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7月15日,台湾当局正式宣布解除“戒严令”,恢复了中断三十八年的两岸交流,使得那些背井离乡之人得以回家。
第二年,一位历经风霜被国民党囚禁多年的我党老特工,终于踏上了归乡之路,他的身上携带着一份绝密文件。
这份文件是一份百人名单,而在这份名单之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引起了党中央的注意,只因此人是我党的“叛徒”。
名单上关于他的信息并不多,只有六个字“刘光典,旅顺人”,不过也正是这份名单,让刘光典的真实身份终于被揭开......
“刘光典,旅顺人”
“爸爸去哪了?怎么总不见他回来?”这是刘光典的儿子刘玉平小时候最常问母亲的话。
“等全国解放的那一天,父亲就会回来了。”母亲王素莲温柔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回答道。
刘光典赴台那年,刘玉平刚满一岁,对于年幼的刘玉平来说,“解放”这个词太过于陌生,他不知道父亲究竟是干什么的。
从母亲的口中,他只知道父亲总是忙于他的“事业”,年幼他心里只盼着父亲能早点回来与他们团聚。
临行前,刘光典给妻子留下了一封长信,信中只说自己要到很远的地方做生意,大概两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回来。
王素莲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封信竟成为了夫妻两人之间最后的联系。
她等来的,不是丈夫归来的消息,而是他“叛变”的消息,从此,王素莲的脸上便再没了笑容。
直到1987年台湾解除了“戒严令”, 一份尘封的绝密文件从台湾带回大陆,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刘光典并非叛徒,而是我党在台隐蔽战线上的战士。
这份百人名单是20世纪50年代赴台进行地下工作者的名单,是惨死于国民党之手的地下工作者的名单。
关于刘光典的信息,只有短短的六个字:“刘光典,旅顺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刘光典被误认为是“叛徒”呢?他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台湾岛红色特工“三杰”之一——刘光典
刘光典是大连旅顺人,父亲去世后,家庭的重担压在了他的肩上,刘光典一边打工一边自学,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与日语。
正是他这一“特长”, 成为了他日后在乱世中谋生的独特“武器”,1942年,刘光典经人介绍来到了一个伪警察所工作。
在此期间,刘光典常常利用职务,暗中来帮助来百姓和抗日志士,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愈发感到自己的力量微薄,无法彻底改变这黑暗的现实。
他痛恨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他不愿自己与这些背叛国家的伪军沆瀣一气。
哪怕生活的再苦,他也不愿看到自己再这样继续下去,于是便毅然辞去了伪警察所的工作。
早年外出打工时,刘光典就是在药店当的学徒,攒了些钱后,又继续前往哈尔滨、北平等地继续深造。
从伪警察所辞职后,刘光典就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在北平、上海等各地奔波,渐渐地也攒下了不少积蓄。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光典结识了洪国式(我党情报员),在与洪国式的交往中,刘光典受其影响颇深,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洪国式的介绍下,刘光典加入了革命队伍,以自家药房作掩护秘密从事地下工作,为党搜集情报。
当党组织面临经济困难时,刘光典更是倾尽全力,将这些年来自己攒下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帮组织度过经济难关。
1949年,党组织交给了刘光典一项重要任务:潜入台湾取回军事情报。(当时中共在台湾并未建立电台)
在台待了一个月左右,刘光典收集完情报后迅速返回,他担心这些情报会引起敌人的怀疑,于是便将这些都写在了茶纸上带了回来。
随着战事的发展,最新的情报也在源源不断地收集,可这些情报该由谁来取回呢?这让组织不由得犯了难。
时间紧、任务重,稍有不慎就会有暴露的风险,这个人选必须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情报工作者才能胜任。
而这个的最佳人选,便是刘光典,可他刚执行完任务不久,回家也没几天,但由于情况紧急,只好再将刘光典派往了台湾。
当他再次抵达台湾时,却发现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党派出的地下工作者的接连暴露,相继被捕,台湾时局动荡不安,很快,刘光典的身份也随之暴露。
被捕后的洪国式为了保护刘光典,谎称他早已离开了台湾,不过国民党特务们没有相信洪国式的话。
他们并向全岛发出了通缉令,封锁了机场、港口,派出了大量的军警挨家挨户地搜捕,势必要将刘光典逮捕。
所幸在台湾籍共产党员王耀东的帮助下,刘光典得以逃过一劫,躲进了深山。
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他不断地更换居住地,甚至在最艰难的时刻,只能在深山的小山洞中栖身。
饿了,就摘些果子、挖些野菜充饥;渴了,就寻找泉水或喝雨水。这样的“原始生活”,刘光典足足过了四年之久。
直到1954年,刘光典不幸被捕,不论敌人是威逼还是利诱,刘光典从未透露关于党的任何信息。
国民党自然不肯罢休,只要能套出话来,他们不惜利用各种手段,策划了一场“攻心计”,派出了一个受冤入狱国民党军人张家林前去接近、监视他。
据张家林回忆,他与刘光典在同一个牢房,两人明明不相识,可刘光典看他身体瘦弱,竟将碗中的的肉片统统夹到了张家林的碗里。
哪怕后来两人渐渐熟悉了,对自己的过往,刘光典也是闭口不提,一次,张家林好奇地询问:“你究竟为何会来到台湾?”
刘光典只是静静地凝视着他,简短而有力地回答了三个字:“我奉命。”张家林至今也忘不掉刘光典回答自己问题时坚定的眼神。
这短短的一句话,仅仅三个字,这之中包含了多少对信仰的忠诚啊!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啊!
直到最后,面对审问,张家林也没有透露出任何关于他的信息。
最终,在2月4日这一天,刘光典被押往刑场,英勇就义。这一年,他年仅37岁。
刘光典“叛变” 原是国民党的离间计
20世纪50年代的一天,王素莲(刘光典的妻子)家中突然来了一群人,他们是刘光典的同事(我党工作人员)。
他们为这个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有人曾在九龙见到过刘光典,不过并不能确定。
而此番前来,便是找王素莲要关于刘光典的照片以便进一步确认,拿上这些照片后,他们便匆匆离去了。
孩子们年幼无知,只知这是多年来首次听到关于父亲的消息,心中难免高兴,不过很快大家就意识到了不对。
邻里邻居在看向他们时,眼神中透露出的,是满满的嘲讽,而且还有意无意地与他们家拉开距离,就连平时一起玩耍的伙伴,也都远离了他们。
每天都会有人监视他们,刘光典的妻子王素莲本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王素莲的身体越来越差。
这些流言蜚语压得王王素莲喘不过来气,最终于1955年,在她32岁这年去世了。
那么,为何刘光典明明已经英勇就义,却还会有人在九龙传出他的“现身”呢?
原来,这一切都是国民党的“离间计”, 刘光典被杀害后,国民党找到了一个身形样貌与他颇为相似的人假扮刘光典。
前往香港公开发表反动演说,如此一来,便会让人误以为是刘光典叛变了革命,进行反动活动。
由于替身与刘光典极为相似,除非是与刘光典长期相处之人,否则很难察觉其中的蹊跷。
于是,刘光典的“叛变”谣言不胫而走,给他的家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困扰。
当刘光典被认定为“叛徒”期间,家人们这些年来苦寻真相,他们不相信自己的父亲会叛变革命,背叛人民。
刘玉平(刘光典之子)曾多次前往父亲曾工作过的地方寻找父亲的相关资料,只为更加全面地了解父亲,只为给父亲正名。
好在那份从台湾带回来的绝密文件,这才让真相大白,自己的父亲不是叛徒,他是英雄!
随着这些年的调查,刘玉平也结识了不少的台湾友人,他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其中包括刘光典案件的判决书、刘光典牺牲的照片等。
2008年,经过不懈的努力,刘光典的骨灰终于被家人找到。
他们决定将骨灰一分为二,一半留在台湾,让父亲的英灵得以安息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另一半则带回北京,让父亲能够亲眼见证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新中国。
结语
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默默无闻地奉献,他们身处隐蔽战线,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甘愿承受孤独与误解,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刘光典,便是这样隐蔽战线上一位令人敬仰的无名英雄。他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了革命事业,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隐蔽战线的征途。
在这条充满未知与危险的道路上,他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为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隐蔽战线的特殊性决定了刘光典必须忍受孤独与误解,他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不能与家人团聚,甚至不能为自己辩护。
隐蔽战线英雄们身处黑暗之中,却心怀光明,他们虽然没有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但他们的贡献同样伟大,甚至更为深远。
因为,他们是在敌人的心脏地带进行战斗,是在最危险的地方守护着革命的火种。
刘光典等隐蔽战线英雄们怀揣着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
刘光典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从未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