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提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五载春秋,闵行以文明培育涵养城市气质,用榜样的力量树立起崇德向善的风向标;以文明实践凝聚城市力量,让每一位闵行人都成为文明实践的种子;以文明创建解锁城市“密码”,让群众更具获得感和幸福感。五年来,闵行区始终坚持将“人民城市”理念贯穿于打造现代化主城区之路的每一步。2024年9月起,区精神文明办、区融媒体中心携手各街镇(工业区)推出“文明城区 创建为民”系列报道,与您共同见证闵行从“文明城区创建”到“城区文明建设”的蝶变之路。

苏州河一路蜿蜒向东,支流新泾港则向南和蒲汇塘交汇于虹桥,“虹桥”原是蒲汇塘水陆码头上的一座木桥,正是如今虹桥镇名字的由来。一座桥,一个镇,一片城,从虹桥镇到虹桥源,既是区域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交汇,更是城市发展和空间更新的缩影。

蝶变之路上,文明城市创建的“幸福接力”一直在持续,为民初心始终不变。多年来,虹桥镇坚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着力推进城市更新、增进民生福祉、塑造人文魅力、引领文明风尚,心系人民,步履不停,一幅生动美好的幸福画卷正在绘就……

拆掉一堵围墙

以文明创建激活街区有机体

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点点滴滴的变化,都装着百姓的“大生活”。虹桥镇以文明城区创建为契机,外增“颜值”、内练“气质”,让“产城人”融合的美丽街区抬眼可见,让居民幸福触手可及。

日间,以天为幕、以地为席,无界草坪带来的丰沛鲜氧,工厂旧改激活的创意空间,诠释着多元生活的无限可能。2024年3月,由20世纪90年代饮料工厂焕新而来的上海利丰广场(Young Park)褪去传统工业的旧衣,打开围墙,转型成为时尚活力的开放园区以及人们想来、爱来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益空间”。在这里,趣味集市、非遗展示、青年交友、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等丰富多彩、层出不穷,为周边社区、校区、园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文明风景线。


打开围墙的利丰YOUNG PARK广场

去年夏天,金虹桥公园拆除围墙,焕新升级,在空间上与街区实现无界融合,成为市民群众可随时步入的绿色共享空间。没有围墙的阻隔,园景街景随时可观,散步、健身、休憩随时可享,“入则自然清幽、出则繁华簇拥”的鲜活气息扑面而来。无独有偶,一处树木葱茏、四季花开的开放式城市绿肺——W广场成为周边居民和上班族“15分钟生活圈”的小确幸。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开放式园区以及每月都会举办免费展览的艺术空间,让这里的客流一天可达上千人次。


破墙透绿,换新升级后的金虹桥公园

不仅如此,像这样的“破墙”行动正在虹桥镇上火热开展,虹桥总部2号、漕河泾科技绿洲、虹桥国际商务大厦、虹创园等园区均敞开“怀抱”,推动“产业园区”向“产业街区”转变。坐落在园区内的虹桥历史文化陈列馆、艺术空间以及庭院、步道、停车场等多元化功能配套对外开放,园区企业的员工也成为街区周边体育中心、社区食堂等公共空间的常客,通透协调的城市街景逐步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充满烟火气息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从“产业园区”到“产业街区”,这一字之差,是虹桥镇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文明创建推动空间、阵地、资源有效整合,激活街区有机体的生动诠释。一堵墙的拆除,让“产城人”融合成为可能,周边企业、园区白领、居民百姓可以享受完善的服务生态、丰富的文化体验,拥有更活跃的社群交流和更多元的活动场景,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真切且充实。

办好民生实事

以文明实践提升人民城市温度

2024年年初,虹桥镇重点实施的“民心工程”之一——红松东路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一开业就受到周边市民追捧。中心以“健康生活支持中心”为定位,采用政企社三方合作,携手康养集团、光明乳业、“尽善”社会组织,在一楼的社区食堂推出“营养套餐”。

每天,来这里就餐的老年人络绎不绝,优质的食材、实惠的价格、丰富的菜品,也吸引了不少市民群众前来打卡。同时,这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还提供医疗保健、休闲娱乐、认知干预、心理支持等一站式养老服务,辐射周边步行15分钟内7个居委、19个社区的近万名老人。


红松东路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康复基地”“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远程医疗协作单位”“慢性肾脏病筛查与管理基地”……在万源路2439号,闵行区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外墙上挂了20多块这样的授牌。近年来,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请进来”多名三甲医院的专家医师以及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团队定时下沉坐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连续、优质的诊断治疗,就医便捷度、获得感不断提升。

吃饭、养老、看病、居住、出行,是每个人最直接、最关注、最现实的日常生活。文明城区创建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归根结底是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必须为民、靠民、惠民。在虹桥镇,不止有为老服务中心这种“为民”阵地,还有越来越多的群众力量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既“靠民”、亦“惠民”,成为“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生动注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志愿者为病人服务

在红松路700弄这个独居老人最多的楼道里,防滑垫、共享雨伞、休憩座椅等物品随处可见,这些是楼栋里的社区志愿者添置的“适老化装备”。平日里,他们主动帮老人倒垃圾、买菜、打饭,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蔚然成风。


兰竹居委幸福楼道服务长者

去年8月,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带领下,由虹桥镇南洋绿都小区居民共同出资打造的“幸福桥”开通,这座桥横跨闵行、长宁两区,缩短了外出步行时间,为居民日常出行带来了不少便利。与之相同的,还有锦绣江南陶然居打造全新的儿童乐园、红春公寓巧解停车难、龙柏易居公寓解决建筑垃圾堆放难题等一系列群众主动参与文明实践的幸福案例,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在虹桥镇发生着。


南洋绿都“幸福桥”跨区联通

文明城市润泽百姓心田,需要文明实践春风化雨、精心滴灌。虹桥镇一桩桩一件件的民生实事,涵盖了人民“医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让城市温度可感可触,在闵行区这片“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土地上,绽放出了“幸福之花”。

厚植城市精神

以文明培育弘扬时代新风新貌

本地爷叔顾济民积极参与镇志编撰工作、加入“虹桥记忆”讲师团,发挥自身余热让后辈重新拾起虹桥的历史脉络;手工匠人姚关林,以“虹桥本地话”为主题,用16年时间篆刻出600余枚印章,让虹桥的方言文化通过非遗手作的方式传承弘扬;辖区百年企业马利画材,通过开展“艺术家驻留计划”,为中青年艺术家提供艺术创作空间,努力践行企业作为城市文化建设参与者的社会责任;虹桥镇初心话剧社,以虹二村真实故事、真实人物为原型,将本土原创红色话剧《前路》搬上上海城市剧院舞台,让薪火相传的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姚关林


马利画材


初心话剧社

这样的人、企业和团体,在虹桥镇不是个例。奉献精神、工匠精神、红色精神等在一代代虹桥人之间薪火相传,共同营造了当下见贤思齐、我为人人、争做先锋的社会文明风尚。为了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虹桥镇以文明培育为抓手传承精神、丰富载体、搭建平台,不断讲好、传播好虹桥故事,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丰润道德滋养和强大精神力量。

近年来,依托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实践站及“益空间”等平台,虹桥镇致力于打造“虹小囡”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招募“小小讲解员”,通过稚嫩却坚定的童声讲述本土历史变迁、传承红色精神;组建“美好社区合伙人”“红石榴先锋队”,群策群力破解小微小区物业管理、高层电梯更换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真情与智慧赋予社区温度;开办“白领午间议事会”“创鑫荟”企业家沙龙 ,吸引企业白领共商共议园区事务、企业经营、产业发展和商圈互 动,汇集推动经济发展的智慧力量;发挥“虹外援”力量,邀请外籍友人担任地区推介大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国际视角生动展现虹桥的传统文化与独特魅力;号召各界人士参与“虹桥源起虹桥镇”宣讲,以亲身经历、自身感悟和共同记忆作为切入口,推广凡人善举、传播文明理念,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中秋佳节,外籍教师邓肯带着孩子们为社区老人送上月饼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气质;精神,是一座城市的内涵。潜移默化中,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国籍的人以自己的方式播撒文明的种子,文明培育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每一位虹桥人民、深化着城市精神品格、描绘着美丽的幸福画卷。


供稿:区精神文明办、闵虹

编辑:陈依婷

初审:林心怡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