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牛津放榜,大湾区牛剑录取专业户—深国交,疑似跌落神坛。
今年深国交未突破10,仅录了8人,而2024年它以16枚夺得大湾区榜首,在全国遥遥领先,今年却被上海光华剑桥以18枚反超,迎来大腰折,不少学生在论坛上对深国交产生了不满情绪。
抛开深国交,今年牛津整体录取情况都没特别大惊喜,一线城市基本上与去年持平,甚至有些许下滑。
单从牛津数学系最新发布的数据就能看出其残酷性,2024-25申请季共2719人申请数学系,其中865人获面邀,最终录取313人,录取率11.5%,去年还有16%。
今年广东碧桂园、深大师院国际高中实现大爆发,以7枚紧随深国交其后,但它们入口明显低于深国交,可见国际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在慢慢缩小。
回归到个人,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录取都是顶级娃的战果,与普通人毫无关系,大多数孩子还在申请季苦苦挣扎,煎熬着,申请季过半手上一个offer都没的孩子大把存在。
翻看社交平台,部分孩子已连着申了两年牛津,面邀后等待的依然是被拒命运,「至今0offer」就像是个魔咒,死死牵制着渴望梦校的孩子们。
不光英国牛津,香港的录取也处于水深火热,申请季过半,有着「香港本地生、IB40、5A*、雅思7.5、还有竞赛经验等等」标签的人,连港前三的水花都没见到。
有些孩子虽不至于挂零,但手上仅仅握着几个毫不起眼的保底校,一边是催命的留位费,一边又不甘心,想再等等好offer大驾光临,一场无声的心理战就此展开。
国际生的苦,一般人根本无法共情!
实际上没等来名校的孩子并不是不优秀,只是今年美国的政局催火了英联邦学校,英国和香港成了后路之选,尤其是香港卷翻了天。
今年英国和香港部分名校还在纷纷抬高申请线。
比如牛津官宣托福须110分,雅思低于7.5一律不要,总分7.0、单项6.5已成为历史;
港大很多专业IB集中在39、40、41分,之前A-Level至少2A*1B,现在清一色3A、3A*,甚至3A*1A;SAT1350早已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SAT1470、1500以及5门AP。
升学是场零和博弈,名校学位有限,每年需求总是远大于供给,大量达到标准甚至超过标准的申请人也会被拒。
于是怀着满满失望,和自己和解,决定硕士再战,但这场循环又何时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