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挖掘震惊了世界。在众多的陪葬品中,有三幅地图非常珍贵,它们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地图实物。这三幅地图分别是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其中,地形图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
我们先来说说这些地图的背景。
西汉建立以后,刘邦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其中就有长沙王吴芮。其他异姓王先后被剪除,只有吴芮一直比较恭顺,吴氏长沙国传了五代,最后在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后元七年,因为无嗣才撤销。其后,刘氏子弟继续长沙国封号。
秦朝末年,赵佗在岭南割据独立,成立了南越国。刘邦鼎定中原以后,对南越国采取的还是怀柔政策,到了吕氏执政时期,对南越国采取了强硬措施,双方的关系紧张起来。吕氏严禁向岭南输出铁器,对于牛马等,也只输出公的。赵佗一气之下直接称帝,还联络了闽越,西瓯等割据势力,一起对抗汉朝。
如此背景下,吕氏命令吴氏长沙国进行战备,准备攻打南越国,以图一举两得,坐收渔翁之利。
马王堆三号汉墓的主人为利仓之子利豨,利仓为长沙王的丞相,利豨则为长沙国重要将领。马王堆汉墓的地图,就是如此背景下,长沙国绘制的军事地图。
我们来看看地形图。地形图绘制在一块帛上,长宽大约各96厘米。历史和文物专家将其进行了修复,修复之后的效果图为下图:
这张地形图跟我们今天绘制地图的视觉不一样。这张图的上南下北,而我们今天地图的视觉是上北下南,两者是完全相反的。为什么说它是上南下北,因为它里面标注地名的竖排文字显示,当时绘制地图的视觉就是上南下北。
为了方便解读,我们还是把这张地图倒过来,变成今天地图通用的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地图一倒过来,我们立即就有直观感觉了。地图上绘制的是湖南南部,广西东北部的全州,灌阳一带的地形。
右下角黑色的半月形就是南海了,从南海蜿蜒而上的三条黑线,从左到右分别是西江、北江和东江。
三条黑线的尽头,一条弯弯曲曲蚯蚓状的长长黑色带子,带子还派生出很多枝条,这就是南岭山脉了。再往北就进入了今天的湖南境内了。
以南岭为界,北面的部分比较详细,而南面部分很简略,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既然已经是敌对状态,绘制地图的人不大可能从容深入敌境勘探,所以广东部分就画的比较粗略了。
按着当时的长度单位,这个地图的比例是一寸折算为10里,按照现在的比例尺,相当于1:180000左右,即1厘米代表1.8公里。
图中有大小30多条河流,有9条河流标注了名称。这9条河流中,还有几条河的名称现在可考。比如营水,即湘江一级支流潇水的前称。北宋范成大还有诗曰:“我从清湘发源来,直送湘流入营水。”舂水,即现在舂陵河,上游分为东舂水,西舂水。
河流的宽窄也用线条的粗细标示了出来。
地形图为什么把湘江流域作为绘制的重点?古代进军还是依靠水路进军,秦始皇攻占岭南主要依靠湘江水系,再翻山进入西江流域。汉武帝则从东江、西江和北江同时进军攻灭南越国。
地图上可辨识的几个地名,也可以考证出来。比如,舂陵在今宁远,营道即今天的湖南道县一带,这都是当时长沙国和南越国对峙的前沿。
特别有意思的是,地图对九凝山的标注,还用了9跟立柱做了特别标示,标明这是舜帝南巡之所。
以上的地图,对应的应该是汉代地图的湖南部分。
与今天的地形相比,马王堆汉墓的地形图基本上是准确的,涵盖了湖南南部,广西东北部的全州,灌阳一带。细节上还是有一些与今天不符合的地方,比如潇水上游的位置、东江流向和九凝山的位置就不是很准确,但是,以当时的测绘条件,已经非常难得了。
敬请关注,感谢每一个遇见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