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许多重要的展馆陆续发布了2025年度的展览预告,我们也结合过往出版的书目和新年出版计划,按主题整理了一部分近期正在进行或即将开幕的展览。
印象派
Impressionism
“印象·派对:POLA美术馆藏印象派艺术展”将于1月22日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开幕,展至4月21日。展览由上海博物馆和日本POLA美术馆合作呈现,汇集了莫奈、雷诺阿、梵高、塞尚、高更、马蒂斯等30余位大师的近70件经典之作,从作为印象派发展前奏的现实主义、巴比松画派开始,全景式展现了印象派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除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家,还包括在东亚的中国和日本产生的回响。上博特向中国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和安徽博物馆借展了常玉、刘海粟、潘玉良的五件作品,解读20世纪初中日艺术家之间、东亚与西方的交流。此外,展览还呈现了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杉本博司、草间弥生等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印象派的观念变革对当下媒介实践的启发。
后浪艺术2022年的《认识印象派:艺术从此自由》同样是一本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印象主义运动史,本书通过不同主题和风格的印象主义绘画串联起印象派的发展历程,包括萌芽背景、灵感来源、主题特点、办展经历、艰难求生、国内外影响等,堪称一部印象派百科全书。本书广泛引用了当时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及作家的结束评论,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解读印象派的艺术手法,用一种更加鲜活的方式为读者展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艺术运动。这本书同样可以作为一份印象派参观导览册,读者可以据此“按图索骥”,走遍收藏印象派化作的巴黎重要展馆,然后去鲁昂、吉维尼、卢万河畔莫雷、蓬图瓦兹、阿让特伊等小城市寻找印象派大师的足迹。
《认识印象派:艺术从此自由》
除了上博东馆的印象派展览,世界各地的重要美术馆也正在或即将展出一些重要的印象派艺术家和作品。如德国旧国家画廊(Alte Nationalgalerie)的“莫奈和印象派城市风景”(Monet und die impressionistische Stadt)、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Natioanl Gallery of Art)的“巴黎1874年:印象派时刻”(Paris 1874: The Impressionist Moment)和“印象派巴黎的生活”(Life in the Impressionists’ Paris),以及日本京都京瓷美术馆(Kyoto City KYOCERA Museum of Art)的“莫奈:睡莲时刻”(モネ 睡蓮のとき)和中国香港艺术馆的“塞尚和雷诺尔的世界:法国橘园美术馆及奥赛博物馆珍藏展”等。
Claude Monet,Quai du Louvre,Detail,1867
⭐️印象·派对:POLA美术馆藏印象派艺术展
2025.1.22-4.21
上海博物馆东馆
⭐️莫奈和印象派城市风景
Monet und die impressionistische Stadt
2024.9.27-2025.1.26
旧国家画廊,德国 Alte Nationalgalerie
⭐️巴黎1874年:印象派时刻
Paris 1874: The Impressionist Moment
⭐️印象派巴黎的生活
Life in the Impressionists’ Paris
2024.9.8-2025.1.20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美国 Natioanl Gallery of Art
⭐️莫奈:睡莲时刻
モネ 睡蓮のとき
2025.1.22-4.21
京都京瓷美术馆,日本 Kyoto City KYOCERA Museum of Art
⭐️塞尚和雷诺尔的世界:法国橘园美术馆及奥赛博物馆珍藏展
2025.1.17-5.7
上香港艺术馆
文艺复兴
Renaissance
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正在展出“米开朗基罗、列奥纳多、拉斐尔:1504年左右的佛罗伦萨”(Michelangelo, Leonardo, Raphael: Florence, c. 1504),展期至2月16日。展览主要关注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两位艺术家对青年拉斐尔的影响,将展出包括达·芬奇的《圣母子与圣安妮、施洗者约翰》、米开朗基罗圣母子与圣约翰圆浮雕,以及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受佛罗伦萨政府委托为市政厅创作的壁画等。
The Esterhazy Madonna,Raphael,c.1508
伦敦国王画廊(The King’s Gallery)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素描作品展(Drawing in Italian Renaissance),遴选来自英国皇家收藏的约160件纸上素描画,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等多位著名艺术家以及更鲜为人知的艺术家的作品,重点呈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素描作品的多元化和艺术成就。
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the Young St John,Michelangelo,c.1532
卢浮宫博物馆(Musée du Louvre)的意大利画家契马布埃作品展(Cimabue)将于1月22日开幕,这是卢浮宫首度举办这位文艺复兴初期重要画家的作品特展,将展出约40幅契马布埃的画作。在大多数艺术史入门书籍中,契马布埃都是作为最早的佛罗伦萨画家出场的,而这也意味着他就是最早的意大利画家。契马布埃是意大利-拜占庭风格的最后一位画家,他总结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流行于托斯卡纳的传统,虽然基本上未能实现“出新”,但是其辉煌画作完成了“推陈”,是旧风格的结束。
La Dérision du Christ,Cimabue,c.1280
我们2023-2024年已经出版了五本文艺复兴相关的重要著作,包括培生(Pearson)的经典艺术史教材《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史》(插图第七版),这本书以瓦萨里的《艺苑名人传》为范本构建起主框架,以艺术家传记为框架,多方面讲解每位艺术家的代表作,这是最经典,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艺术史书写模式,且通俗易懂,适合入门者学习阅读。“文艺复兴艺术研究”系列丛书的四册:《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艺术:一座城市与它的遗产》《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从传统到个人主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廷:艺术、愉悦与权力》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艺术:永恒之城的艺术家与赞助人》,春节过后也即将出版本系列的最后一册《北方文艺复兴艺术:宫廷、商业与虔信》。这五本书从不同的方面探究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文化:佛罗伦萨何以成为文艺复兴的摇篮,威尼斯独特的艺术传统与个人主义兴起有何关系,罗马的艺术家与赞助人怎样互动,意大利五大宫廷的艺术如何交流竞争,北方文艺复兴艺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相比有怎样的特色。翔实的文字分析配以高清插图,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时期辉煌的艺术成就。
⭐️米开朗基罗、列奥纳多、拉斐尔:1504年左右的佛罗伦萨
Michelangelo, Leonardo, Raphael: Florence, c. 1504
2024.11.9-2025.2.16
皇家艺术研究院,英国 Royal Academy of Arts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素描作品展
Drawing in Italian Renaissance
2024.11.1-2025.3.9
国王画廊,英国 The King’s Gallery
⭐️意大利画家契马布埃作品展
Cimabue
2025.1.22-5.12
卢浮宫博物馆,法国 Musée du Louvre
肖像
Portrait
英国国家肖像馆(Natoinal Portrait Gallery)3月起即将展出爱德华·蒙克肖像作品展(Edvard Munch Portraits),这是英国境内首次举办爱德华·蒙克肖像作品专题展。因《呐喊》而出名,爱德华·蒙克经常为家人、朋友、伴侣、自己,以及相识的艺术家、赞助人、作家、收藏家等文化名人创作肖像画,其大胆的用色和充满活力的笔触对当时的肖像画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Hans Jæger,Edvard Munch,1889
2025年我们将会出版4册Taschen基础艺术2.0系列新书,包括《蒙克》《达利》《克里姆特》《杜尚》。这套艺术入门书籍已被翻译为约20种文字,在全球都广受好评,通过图文并茂的内容带领读者快速了解艺术始终的重要人物及流派发展脉络。
英国国家肖像馆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展览是弗朗西斯·培根的肖像画作品展(1月19日闭幕),作为20世纪英国最负盛名的肖像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具象主义风格为特色,擅长通过刻画扭曲变形的表情和肢体揭露人物内心的不安情绪。展览汇集了培根20世纪50-90年代的逾百件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人生如何与绘画工作纠缠和交织,观众也能在展出的画作中看见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艺术家好友、恋人等人物。
Self-Portrait, Francis Bacon,1973
后浪2022年出版了培根的好友、著名艺术评论家迈克尔·佩皮亚特的《弗朗西斯·培根:肖像习作》,收录了关于培根的访谈、艺术批评和回忆散文,从不同侧面刻画出培根的“肖像”,通过或情感真挚,或评判犀利的文章,汇聚成一个关于这位艺术家的综合印象。我们也计划出版佩皮亚特的另一作品《弗朗西斯·培根:文字自画像》,对这本书感兴趣的读者也欢迎给我们留言。
《弗朗西斯·培根:文字自画像》
上海西岸美术馆目前正在展出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三),主题为“肖像的映像”(2月16日闭幕),该展览通过近300件艺术品,以“肖像”为线索探索了现当代艺术史中肖像与身份、社会地位的关联,从中反映的社会发展历程,以及肖像创作手法的历史发展及其在艺术史中的转变。
⭐️弗朗西斯·培根肖像作品展
Francis Bacon Portraits
2024.10.10-2025.1.19
英国国家肖像馆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爱德华·蒙克肖像作品展
Edvard Munch Portraits
2025.3.13-6.15
英国国家肖像馆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Herstory
法国雅克马尔-安德烈博物馆(Musée Jacquemart-André)在3月即将举办意大利女画家阿尔泰米西娅作品回顾展“阿尔泰米西娅:艺术的女主角”(Artemisia, Héroïne de l'art)。阿尔泰米西娅出生于罗马,父亲是卡拉瓦乔的学生。她自幼学画,吸收了卡拉瓦乔明暗对比的创作风格,是17世纪最早的巴洛克画家之一,也是当时极为罕见的靠绘画谋生并享有国际声誉的女艺术家。她是宗教历史画的先驱,也创作了不少以暴力和女性复仇为主题的画作。展览将展出约40幅作品,其中包括公认的代表作、新近认定的阿尔泰米西娅作品,以及鲜少在收藏机构外展出的作品。
Judith et sa servante avec la tête d’Holopherne,Artemisia Gentileschi,1615
在我们2025年将要出版的《女性、艺术与社会》中,除了阿尔泰米西娅,也向读者介绍了更多取得突出成就的女性艺术家。作者惠特尼·查德威克梳理了自中世纪以来女性艺术家们的创作情状。本书前十二章是对1970年代之前的女性艺术家创作的分析(代表作品、创作背景、时代境况对女性艺术家创作的影响、艺术史长期以来对女性创作的忽视与边缘化),后三章是对女性主义作为方法介入艺术史之后的新变化和21世纪整体状况的细致综述,最后一章则是对女性主义对艺术创作、艺术史书写的贡献的总结。在此次修订中,全球化时代的艺术市场对女性艺术创作的影响、女性主义艺术史的演变与教学的发展、女性主义艺术在当下新的发展策略等前沿问题得到了拓展,反映、跟进了女性艺术的新变化和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本书不是对单个艺术家创作艺术的简单罗列,而是始终围绕“女性—艺术—社会”互动关系,具体分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女性艺术家面临的具体环境(创作环境、社会对其成就的认可、新的挑战等),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单个艺术家及其同时代艺术家面对的特殊问题和普遍问题。女性主义艺术史挑战传统艺术史认为“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只是例外”的观念,本书通过重新审视作品本身,分析了女性艺术家被边缘化的原因,是女性主义艺术史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女性、艺术与社会》(插图第六版)
⭐️阿尔泰米西娅:艺术的女主角 Artemisia, Héroïne de l'art
2025.3.19-待定
雅克马尔-安德烈博物馆,法国 Musée Jacquemart-André
记忆
Memory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近期展览“上海:摄影之都 1910年代-2020年代”将持续至5月5日。展览汇集了35位艺术家的268件作品,以及80余件(套)相关资料、展品和上世纪初活跃在上海的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了“上海”与“摄影”跨越百年的变迁与发展。西岸美术馆正在展出的“另辟前卫:摄影1970-2000”也是蓬皮杜中心合作推出的系列展览之一,展览通过10个章节,呈现了30多位先锋艺术家近200件开创性的作品,记录了摄影从记录艺术过程到成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历史。展览也提供了一个来自中国的视角,从每一章节中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代表作中,观众可以从多个角度审视不同时代和背景的艺术家耐人寻味的对话。
此外,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上海)也正在举办“报纸中的时代记忆”和“鲁迅在1933:重回1933‘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两个展览,可以帮助观众从不同角度回顾近现代的中国历史与记忆。
我们持续出版了一系列“中国老照片”相关的摄影集,在《壹玖壹壹:从鸦片战争到军阀混战的百年影像史》中,刘香成通过历时一年对全球范围内公共展馆和私人藏品的梳理汇编,打造了一部可信的“集体记忆”集册,展示了1850-1928年间中国的日常生活。《西行影纪》中,庄学本记录下了1934-1941年的西南边陲,用手中的照相机拍摄鲜为人知的风习与人物,以及绘制地图、搜集标本、记录口头传说,将一种文明与尊严的力量赋予了所观照的边地人民。《中国的旅程》收录了马克·吕布1957至2005年在中国拍摄的超过250幅照片,而《我见:马克·吕布纪实经典》则通过巧妙的编排将中国置入全球化的语境中。布鲁诺·巴贝的《中国的颜色》通过少量的彩色记录了中国1973年至2018年中国的时代记忆与发展变迁,作为第一个用彩色胶卷大量拍摄中国的玛格南摄影师,他的作品让一直以来只能从黑白照片中想象历史的人们有了更直观的视觉感受。1978年至1985年间,在超过1000天的旅程中,久保田博二走遍了28个省份,按下20万次快门,在一个中国人鲜少能频繁旅行的时代为我们记录了一个新旧交替的历史阶段里,中国的大江南北。我们从久保田博二的海量底片中挑选出370多张照片,汇集成了精装版《早春的中国》(软精装为200余张)。王福春乘坐火车上千次,行程十万多公里,记录了在火车这个特殊空间里人们的生存与精神状态,展现了20世纪90年代的时代特征,汇集在《火车上的中国人》中。《昨天的中国》以大型摄影集《中国》为底本,甄选并增补部分未公开发表的照片,重新编排成册,全面呈现1985—2000年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用镜头为整个中国创作一幅最鲜活、最富生命力的肖像。
2025年,我们会出版阎雷的朋友、荷兰摄影师罗伯特·凡德·休斯特的上海1990—1993摄影集,聚焦于在时代机遇下面临全新转变的上海。罗伯特·凡德·修斯特记录了大量城市景观和社会生活场景,他的镜头语言敏锐、自由,呈现出一个充满活力、变化、时尚的上海。
⭐️上海:摄影之都 1910年代-2020年代
2024.12.25-2025.5.5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另辟前卫:摄影1970-2000
2024.11.8-2025.2.16
上海西岸美术馆
⭐️报纸中的时代记忆
2024.12.17-2025.2.16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鲁迅在1933:重回1933“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
2024.12.27-2025.2.23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