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大卫·林奇去世了。

跟他合作过的演员纷纷悼念,除了感谢他的知遇之恩,谈得最多的还是他的创造力。

大卫·林奇的确是最有创造力的一位导演,也可以说他是一位梦境大师,他是少有的能把人的梦境拍摄出来的导演。

正因为他如此富有创造力,他拒绝一切陈词滥调,所以,他的作品都比较挑战观众的理解力。



在他所有的电影中,最难懂的无疑是《穆赫兰道》这部电影。

我也是看了好几遍才看出《穆赫兰道》是一部悲剧,一部意识流电影,荒诞而悲凉,就像卡夫卡的风格。查了资料,大卫·林奇果然喜欢卡夫卡,他说:“弗兰茨·卡夫卡是唯一与我心意相通的艺术家”。

卡夫卡是现代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鼻祖,他也是痛苦的尺度,喜欢他作品的人,内心都有一种深切的痛苦。这也许就是电影《穆赫兰道》那种深入骨髓的悲凉的来源之处。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穆赫兰道》这部电影很“烧脑”、很难懂呢?

因为《穆赫兰道》既不是正叙、也不是倒叙,它是一种现实与梦境叙事结合的电影,

有些事在电影里真实发生了,有些事只是电影中的人物的幻想。

我们需要反复观看,才能分得清哪些是真实的部分,哪些是幻想的部分,在这些真实和幻想之间拼凑出一个故事:一个年轻女孩逐梦好莱坞的故事。

娜奥米·沃茨演的戴安就是那个逐梦好莱坞的女孩,整部电影都是关于她逐梦失败的故事。

当怀着一颗好莱坞明星梦的戴安,她第一次降落在洛杉矶时,是那样的兴奋。那时候她脸上满满的明朗的笑容,就像她幻想中的人生一样:自己会有一个美好的前途,星光大道就在眼前。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她的明星梦走并不顺利,她一直演配角,几乎没有演过主角。

跟她同一时间来好莱坞打拼的另一女孩卡米拉(劳拉·哈灵饰演),最后嫁给了导演,成了一位像丽塔·海华丝一样的电影明星,这也是为什么在戴安的梦境里卡米拉叫丽塔的原因。

跟戴安相比,卡米拉没有演技,空有美貌,是名副其实的花瓶。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花瓶,她总是能得到导演的青睐,最后成了明星,自己却一直是配角。



可以说,戴安对卡米拉又爱又恨。

作为朋友和恋人,她爱卡米拉,她们在一起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日子。

可是作为同行,她恨卡米拉,她嫉妒她的好运气:卡米拉第一次试镜就能得到导演的青睐并成为女主角,后来她还嫁给了导演。

这一切都是戴安一直梦寐以求却从来没有得到的东西她太渴望成名了,这种渴望一直延伸到梦里。所以,戴安在梦里改写了这一切。

在戴安的梦中,她第一次试镜就用演技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人人都夸她演技好,一个制片人一眼看中了她,当场就把她带走了。

当制片人带着她进入某个电影的拍摄基地时,导演亚当对她一见倾心。虽然导演亚当最后被大资本胁迫内定卡米拉为女主角,其实在亚当心里,戴安才是他心中真正的女主角。



真正让戴安怒火中烧的是卡米拉对她的背叛。

卡米拉成为明星后,不仅疏远她,要嫁给大导演,还和另一个女演员当着她的面亲吻,卡米拉那种挑衅的表情像一种嘲讽又像一种宣言:对于卡米拉来说,戴安是随时可被替代的。

这种挑衅是对戴安的一种双重打击,因为这意味着不管是事业上还是感情上,她都是失败,都是可有可无的配角。

最后这种嫉妒之火摧毁了戴安的理智,以致于她甚至买凶杀人。



在她买凶杀人后,她一直生活自责中。

她一直以为自己把卡米拉杀死了,其实真正杀死的是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卡米拉跟戴安一起去她的公寓时,发现床上躺的一名形似卡米拉的女尸,后来情景复现的时候,那名女尸却是戴安。

在她的自责中,过往的一切恐惧袭来,包括内心深处一直想要忘记却无法忘记的恐惧:她的童年经历。

她最害怕的是那对老夫妻,在戴安的梦里,这对老夫妻遇到的友好的陌生人。

其实,他们真实的身份是戴安的姨夫姨母,他们也是戴安童年最大的噩梦,从梦中他们的奸笑以及孩子撕心裂肺的喊叫中可以窥见他们对戴安造成的心理创伤。

这种心理创伤如此之深,多少年后依然纠缠着戴安,即使长大后关上门,他们依然能从门缝里钻进来折磨戴安,这是影片最恐怖的一幕。



最后无法摆脱他们得我戴安,绝望之下开枪杀死了自己。

现实中的戴安并没有死去,而是成了一名面目狰狞的乞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的确死了。因为自毁和自戕本来就是一个含义。

这就是一个普通女孩逐梦好莱坞的故事,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梦想破碎后的惨烈和面目狰狞的现实。



娜奥米·沃茨几乎是本色出演,在遇到《穆赫兰道》之前,她已经演了十几年的配角,就像电影中的戴安一样。

遇到大卫·林奇之后,这一切才发生了改变,《穆赫兰道》之后,她真的成为电影明星。

所以,娜奥米·沃茨很感激大卫·林奇,她说:“没有他,世界将完全不一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