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卫星图像给外界带来了不小的震撼:中国正在建造至少五艘特种驳船。这种特种驳船有何特别之处?简单来说,它们宛如海上变形金刚,具备令人生畏的两栖登陆能力。长达120米的路桥、开放的平台设计,仿佛为装甲车和坦克架起了一座直通敌方阵地的大桥。而这一切,不仅引发了全球军事爱好者的关注,也让台岛紧张不已。
(卫星拍到的特种驳船)
特种驳船的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那几根粗壮的“柱子”,这些可不是简单的装饰。它们是自升式升降柱,能向水底延伸,让驳船在风浪中稳稳站立于海床。这一特性让它们成为海上任何天气下的稳固基地,犹如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一样,不受恶劣天气影响。而这些装备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们能将解放军的重型装甲车队运送到几乎任何海岸。对于台湾来说,这无疑增加了潜在的挑战。
(特殊装置可稳固船身)
外媒一再强调,这些特殊设计表明,看似民用的驳船,实际非常可能肩负军事使命。尽管中国可能会对外声称它们用于民用,但许多人质疑其正当性。尤其是,它们的规格似乎远超民用需求。有人认为,这些驳船可能被量身打造用于台湾不同海岸,解锁了几十年来冲破台湾滩头防御的困局。
台湾的防御策略一直以来依赖于反登陆作战,其在南北和西侧的码头以及浅滩布置了大量反登陆设施。然而,这类措施面对特种驳船时可能会显得相形见绌。毕竟,这些驳船不仅能够搭建新的码头甚至临时桥梁,还可以直接越过障碍物,令传统防御战术失去意义。
不过,台湾方面也并非坐以待毙。台退将吕礼诗就给予了明确的警示,认为即使这些驳船能绕过障碍物,解放军仍然要面对台军的反舰导弹威胁。他建议,台军应加强导弹的威慑能力,保障海域安全。同时,也有台媒意识到解放军突破传统思维的尝试,呼吁考虑更多潜在登陆地点,以防不测。
(台军滩头防御)
从更广的视角来看,特种驳船只是解放军提升两栖作战能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进步有目共睹,尤其是在航天、海洋军事装备等方面的突破。举例如歼-20战机,以其优异的隐身性能和高机动性,成为维护空域安全的重要力量。而台湾地区则因主力战机多为老旧型号,难以与歼-20匹敌。数量上的悬殊更是凸显解放军的压倒性优势。
更为关键的是,解放军在导弹科技领域的积累。同样是以东风-26为例,它被誉为“航母杀手”的反舰导弹,精准打击能力令人生畏。相比之下,台湾地区的导弹系统相对薄弱,难以有效抵挡大规模导弹袭击。
(东风-26)
所以说,即便台军要提升反舰力量,阻止解放军登陆,那么我们也有其他方式,从源头上对台军进行精准打击,给对岸台军判了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