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34.9万亿元,首次突破130万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了年初设定的“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

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述2024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2024年二季度、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一度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局面。对此,党中央因时因势加强宏观调控,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极大地提振了信心、激发了活力,促进了经济回升。

在上述发布会中,康义用了五个“很不容易”来评价过去一年的经济总体表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5%的GDP增速好于市场预期,表明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以及充沛的增长动能。但也要注意到,部分数据表明市场引导的需求收缩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接下来,既要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面对的突出困难和挑战。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表示,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依旧面临许多不确定性,为此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扩大内需,要让消费增长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1986年,日本也曾提出类似于扩大内需的相关政策,但最终失败并且付出了停滞30年的代价。因此,2025年将是中国扩大内需的关键一年,要汲取日本的经验教训,真正地做到扩大内需。”

康义表示,2025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加深,但是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也没有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发展的“时”和“势”依然占优。

5%的GDP增速来之不易

2024年一季度5.3%的GDP增速超出了市场预期,但二、三季度面临了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增速分别滑落至4.7%、4.6%。

从2024年9月24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增量政策,这也被视为宏观政策的转向。在这样的背景下,第四季度GDP增速扭转了前三季度GDP增速不断下降的趋势,增速达5.4%。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示,2024年,中国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可谓跌宕起伏,全年5%的GDP增速来之不易。

第四季度的消费和出口出现了明显回升。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增速相比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2024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全国货物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1%,相比前三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

但在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过程中,一些数据也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依旧面临一定压力。

张立群介绍,2024年消费和投资增速较低表明内需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全年CPI持续低增长表明宏观经济总量供大于求的失衡问题也比较突出。

发布会上,康义表示,需要看到,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仍显不足,消费的需求确实有待进一步的提振。从未来看,中国支撑消费持续增长的有利条件较多。包括促消费政策将持续加力;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为居民收入增加奠定了基础;加力推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将有利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等。

2025年经济增长看消费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预计2025年实际GDP增速将处于4.5%至5%区间。他表示,在基准情景下,考虑到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潜在情形,预计出口将面临回调压力,其对GDP的拉动率将下降1个百分点至0附近。受益于“两重”“两新”政策支持,内需有望对GDP的拉动率上升0.5—1个百分点。其中,消费预计在补贴下出现结构性回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预计温和上升,房地产投资降幅或将收窄。

分季度来看,潘向东表示,2025年经济增速可能“前高后低”,一季度由于“抢出口”、关税增加幅度有限、信贷高增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小阳春”,经济增速有望在5%以上。

在促进2025年经济增长的具体举措上,多位宏观经济学家认为扩大内需将是2025年促增长的最重要举措。

张燕生表示,短期内仅追求GDP增速的意义较小,关键还是需要看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如果经济内生动能没有转换,那么经济增长迟早会达到增长极限。相比于5%的外延式GDP增长,一个高质量的4.5%GDP增速更具有可持续性,这也是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管清友说,中国经济已度过投资高速增长阶段,为此需要通过释放消费潜力来促进经济增长。这需要消费者没有后顾之忧,即消费者有钱花、敢花钱。目前来看,中国经济的政策着力点和节奏已经“明牌”,即从过去的重投资转向重视保障民生和消费,具体举措包括健全社保、增收入、促消费、保就业等。

管清友说:“我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系统应对经济下行和物价低迷的政策进程中。目前来看,中国宏观政策调整的决心非常大,方向也非常明确。”

展望2025年乃至更长远的一段时间,管清友表示,中国经济发展与日本过去30年的情况不尽相同。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韧性非常强,可选择的政策工具非常多。只要思路明确并下定决心,中国经济有很大概率解决目前所遇到的挑战。

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康义表示:“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加深,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承压,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田进经济观察报记者

大国资新闻部记者
关注宏观经济以及人社部相关产业政策。擅长细节深度写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