宋美龄的身前敬酒。

而宋美龄则是仪态万方、从容应对,这使得张学良大为感慨,认为宋美龄“美若天仙”。

两人后来又约会了好几次,在一起跳舞、游玩,这一段美妙时光让宋美龄刻骨铭心,她称张学良为“莱茵河畔的骑士”。



张学良回忆这段经历时则说:“若不是当时已有太太,我会猛追宋美龄。”

因而,宋美龄的眼泪、那一叠没有拆封的信,成为压倒张学良心灵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决定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以保全蒋氏“领袖”的形象。

然而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头,而当蒋介石出尔反尔没有放归张学良,并且有处死他的迹象时,宋美龄的反应也相当的激烈。

宋美龄告诉蒋介石:“你要对那个小家伙有不利的地方,我立刻走开,并且把你的事情都公布出去。”

对于一言九鼎、心硬如铁的蒋介石而言,宋美龄的威胁话语有多大分量还不好揣测,但也在一定程度阻止了蒋介石的报复行为。



毕竟张学良已经在他的掌握之中,以后想要捏扁揉圆还不是他说了算,何必闹得家宅不宁。

于是蒋介石在逃到台湾前,杀掉了杨虎城,却把张学良带到台湾省,幽禁在深山之中。

虽然有赵四小组的陪伴,张学良在台湾的幽禁岁月也是极为寂寞的,并且始终受到军统特务的全方位监控,生活得极为郁闷。

这期间,偶有几个老友看望过他,那也是经过层层批准才成行的。

只有宋美龄一直关心、记挂着他,1950年4月30日,宋美龄还曾亲自探望张学良。

因山路难行,军统特务用车将张学良、赵四小姐从他们住的井上温泉运到大溪蒋家庄园,宋美龄陪同他们共进了午餐。



宋美龄表示,张学良给于凤至的书信可以由她代转。

7月23日,张学良就收到了由宋美龄转来的于凤至和孩子们的信、照片及照相机等。

从此,宋美龄就成了张学良和在美国家人的信使,以及钱物的中转站。

宋美龄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每逢圣诞节前夕,她都会让人给张学良“送来圣诞树和一大木箱饰物”。

也正是在宋美龄支持下,1964年7月4日,赵四小姐与张学良正式结婚。

张学良认为,两人能结婚“一半是蒋夫人出得力。”

颇有历史意味的是,张学良晚年定居夏威夷,而宋美龄则长住纽约,都在美国的两个人每年都会想着对方并互赠礼物,一直到张学良逝去。



自诩好色近英雄

虽然在后面的65年人生里,张学良历尽了艰辛,然而在36岁之前,他却拥有花花公子的所有要素。

他曾经自诩“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而晚年时更是直接点出了她们的名字:

“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荻是最患难的妻子,贝太太是最可爱的女友,我的最爱在纽约”。

四个最字,凸显出张学良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个女人。

结发妻子于凤至,比张学良大4岁,这是一个才色俱佳的女人。

她既知书达理,性子又温婉娴静,胸怀更是宽让大度,两人度过了一段琴瑟和谐的美好时光。

她为了幽禁中的张学良能够安心与赵四小姐结婚,同意与他离婚,但却一直以张夫人自称。

于凤至极善理财,在美国通过股票交易赚取了大量美金。

她还在好莱坞富人区买下别墅给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住,张学良晚年感叹,自己对于凤至亏欠颇多。



习惯于被称为赵四小姐的赵一荻更不用说,她从16岁起就一直陪伴在张学良的身边,直到88岁去世,整整72年的光阴。

其中一半的时间,她都默默地陪伴在被幽禁的张学良身边,无名无份毫无怨言。

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爱情是那样的荡气回肠,让多少世俗之人自愧不如。

张学良口中所说的“最可爱的女友”贝太太名叫蒋士云,与赵一荻同时入选20世纪30年代“北京四大美人”,当然两人也是同年出生。

蒋士云在十几岁的豆蔻年华与张学良相识,两人有过一段青葱岁月的交往。

后来她出国留学,等到1930年回国后,却发现除了于凤至外,竟然又有一个私人秘书赵四小姐陪伴在张学良身边。



蒋士云是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她毅然决定慧剑斩情丝,再次回到欧洲游历,与丧妻的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相遇、相恋,最终结为夫妻。

然而当她听到张学良被蒋介石关押后,立即飞回国内四方奔走营救。

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她还打通各个环节,先后两次探望幽禁中的张学良。

甚至在68岁那年,她还专程从美国坐飞机赶到台湾,就为了见张学良一面。

1991年张学良、赵一荻前往美国探亲,在曼哈顿贝太太的豪宅住了三个月。

丈夫早已去世的蒋士云陪伴张学良去各处游玩,张学良后来表示,那是他一生中最快活的时光。

由于宋美龄与蒋士云都住在纽约,因而张学良那句“我的最爱在纽约”引起了争议。

但无论如何,蒋士云绝对是张学良的红颜铁粉无疑。



2001年10月,张学良在度过百岁生日数月后,在夏威夷去世。

他在去世前几年写的一首诗,用词质朴,语意直白,似乎可以看作他的自画像:

“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