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沥青路改造为花岗岩石板路,全新的大元路更为整洁宽敞,道路中间铺设了电影胶卷图案。
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元路。(本报资料图)
改造升级后的大元路夜景。(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连接大同路和开元路,93岁的大元路焕新“开街”!昨日,在本月完成改造升级的鹭江街道大同社区大元路以新面貌重回大众视野——首届闽台新春拾趣集在此开启。
为期两天的活动以大元路为核心,串联闽台美食、非遗民俗、年货市集等内容,为市民游客提供解锁老街风貌的新方式。
修旧如旧逆生长
“环境提升了,熟悉的氛围却依旧”
老街不仅承载了时代的发展印记,也蕴藏了最动人的人间烟火。改造提升后的大元路依然充满浓浓的人情味和文化味。首届闽台新春拾趣集活动上,两岸同胞围坐在一起,喝着台湾高山茶、吃着厦门茶点,一起体验闽南文化的独特印记——“茶桌仔”。
台湾青年汪毅纯登台演唱歌曲《桥》。今年将在厦门过年的她说:“闽台文化一脉相承,两岸同胞在这里相聚,火热的市集已经让我提前感受到了浓厚的新春气息。”
台湾书法家曹原彰现场为群众写下了“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的美好祝福。“闽台两地的气候、食物、习俗都很相近,我每年都给大陆同胞写春联,今年尤其火,我在这里非常快乐。”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台湾朋友就在大元路上经营餐厅,老街新景给了他们许多惊喜,“街道修旧如旧,环境提升了,熟悉的氛围却依旧。这里正在打造文旅新亮点,像大家今天一起喜气洋洋地迎接春节,我觉得特别温馨。”
做龟粿、品尝美食、泡茶话仙、购置年货……活动现场,市民群众的欢笑声此起彼伏。为期两天的活动中,答嘴鼓、南音等非遗项目表演将把新春氛围拉满。一边逛市集、一边和老街坊“话仙”的大元路居民杨黎明很高兴,“这里很有厦门特色,是办活动的好地方,能让更多人感受厦门老城区的文化特色和烟火气。”
据介绍,改造后的大元路还将持续整合老剧场文化公园等各类资源,既保留“老厦门”记忆,又积极拥抱新时代潮流元素,打造“一店一味、一步一景”的街巷新貌,推动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的双向奔赴。
老街文化味升级
“道路改得有特色,越看越喜欢”
穿上“新装”的大元路昨日吸引不少人打卡。从沥青路改造为花岗岩石板路,全新的大元路整洁宽阔,道路中间铺设的电影胶卷图案尤为吸睛。
施工单位、思明市政事业发展有限公司鹭江开元工作站市政负责人林坚介绍,大元路的改造提升源于鹭江街道对片区环境的微更新。“思明区市政中心对此次道路改造的方向就是要呼应老剧场文化公园元素,最终与街道共同敲定设计了胶卷图案。为了实现效果,施工中专门使用了三种颜色、五种不同尺寸的花岗岩石材。”
“家门口不积水了,道路改得有特色,越看越喜欢。”71岁的卢金凤在大元路出生长大,她对改造效果特别满意。她说,原先道路破损、坑洼不平的问题得到解决,路面的电影元素勾起了她的儿时记忆,“那时妈妈还带着我在这里的鹭江剧场看歌仔戏呢。”
“电影元素”是大元路留住乡愁和记忆的一个标签,“好吃”则是它给市民游客的另一个印象。这条老街不仅有赖厝埕扁食店、阿吉仔饼铺、聪辉同安老美食饭店等经营多年的闽南古早味老店,近年来还吸引了阿西虾面、阿杰五香等特色美食进驻。
63岁的阿西虾面店主丁闽西对大元路的历史如数家珍,在他看来,改造后的大元路为老字号古早味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我们厦门很多老字号、老手艺人都在这条街上,借由这次‘升级’,我们会一起努力,把大元路打造成厦门的一张古早味名片,吸引更多市民游客来打卡。”
大同社区党委书记陈丽萍说,此次改造街道社区充分征求居民和商家的意见,并得到大家的热心支持。改造中,商家为市政开挖路面主动接电,为施工工人提供茶水,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改造完工。
大元路名字有何来头?
南起曾经的厦门“第一商业街”大同路,北至厦门第一条市政建设马路开元路,起点和终点各取一个字,大元路由此得名。如今,大元路用“古早味”慰藉着往来食客和“老厦门”的乡愁。
关于大元路,你需要知道的老知识
●建于1932年,全长109米,是厦门最短的马路之一
●曾是厦门市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最繁华的马路之一
●厦门电话公司在这里诞生,由著名爱国华侨企业家黄奕住成立
●有名的餐饮品牌好清香、赖厝埕扁食店等在这里诞生
改造升级后,有了这些新变化
●原先道路破损、坑洼不平的问题得到解决,新路整洁宽阔
●道路改造呼应老剧场文化公园,铺设电影胶卷图案
●大元路将持续整合老剧场文化公园等资源,保留“老厦门”记忆的同时,积极拥抱新时代潮流元素
(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林雯 吴燕如(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