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初,俄军对基辅郊区展开打击行动,造成乌克兰一处战略级军事指挥中心遭受毁灭性打击,此次行动持续16小时,期间俄军调动多个火力打击单元,采用饱和攻击策略,连续发射包括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在内的多型号制导武器。
这座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军事指挥中心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内部设有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打击发生后,建筑主体完全坍塌,钢筋混凝土构件被炸成碎片。爆炸冲击波导致方圆3公里范围内的军用通讯网络瘫痪,12座关键通讯基站遭到不同程度损毁,致使该区域军事通信能力降至最低水平。
同一时段,位于斯塔罗康斯坦丁诺夫的军用机场遭遇连续打击。该机场建有30座规模庞大的地下掩体群,每座掩体采用双层防护设计,外层为3米厚钢筋混凝土,内层配备防核防化设施。此次打击中,掩体群遭受重创,超过70%的承重结构被摧毁,地下通道系统大面积坍塌。机场跑道遭到密集轰炸,产生多个直径超过15米的弹坑,导致机场完全丧失起降能力。
区域内约2000户居民在爆炸发生后紧急撤离,疏散行动持续4小时,居民被转移至30公里外的临时安置点。爆炸引发的次生灾害包括多处地下管线破裂、道路中断等基础设施损毁,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此次打击造成包括1名上将、3名中将及5名少将在内的9名高级将领丧生,这些将领均为乌军核心决策圈成员。这些军官的平均军龄超过25年,具有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曾参与制定多项重要军事战略。损失的将领中,有3人曾在北约军事学院进修,4人具有特种作战背景,是乌军战术指挥体系中的关键人物。
袭击发生后,幸存的指挥官被迅速转移至位于百公里外的备用指挥所。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备用通信系统,临时指挥中心的建立过程异常艰难。军事通讯专家指出,备用指挥所的通信设备配置不足,无法满足大规模作战指挥需求,导致前线部队与后方指挥中心之间的联系中断长达18小时。
在通信中断期间,多支前线作战部队陷入指挥真空状态。其中,驻扎在顿巴斯地区的"第80空降旅"作为乌军主力部队之一,由于无法获得战场态势更新和战术指导,被迫采取保守防御策略,该部队在24小时内的伤亡率激增40%,战斗力严重受损。
斯塔罗康斯坦丁诺夫机场的地下掩体群是乌军重要的军事装备储存基地,内部存储大量西方援助的先进武器装备,掩体内储存的"爱国者-3"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共30枚,这批导弹系统由北约国家提供,计划部署在基辅防空系统的关键节点。
除防空导弹外,掩体内还停放着包括6架F-16战斗机和8架苏-27战斗机在内的空中作战装备。这些战机均经过现代化改装,配备先进的电子对抗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弹药储备方面,掩体群内囤积总计1500吨的各类作战物资,其中包括800吨各型号炮弹、300吨专用导弹燃料以及400吨航空炸弹,这些物资原计划支持乌军未来3个月的作战需求。
爆炸发生后,掩体内超过80%的"爱国者-3"导弹系统在爆炸中被直接摧毁,剩余导弹即使未被炸毁,也因高温和冲击波影响而无法正常使用。战机方面,4架F-16和3架苏-27战机被掩体坍塌产生的混凝土块砸中,机身结构遭受严重变形,发动机和航电系统全部报废,维修价值已超过重新购置成本。
弹药库的殉爆引发连锁反应,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波及周边5平方公里范围,地震监测站记录到的震级达到5.5级。爆炸导致附近3个规模较小的军事补给站被波及,这些补给站存储的燃料和弹药也相继引发爆炸。军事专家评估,此次打击造成的军事物资损失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这些装备的补充至少需要6-8个月时间。
此次打击严重影响乌军的整体防空能力。据估计,基辅周边地区的防空火力覆盖率下降约40%,这种局势可能导致乌军不得不调整现有的防空部署策略,进一步加大防空系统的建设投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