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声

编辑:Mark

出品:红色星际(ID:redplanx)

头图:网络图片

近期,智驾行业频繁出现中高阶的大项目定点。

据悉,某头部主机厂的一个中高阶大项目定点被地平线生态所斩获,这个大项目定点的车型数量达到了十个左右。

大项目频繁出现的原因是主机厂都在筹备智驾普及大战。众所周知,主机厂从卷电动调转枪口卷智驾。一位主机厂朋友表示,大家都在积极备战,25年将会是传统主机厂卷智驾最热闹的一年。



1.智驾普及大战

众所周知,智驾行业是一年一个变化,25年最大的看点大概是两条线。

一条线是中高阶智驾的下沉普及;另外一条线是端到端2.0落地的竞争,也就是VLA量产上车。

引发智驾下沉普及的鲇鱼是比亚迪,比亚迪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智驾普及大战。比亚迪的动作凶猛,近乎全系车型要上中阶或高阶的智驾方案,10W出头的车型上都要上带高速NOA、记忆行车的中阶方案。

一位头部主机厂的人士表示,比亚迪国内销量第一,在C端用户影响力大,也是众多国内主机厂对标的对象。比亚迪卷智驾,那么几乎所有的主机厂都要跟进。

这意味着智驾正式从技术探索阶段过度到了智驾普及阶段。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智驾普及战中,传统主机厂将不再是像过去几年一样在零星的个别车型上搭载中阶或高阶智驾、采用高定价的选配策略,而是近乎全系车型甚至会采取激进的标配策略。

这就使得许多主机厂产生了一个“烦恼”:面临几十款车型如何量产智驾的问题。

在以前,传统主机厂都是对旗下的个别车型上搭载中阶或高阶的智驾方案,量产的车型并不多。而现在是近乎价位10W以上的车型都要上中高阶的方案,对于一些拥有几十上百款车型的传统主机厂来说,如何做好智驾的量产是个大问题。

一些传统主机厂已经开始调整思路,比如,某头部车企将一个车型平台交给一家地平线生态合作伙伴来做。

在过去,传统主机厂喜欢分散式的选择供应商,一个车型平台会交给几个供应商来做。现在则是由之前分散式的选择智驾供应商的方式,转变为打包整个车型平台交给一个或两个智驾供应商来做。

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够降本卷智驾之外,另外很重要的原因是能在量产中以及后续的OTA能够很好的一致性管理。

当国内主机厂调整枪口卷智驾,意味着几百个车型的量产需求。这么庞大的一个量产需求,需要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才能接得住。



(征程6系列定点超100款中高阶智驾车型)

目前,国内能接住的凤毛麟角,地平线或许是最有潜力的那个。

第一,地平线生态的合作伙伴群体规模庞大,从软件算法到硬件的域控、传感器,应有尽有;第二,地平线以及生态伙伴的产品线覆盖全场景,无论低阶、中阶还是高阶的需求。

所以,在传统主机厂的智驾普及战略中,地平线成了绕不开的选择。而且,基于地平线的J6一代芯片做的智驾方案,在性能和成本上非常均衡,契合了传统主机厂对智驾普及的战略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24年地平线的“朋友圈”和定点疯狂增长的原因,不仅是传统主机厂,新势力在智驾普及战略上也是做出了一样的选择。

新势力车型产品从中高端向中端以下市场下沉,在残酷的汽车价格战背景下,在智驾上不再追求 “自产自销”,开始采取务实灵活的策略——“谁适合就用谁”。理想和蔚来都选择了地平线来做智驾普及。

一位业界朋友表示,25年的出货量要爆,这波智驾普及的趋势,地平线是大赢家,斩获的中阶定点项目最多。



2.智驾的技术拐点

VLA被业界视为将高阶智驾的技术从“可用”推进到“好用”的重要拐点。

VLA大致可以划分为1.0、2.0、3.0的三个阶段。

在VLA1.0阶段,即端到端和视觉语言模型双系统初步融合阶段,提升智驾系统的对环境的理解能力;VLA2.0阶段,即深度融合的ONE MODEL,在提升智驾系统对环境空间感知理解能力的同时,实现根据感知直接生成运动规划和决策;VLA3.0阶段,即实现拟人的推理能力,类似于GPT-4o一样多轮推理。

从技术迭代上来看,智驾不久将迎来自己的GPT时刻。

过去十几年智驾行业是起起落落,有过浮躁红火,有过冷清低谷。不过,这一回的技术拐点和以前不一样,行业是第一次能够看到清晰可实现的“攀上珠峰”的技术路线图了,整个行业的商业价值也会出现变化的拐点。

正是基于智驾技术进步的路线图和节点,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认为智驾三年时间行业大局可定,并预测整个智驾产业将实现“3年脱手开,5年闭眼开,10年随心开”的目标。

地平线在25年也将量产自己的高阶智驾方案HSD(Horizon SuperDriveTM)。地平线的HSD一上来就奔向了端到端VLA,瞄准了未来两三年实现“脱手开”的战略目标。



(HSD系统基本泛化了中国主要地形城市)

一位体验过HSD的业界朋友评价,苏箐出手非常精准犀利,对未来几年智驾技术迭代变化看的很透彻,出手就是抢攻技术制高点。

25年对于地平线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拐点,迎来在低阶、中阶、高阶上的全面爆发的一个新阶段。

不过,虽然地平线在高阶上软硬结合更加深化,但是地平线对自身的定位仍旧是Tier 2。有了生态,就是一片森林,没有生态,就是一棵树,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相信的是森林而不是一棵树木。

地平线对Tier 2和Tier 1的边界有着清晰的认知,重心放在如何撑起整个生态的高度上。

24年地平线生态的合作伙伴迎来丰收的繁荣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生态高度上了一个台阶。

众所周知,24年的智驾行业在资本市场遇冷,业内许多智驾公司融资困难。不过,有一些智驾公司仍旧受到资本的追捧,不仅一轮融资就拿到几个小目标,而且甚至一年实现几轮融资,比如轻舟、鉴智机器人、易航等。

这些都是地平线生态的智驾公司,之所以能在资本降温的时代里还能频繁融到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定点项目上斩获丰盛。

24年下半年,传统主机厂掀起了一波密集的中阶智驾项目招标小浪潮,为应对智驾普及大战做准备。这一波的中阶项目,很大一部分被地平线生态的智驾公司拿到了。

手里的项目多了,就要招兵买马扩充技术力量,资本也很聪明,看到斩获丰盛的智驾公司就追上去加码子弹粮食,让这些公司跑的更快一些。

在这场智驾普及大战之中,地平线生态的智驾公司频频斩获定点拿单,成为各大主机厂的重要帮手。

地平线生态的智驾公司各自推出了差异化的智驾方案,比如,轻舟在J6M上开发出一套轻量级城区NOA的方案,成本便宜,满足了主机厂想把高阶智驾下沉和降本的需求;鉴智基于自己研发的视觉3D感知的算法能力,推出双目立体视觉系统,获得国产和合资主机厂的青睐。

主机厂青睐,资本追捧,地平线生态的合作伙伴迎来丰收的繁荣期。

芯片行业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没有生态的芯片就是一块“砖”。这话的意思是说芯片市场的竞争不仅依赖于产品性能,还有生态系统的建设。

那些世界级的芯片公司,在各自领域不仅是产品性能的领先者,而且都构建生态奠定了各自领域的王者地位。

比如PC领域的王者英特尔,在软件操作系统上有微软这样的联盟伙伴,在硬件制造上有戴尔、惠普、联想等,强大的生态使得一直想通过ARM芯片向PC渗透的战略无法奏效;而手机领域的王者高通,也同样构建了强大的生态,软件系统上有安卓,硬件上有小米、VIVO、OPPO等。

生态是芯片公司重要的护城河,芯片产品可以竞争但是生态不可复制。

结束语

在过去,国内能够打造生态系统的大多数都是互联网公司。比如阿里建立电商生态、腾讯建立社交生态、抖音建立了内容生态。而在硬科技领域,基本没有能够建立生态系统的。

而现在,随着2025年疯狂的拿下诸多智驾大订单,硬科技领域诞生了第一家成功建立生态的公司:地平线。

地平线这几年在汽车市场的征战,几乎每一次都精准踩点行业的变化,从低阶切入抓住了20年到22年L2大规模普及的风口,又在24年推出J6推动了中高阶下沉普及,25年在智驾出现技术拐点时推出高阶。

几年持续的洞察、预判、布局,使得地平线2025年的出货量将冲向1000万量产大关。在持续领先的大规模量产的同时,地平线坚持“向上捅破天”,保持智驾技术的领先性,为行业打造新标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