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一条20世纪80年代的老街,如何在年轻设计师的手中焕发新生?“第四届松阳乡村振兴全国建筑设计大赛”现场评审会,近日在浙江松阳举办。214份设计方案,就在当地文里粮仓与城隍庙展出。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建筑院系的9位专家评委参与评审。
评审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松阳县拥有1800多年建县史和100多座传统村落,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和“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本届大赛选址县城的新华路为赛题,这条路曾在20世纪80年代有着40多家公有单位,堪称在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式县城”的集中体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罗德胤说,从这个角度,松阳不只是“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还是“当代中国的县城标本”,代表着蓬勃向上的精气神。
围绕“年轮”主题,参赛选手可在该街道范围内,自主选择独栋建筑改造、多栋建筑改造或建筑装置等方式开展设计,充分挖掘环境、文化、生活肌理,使老旧建筑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重塑契合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公共空间。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贺勇表示,新华路改造,一方面传承其80年代的建筑特色,展现“理想县城”的建设样本,另一方面植入当代功能,推动县城功能与环境进一步提升,使未来的松阳既有保护完好的明清老街,也有新时代生活空间与场景。
评审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591支团队获得参赛资格,其中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哈佛大学、爱丁堡大学等境内外101所高校,以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331个社会团体报名参赛。
90后、00后带队参赛占比超80%。年轻设计师们充分发挥创意,有的运用大胆材质和活泼色彩,有的致力于满足居民与游客的共同需求,还有的融入童年风、赛博风等元素,为大赛注入新鲜活力。最终,《记忆胶片》作品获得一等奖。
大赛主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教授许懋彦表示,参赛作品呈现出多元化和创新性,充分展现了青年建筑师对于县城街道改造的创意畅想。未来的县域发展应与市民生活和社区活动有更多元的结合。
大赛坚持“落地”为要。目前,首届大赛获奖作品《浮丘》已成功落地,大东坝镇茶园综合体建设施工接近尾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