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麦当劳中国首席增长官何亚彬,说了句略显刺耳的大实话:“内卷是缺乏系统思考的表现。在局部以极低的效率死磕增长。浮躁则体现在企业认为成长没有限制,认为无利润的增长可以持续……极致ROI的尽头是白牌。”
拜移动互联网和推荐技术所赐,过去10年,是中国营销行业高度推崇算法主义的10年。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和使用时长见顶,人们开始发现,过度追逐算法和流量的弊端:
快节奏,强刺激之下,流量满了,品牌弱了;触点多了,关注少了;购物越来越便利了,但选择的理由越来越单一了,主要就是能不能占到价格便宜。
与之相对的,视频的呈现时间越来越短,消费者的品牌认知越来越浅,甚至在不间断的促销、打折声浪中,消费者很容易就会忘记自己购买的是什么品牌。所以,极致ROI的尽头,只能是白牌。
白牌时代
白牌时代,何以存在?“短视频+算法”“直播+比价”的盛行,是在供需失衡背景下,为解决供应链过剩,借助互联网和AI技术,在供给端和营销端降低商家进入门槛的结果。
当然,这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但真正以此能安身立命的商家并不多。
近十年来,效果类广告在整体广告预算中的占比从2013年的20%增长到2022年的70%。但根据英国广告从业者协会(IPA)的研究,效果广告仅能短期促进销量的提升,但只要停止投放,业绩就会回到原点。
一条条短视频支撑的短期流量,无法真正建立品牌,或帮助品牌穿越周期。造网红易,保长红难,各领风骚没几天。如果研究电商平台每年在促销季发布的品牌畅销榜,也会发现,靠流量推起来的新品牌,大部分隔一两年就不见了。
效果广告有点类似特种兵旅游,是一种碎片式的体验。品牌长期依赖效果广告,会让品牌叙事变得支离破碎。
但在某种单一化叙述的时代里,总有“异类”。1月17日,在B站举办的ADTALK营销伙伴大会上,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提出了“对于消费心智的深度影响,是B站广告的核心”,这不仅是B站对广告主讲述自己核心价值的说辞,事实上,B站品牌部门自身,也是玩深度心智的高手。
如其招牌的五四系列视频,从《后浪》到《大魔术师》,其实都旨在让用户和公众了解到,B站是一个有价值主张的内容平台,而非冰冷的算法驱动的平台。事实上,这就是能够影响用户心智的“品牌影响力”。这样的影响力,建立在品牌与用户情感链接之上,需要用户经历过知晓、熟悉、信任的过程,才能真正地建立。
|《大魔术师》
为何B站有研究价值?因为,它是中国唯一15年保持连续增长的互联网社区平台,用户规模、用户活跃均创历史新高,而且它成为年轻人清醒理性消费的风向标。
今年双11,B站贡献电商客户新客率超过70%,每天有超过4000万的用户,在B站上观看消费类内容。UP主大量的专业测评,种草能力和价值表达兼具,能让品牌沉淀出自己的价值。一个直观的体现是,相比于短视频,长视频的热度衰减周期更长,T+15流量超40%。
贝恩全球专家合伙人、可口可乐原大中华区CMO鲁秀琼说,真正的品牌建设始于初心,不急于追求短期效果,而是作为企业发展的指路明灯,要坚持品牌的真信念,不要再追逐那些此前做给投资人看的短期无效GMV。
她说,IPA做过很多测试,对于效果广告和品牌广告的市场表现进行比较,效果类广告在前一个月的市场效果会好一点,到6个月左右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就基本持平了;而一年后,品牌广告的表现是效果的1.5倍左右。
所以,“回归品牌+深度心智连接”,这可能是营销领域下一个10年的重要趋势。
捍卫品牌价值=捍卫企业生命
英国营销专家Mark Earls曾做过一个比喻,“我们通常认为营销就是放烟花,用大成本创造绚丽的大场面,让尽可能多的人仰视。但在这个媒体碎片化、用户圈层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把营销当成篝火,基于用户视角生产真实可信的内容,让品牌与用户保持长期平等的对话。”
社交媒体时代下的品牌建设,是篝火式的圈层引爆,粉丝点燃粉丝,帮助用户捍卫自己的价值观。越来越多疲于碎片信息的年轻人开始重视注意力修复,向有认知收敛价值的中长内容转移。超七成的中国Z世代担心自己的注意力时间,超六成的年轻人更偏爱长内容。而我们的内容供给,却是七八成都是短视频。
我们的商家呢,面临的矛盾更加激烈。据统计,中国平均每分钟就有2家企业倒闭,每年有100万家企业倒闭,新品牌的存活率越来越低,平均生命周期只有2.9年。很多品牌都是昙花一现,烟花易冷。
烟花绚烂易冷,篝火则是创造力和情怀。B站的UP主恰如篝火,可以将品牌的核心价值与消费者的兴趣、圈层产生共鸣。
前阵子B站评选了百大UP主,无一例外均为横屏长视频,没有一个是短视频。做中长视频,是一种非常需要精神耐力的事情,它背后就是深度、哲学、理念等等,这样有利于让品牌有一个非常扎实的空间,可以流淌出它的时代价值和意义,而不仅仅是占领心智的种草、转化效率和销量。
UP主@大物说,在B站你有足够的时间来介绍产品优势、品牌心智,甚至做一些消费者教育。再加上粉丝黏性强,一次露出的长尾效果是别的短视频平台很难达到的。用户愿意花在了解品牌上的时间,和直接花钱买产品是一样宝贵的。通过内容沉淀的深度心智,一定会形成销售回报,虽然慢一点,但是会更长久。
占据了当前所有的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长的79%的内容平台上,短视频是客观上无可厚非的主角,但短视频时代,最稀缺的就是品牌建设。简单直接粗暴,数据论英雄的时代,其实也成为了创业者的迷障。牺牲品牌建设,换取效率的大环境下,创业者很容易变成内容平台的打工人。
UP主小透明明分享说,B站的观众看视频很重视有没有收获。B站的观众是更有耐心的,只要有收获,便愿意听你讲10分钟、15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即便是广告,观众也不会跳过。观众看完广告之后,不仅反复地观看,还做笔记,做完笔记还要感谢UP主和品牌。
其实屏幕内外的人,情感链接、充分信任UP主的知识和能力之后,即便是广告,也能入心。你提供新知、挖掘使用场景,把品牌作为方法为观众解决问题(因品牌产品自带功能),甚至可以将品牌精神放大为观众提供精神力量。UP主把自己这个“人”也注入了品牌,让品牌有了人情人味人智。这样,UP主、品牌和观众,彼此真诚赋能,所有参与方都是利人利己的心态。
这个年代,都在熬着,信任稀缺,能够在篝火旁建立温暖和明亮的氛围,白牌时代,其实相对更容易有新星出现,让它们持续放光,才是关键。
深度内容,逃离算法牢笼的钥匙
作为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前沿阵地,B站的营销有两个迥异于短视频和算法营销的差异点:
1、B站主打中长视频为主的内容,易于品牌呈现,尤其是故事化、情景化的品牌呈现,有利于建立品牌资产;一些科普类的中长视频,则有利于消费者更全面地了解产品的多种参数。
2、B站有大量经过时间检验的优质UP主,品牌可以通过他们与消费者建立深度关系,提供独特的体验,让消费者产生好感,加深品牌与自己的关联。B站拥有构建深度心智的最佳生态——高密度内容,高转译UP主及高互动社区。
小米的品牌营销是成功的,其实小米是最早尝到深度内容好处的品牌。2015年,在B站上出现了雷军英文演讲的二创视频,UP主们帮他打造出了一个新的网络流行梗“Are you ok”,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梗是雷军变得流行和亲民的起点,也让他和小米自信可以成为互联网的流行符号;2017年,直播的商业挂钩度和连接度都不高的时候,他们就在B站上尝试了超长直播;2020年,雷军自己生产内容,短视频、直播和长视频同步做;前不久,206分钟的雷军个人访谈视频在B站上独家发布,一分钟都不剪。他们认为,雷军这么完整表达的内容,才能够代表小米的品牌。
还有火遍全世界的《黑神话 悟空》,其实他们在2020年8月20日就开始布局品牌营销。这个叫游戏科学的小游戏工作室,在B站发布了一个关卡测试的视频。他们要招人测试,这条视频在当年就获得了5000多万的播放量,引起了游戏爱好者和游戏行业的关注和震惊,通过这条视频收到了200多份简历,也得到了第一笔融资。
除了这些大品牌和爆款之外,其他看似默默无闻的品牌,其实也有重新在新时代中被赋能的潜力。云南昭通的00后B站运营马思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将一个28年的地方薯片品牌从默默无闻推向了网络热点。
即使是最传统的品牌,只要敢于创新,用真诚、创意和与年轻一代建立联系,也能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尝试了很多短视频,无论是搬运的还是自创的,都不太奏效的各种尝试之后,马思蓉通过《省外朋友问我是不是杂牌?怎么从来没见过》这条长视频,让用户产生了共情和共鸣。网友评论:“太实诚了,不出省的理由竟然是‘打不过国际大牌’,而不是‘高原鲜切土豆在省内供不应求’,买了12袋支持了一下。”
打不过国际大牌的噜咪啦成为了企业自播的一种清流代表。连用户都开始回归本质思考问题——高原鲜切土豆在省内都供不应求了,更应该好好珍惜品牌的供应了。B站用户并非只对二次元感兴趣,马思蓉说,那是一个你只要进来了,和大家真心相待,交心后就无法离开的社群。
B站UP主是很会上价值的,卖个电视,他们也能上价值:你要相信,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而电视,比起一个普通的数码产品,更像是一个家庭成员。
而电视机能成为年轻人的“新型陪伴”对象,也有赖于它是多项全能的“六边形战士”,能全方位服务于年轻人的美好生活。智能电视新品迭出,年轻人分分钟要迷失。不过好在,他们似乎迅速找到了解题妙招——上B站看测评。
他们依赖专业的内容,比如看UP主“电锯爷”的人,一部分是各个品牌电视的粉丝,另一部分则是即将打造新家的人。深度内容也能带来转化,海信就将B站作为重要的营销渠道加大布局,一个40万播放的带货视频就能超过1000万,客单价超过8000。
不仅能将某个领域内的专业知识讲清、讲透,也能由此顺势“种草”,为用户提供更多元的产品选择,从“看”到“买”,一步到位。这样的生态,是建立年轻人信任的基石,让年轻人能够更清醒地“买买买”。
B站年轻人有自己的消费公式:自己的消费需求+与UP主的情感联结≈最具性价比的产品。
中国企业是否能逃离内卷,很多人困于别人制定的规则和算法,其实还是企业自己的用心。品牌要用心,深度内容肯定不可或缺。
著名品牌数据研究公司凯度在《品牌增长蓝图》报告中指出,品牌增长的引擎是“在更多人心目中打造有意义的差异化”(Be Meaningfully Different To More People),品牌主可先评估自己的品牌具备多强的“意义的差异化”,寻找战略机会,进而在消费者心目中打造更强大的功能性与情感性连接,创造差异化。
品牌如何建立“意义的差异化”?借用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提出的“Jobs to be done”的理论:消费者需要的不是一个产品,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在既定的情境(有情绪的场景下)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帮他解决痛点,这也就是功能需求;然后能够满足他的赢点,这也就是情感诉求;同时还能够让他去创造晒点,也就是社交诉求。
而这,都是短视频和直播给不了品牌的,恐怕只有以深度见长的中长视频,以及以分享欲为核心社交动力的社区——才能带来这种价值。
人类最高级的欲望,是分享欲,是“我有很美好的东西想要告诉你”的浪漫主义。而最高级的品牌,要能够代表某种生活方式、代表某种社会共识……即便说的露骨点也是,要有自主的利润制定权力。
它绝不可能是,任算法宰割的砧板上的鱼肉。
No.6168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水姐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图片 视觉中国/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