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战地记者报道,俄罗斯军队在苏梅地区造成乌方约2万人伤亡,多名高级指挥官阵亡。俄罗斯军方在边境地区部署规模空前的军事力量,多个军用机场跑道升级改造完成,可供战略轰炸机编队起降。
俄方投入包括最新型号的"山毛榉-M3"自行火炮、"龙卷风-G"火箭炮在内的重型火力打击装备,俄军首次在战区部署新型电子对抗系统"克拉苏哈-S4",具备压制敌方预警雷达和通信系统的能力。此外,俄军还在边境沿线建立由"猎户座"、"森林"等多型无人机组成的立体侦察网络,可全天候监视乌军动向。
多枚改进型巡航导弹突破乌军防空网,精确命中苏梅郊外军事设施。这些导弹采用新型钻地弹头,能够穿透3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掩体。随后,俄军出动数十架无人机,采用"蜂群"式战术引导炮火打击。
第二波攻击中,俄军火箭炮部队对乌军补给线实施长达6小时的持续打击,造成多处补给站和军用油库起火。
乌军在市区建筑物内设置数百个火力点,主要由狙击手和便携式反坦克武器配备。同时,乌军工兵部队在主要街道设置多层次路障体系,包括混凝土障碍、反坦克壕沟和诡雷地带,乌军还利用城市地下设施网络建立备用指挥所,试图通过地下通道保持各部队间的联系。
然而,俄军的电子战设备显示出压倒性优势,乌军的加密通信系统在作战初期就遭到瘫痪,各作战单位之间难以进行有效协调。多个军事观察站记录到大量乌军无人机失控坠毁现象。
战局出现转折性变化,一枚伊斯坎德尔导弹的精确打击摧毁乌军指挥所,导致包括东部战区副司令在内的多名高级军官伤亡。
在前线战况急转直下的情况下,俄军地面部队大规模推进行动,装备有T-90M主战坦克的俄军装甲集群,在米-28N武装直升机的空中支援下,从多个方向突破乌军在苏梅市区设置的防线。
俄军装甲部队首先沿主干道快速推进,将城区切割成若干个互不相连的"作战单元"。随后,由摩托化步兵部队对每个区域实施重点清剿,仅在作战第一阶段,就有超过3000名乌军士兵被迫放下武器投降。
由于通信中断,各个战斗群只能凭借事先制定的方案作战,无法根据战场形势及时调整。一位匿名的军事观察员指出,乌军试图组织多次突围行动,但都在俄军的严密监视下遭到拦截。补给线被切断后,被围困部队的弹药和给养迅速告急,战斗力急剧下降,约有两万名乌军官兵在城区被围,最终不得不选择投降。
苏梅失守,导致乌军东部防线出现长达80公里的缺口。多条关键补给线路被切断,严重影响邻近战区的战备状态。据统计,乌军在此次战役中损失大量精锐部队,包括两个机械化旅和一个特种作战团的主力,这些部队在过去的战斗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俄军正在将苏梅改造成为前沿军事基地,这将为后续作战行动提供重要支持。
这场战役为现代战争提供诸多深刻启示,过度集中的指挥体系在面对精确打击时显得极其脆弱。
传统防空系统难以应对新型巡航导弹的威胁,电子战在现代战场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可以在不流血的情况下瘫痪敌方作战能力。
在现代战争中,信息优势和指挥系统的完整性比传统的火力优势更加重要,如何保护指挥系统免受精确打击和电子干扰,将成为各国军队面临的共同课题。同时,如何有效整合新型作战手段,建立更具韧性的作战体系,也将是军事改革的重要方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