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剑父
南瓜图
57.3cm×95cm
纸本设色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岭南画派从广东展延上海走向世界(节选)
文/黎明
欣悉“海派与岭南画派交流展”将于上海和广州巡回展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嘱我写一些文字,深感荣幸。上海和岭南、京津是中国三大艺术中心,回顾和探讨海派和岭南派在近百年来艺术活动的历程,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
我1940年少年时,从游罗宝山老师学习海派钱慧安人物画,海派风韵带给我深远的感受;后得到高剑父老师亲切的垂注,亲自灌注岭南画艺并在他带领下从事新宋院画研究,有幸随侍恩师十多年并任其助手,奠定我以中国画为终生追求和学习的契机,从艺七十多年,自得其乐。
高剑父
渔港雨色
44.1cm×68.4cm
纸本设色
1935年
中国美术馆藏
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后,英、法、美三国次弟在上海建立租界,一方面是欧西的洋文化抢滩上海,另一方面国内其他地区文化也浩浩荡荡进驻上海;二百年来上海画派,随着经济发展,名家荟萃,为现代中国画坛,展示承前启后,光芒四射,开展更广阔的平台。而我们岭南画派也是从广东展延到上海,由于岭南三杰提倡折衷中外、融汇古今,独树新风,被定名为“岭南画派”。高剑父所倡导新国画运动,亦与胡适、陈独秀等领导的新文学革命浪潮交融,当我们翻开中国大百科全书,讲到中国现代画派,仅有岭南画派一条。
高剑父
老鼠偷枇杷图
纸本设色
52.5cm×61.5cm
东莞市博物馆藏
早在1905年(清光绪31年)乙巳九月高剑父以高卓廷名义在广州十六甫69号二楼创刊《时事画报》。1912年高氏兄弟在上海棋盘街84号创办“审美书馆”,出版《真相画报》,推介古今中外美术思潮,并发行各国美术书刊、画册、彩色精印美术明信片、月份牌画、年画、工艺制品……营销全国,远至海外,把中国画艺推展到广大群众,在上海画名藉甚。
高剑父
寒江雁影
纸本设色
55.2cm×104cm
20世纪20年代末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当年剑父先生与康有为、邓实、黄宾虹等于哈同花园筹组“艺术观赏会”,并与吴昌硕、徐星洲、苏曼殊、黄晦闻、南社的朱少屏、刘三(黄叶老人)……交往,彼此磨合交融,一起参与国际交流。黄宾虹在真相画报创刊至结业最后一期,各期均有以笔名撰稿;吴昌硕、徐星洲两人曾为剑父兄弟镂印。这些艺坛往事,正好说明当年海派与岭南画派密切的关系。
徐悲鸿在其自传里,有详细的记载,原文如下:
“初,吾慕高剑父兄弟,乃以画马质剑父,大称赏,授书于吾,谓虽古之韩干,无以过也。而以小作在其处出版,实少年人最快意之举,因得与其昆季相稔。至是境迫,因告之奇峰。奇峰命作美人四幅,余亟归构思。时桃符万户,锣鼓喧天,方渡年关,人有喜色。余赴震旦入学之试而归,知已录取,计四作之竟,可一星期,高君倘有所报,则可安读矣。顾囊中仅存小洋两毫,乃于清晨买蒸饭一团食之,直工作至日入,及第五日而粮绝……遂不食。画适竟,乃亟往棋盘街审美书馆觅奇峰。会天雪,腹中饥,倍觉冷。至,肆中人言今日天雪,奇峰未来。余询明日当来否?肆人言明日星期,彼例不来。余嗒然不知所可,遂以画托留致奇峰而归。信乎其凄苦也。……于星期四下午,仍握笔作画,乃得一书,审为奇峰笔迹,乃大喜。启称视则誉于吾画外,并告知以报吾五十金。遂急舍笔出,又赴阮君处所负。阮又集数友会吾课画。月有所入,益以笔墨,略无后顾之忧矣。”
这篇感情洋溢的文字,记述当年与高氏昆仲的友谊。
据陶喻之引述马以君编“苏曼殊年谱”:
“1918年4月27日,在上海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病入膏肓的苏曼殊去世前三日,曾嘱托前往探视的高剑父致书黄晦闻谓将不起,苏曼殊病逝后,高剑父又协助料理后事。”
这些艺术交流活动的历程,可以从傅抱石的文章所说:“剑父年来将滋长于岭南的画风由珠江流域展到长江,这种运动不是偶然,也不是毫无意义,是有其时代性的,高氏主持的春睡画院画展,去年在南京、上海举行,虽然祇短短的期间,也掀动起预期的效果……”
高剑父
1913年民国二年除夕,高氏三兄弟于黄叶楼围炉守岁,饮酒合作画并题句:
“心绪无端乱似麻,年年除夕不还家;从今画石心如石,怕见春残杜宇花;民二除夕,于沪上黄叶楼与奇峰、剑僧两弟围炉守岁,饮酒作画,以消寒夜。奇弟伸纸画石;僧弟继作杜鹃一枝,颇饶清逸;予补小鸟其上,聊破荒寒。嗟乎!人事靡常,而僧弟不可复作矣。因忆前尘,感而赋此,不禁有折翅之悲矣。”
又如1923年康有为、刘海栗主持“上海中日美术联展”,剑父师与汪亚尘、陈抱一、王一亭……等任评委,高师并展出作品《松风水月》《野塘秋趣》《寒鹭图》《赤松》《断桥》共五张,高奇峰、黄少强、张坤仪、赵少昂、何漆园、周一峰也有作品参展。
1925年剑父任佛山市立美术学院院长,翌年被教育部第一次全国美展聘为筹委。1929年作品《江关萧瑟》《绝代名姝》参加比利时万国博览会,获最高艺术纪录荣誉奖。这些活动,都为广大的艺术同道树立楷模。
1935年赴南京,担任“中英国际美术展览会”审查员,5月在南京举行个展,作品参加德国柏林人文美术馆揭幕展及法国巴黎之中国绘画展,剑父师作品《松风水月》被德国政府收藏。
1936年任南京中央大学美术教授,学生梁世德、陈景椿等组“亚风画会”;并先后在南京、上海举办“春睡画院同人”师生画展,轰动一时。寒舍收藏有高师任教中央大学授课模板《松苗图》。高师题识云:
“曩于中央大学尝授画松一课,自松之蓝茸始,而少而长而生而死,其间开花结实,风雨晦明,朝晖夕照,云霞雪月,烟露霜岚,都二十余帧。首都弃守,竟与城俱亡。嗟乎!国家不幸,是图因灰烬以藏其拙,亦不幸中之幸也。今遗难过澳,又值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感而作此。回首都门,不禁有哀江南之痛矣!廿八年春,剑父。”
高剑父
凌霄花图
112.1cm×55.2cm
纸本设色
1915年
上海博物馆藏
1937年任全国第二次美展审查委员会主席并参与展出;其后抗战爆发,碾转返粤。离沪前以春睡同人作品,参加苏联之展览, 具体情况不详;惟该批作品曾于1950年展出于“澳门粤海大学”,当时家父兆锡公与余随高师参加开幕礼,高师惊觉乃参加苏联展出之作品,曾询问主办机构,主办机构解说是孙科先生借出藏品。高师对吾等说“苏联展览后,作品由孙科运返重庆代为保管”。闻道后来运往台湾,高师哲嗣高励节于台湾就学时,曾就此事询问孙科先生,未获答覆。该批作品至今仍未知去向。
高剑父
菡萏蜞儿图
112.5cm×55cm
纸本设色
1915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
根据资料,高氏从1912年至1937年20多年间,在京沪与艺术界同道交往,建立深广的情谊,一起参与国际活动,并值此走向全世界,期间留下不少传世杰作。多次往返居留上海,期间留下许多足迹和故事,也是高氏兄弟最重要的创作年代,需待继续考证。
百年来岭南画艺从岭南走向京沪,走向广大群众,雅俗共赏;扩展全国以至海外,薪火相传,已成为中华民族艺术的亮点。在海外的传人已扩展到第六代、第七代,成为凝聚中华民族情结,这是岭南画派创始宗师高剑父等领导国画革命的重大成就。
高剑父
鹰图
172.2cm×89cm
纸本设色
1917年
李济深家属捐赠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回忆十年前,2001年11月,上海美术馆举办“黎明卢延光国画联展”,上海书画界来宾非常热诚,当时展览盛况,至今记忆尤深。
开幕当天,参观观众甚多,而签名名册上留名的名字,包括老、中、青、儿童,大都笔墨有序,反映上海文化底蕴深厚的一面;上海美术馆同日亦举办馆藏“上海名家藏品展”,展出民初以来,海上十四位名家精品。当地报章报导,推介和展示中国画坛两大流派—岭南画派和上海派不同风格和特色。
上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收到主办方印有拙作“松鹰”之请柬,特地亲临会场,馆长闻风赶至会场,询问有否好好招待,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亲切品评,对拙作雄鹰、孔雀,情有独钟,留连观赏,多所赞许,谓为上海画派所无。
其实上海画派雄踞中国画坛二百年,名家辈出,只是志趣不同,而我们岭南画派一方面继承传统笔墨,兼且折衷中外,融汇古今,主张写生,或可能较有现实意趣耳。其实我髻龄初习海派钱慧安人物画法,当年也是海派一员也。
高剑父
昆仑雨后
111.5cm×56.5cm
纸本设色
1917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
饮马渡关图
172cm×96cm
纸本设色
1917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
高剑父
月下孤城图
135.5cm×46cm
纸本设色
1922年
高剑父
蛛丝网晨露
120cm×55.2cm
纸本设色
1928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高剑父
芭蕉图岭
131.5cm×59cm
纸本设色
1929年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高剑父
东战场的烈焰
166cm×92cm
纸本设色
1933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高剑父
悲秋图
73.5cm×34cm
纸本设色
1935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高剑父
秋鹰图
167.5cm×78.5cm
纸本设色
年份不详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高剑父
烟暝酒旗斜
100cm×46cm
纸本设色
年份不详
天津博物馆藏
高剑父
雪浦芦鸭图轴
112.8cm×57.5cm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今日头条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