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两会”期间,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郅海杰做客新京报千龙网访谈间,介绍西城区在高质量发展、文物活化利用、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的亮点举措。
郅海杰表示,近年来,西城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加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在文物活化利用方面,西城正连点成线推出CityWalk(城市漫步)线路,让文物成为网红打卡点;今年,北京坊二期也将亮相。
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郅海杰(右)做客新京报千龙网访谈间。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驻区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超17.5万亿元
新京报:最近几年地区经济发展强调新质生产力,西城区的情况怎样?
郅海杰:近年来,西城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持续加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2024年驻区资管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超17.5万亿元,占全市的一半以上,全国的八分之一以上。持续优化金融业态结构,新引进金融机构27家,新增注册资本金754亿元。成功举办“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全球500余名重量级嘉宾参加各项活动,其中,外籍嘉宾达42%,论坛成果和影响力均超预期。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去年新设立欧洲投资贸易服务联络站、全球招商联络站瑞士、阿联酋等分站,还成功举办了京港洽谈会首场专业服务活动。
新京报:“动批”疏解后,西城区对原址进行新的开发建设,打造了金科新区,这个项目有哪些进展?
郅海杰:大家都很关心“动批”的转型发展。可以说,十年蝶变,老“动批”已经凤凰涅槃,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今天的“金科新区”核心区。去年,北京金融科技中心投入使用,入驻创新型中小企业11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展现出勃勃生机。
金科新区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成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一张新名片,也催生了一批新业态、新模式。
除了西直门商圈,西单、大栅栏商圈也不断改造升级,引入新业态。去年,西单大悦城、北京坊获评“2024全球首发中心”,今年西单街区改造将全面完成,7个连廊也将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一个崭新的西单将呈现在大家面前。
北京坊二期项目将正式亮相
新京报:去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作为中轴线上的城区,西城区有哪些变化?
郅海杰:去年7月,“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城区地处中轴线西翼,我们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大力推进重点文物腾退和周边环境整治,全面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在庆成宫文物腾退中,我们跑出了“西城担当和速度”,写下了“庆成宫里庆成功”的佳话。生活在中轴线周边的居民也因为申遗,生活品质得到了改善和提升,他们说:“现在的胡同和四合院,有了小时候的样子,熟悉又亲切。”
新京报:近年来,西城区在推进文物活化利用方面进展如何?
郅海杰:西城区持续做好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沈家本故居、福州新馆、金石博物馆都已对外开放,歙县会馆、钱业同业公会、梨园公会、护国观音寺也陆续开始对外开放。今年,我们还将接续“上新”,把已开放的场所连点成线,打造不同主题的探访和研学线路,让胡同里的文物“活”起来,让人们可以品味北京城的文化魅力。
此外,北京坊二期也将正式亮相,这里有“巧克力博物馆”,还有特色餐饮、文创市集等,不少好看、好吃、好玩的,欢迎大家来打卡。
新京报:胡同和历史建筑是大家比较喜欢逛的地方,此外还有一个文化场景是剧场,西城区在“演艺之都”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郅海杰:看大戏来天桥。去年,天桥艺术中心的票房突破2亿元,全区票房总收入超6亿元,约占全市的五分之一。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的音乐剧《剧院魅影》,深受观众喜爱,可谓一票难求。
还有湖广会馆,前不久迎来新开业一周年,在这座200多年的古戏楼,上演了许多沉浸式京剧,将舞台创新延伸到了观众席和两处庭院,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会馆文化和京剧魅力。在此,欢迎大家抽空来百年戏楼看京剧,来天桥艺术中心欣赏最好的音乐剧。
每年投入百亿元办教育
新京报:今年来到访谈间,你提到一个热搜词“幸福西城”,怎么理解这个定义?
郅海杰:如果用一个词概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应该就是“幸福感”。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这些年,我们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居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连续两年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区”。
新京报:增进民生福祉有哪些具体体现?
郅海杰:我们努力让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每年投入百亿元办教育,西城区教育质量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大力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倾心打造19所“小而精”“小而美”的学校,请著名建筑大师设计每一个校园,让胡同里的学校同样精彩,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0-3岁“小小孩”的托育问题,是当前很多年轻父母面临的最大难题。我们持续投入建设托育服务场所,目前已建81处,托位数量达3300个。在西城区椿树街道的红线胡同,就有一家建在四合院里的托育中心,叫“小小椿芽”,一个月的托育费为3500元,每天伙食费50元,周边的年轻父母可以放心地把孩子送过来,安心去上班,下班后再来接。
在老年人服务保障方面,我们累计建成养老助餐点323家,平均每天服务老年人就餐1万人次,还为70岁以上老人等安装了5万部“一键呼”,已提供应急等各类服务158万余次。
新京报:老年人的居家便利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一键呼”在具体应用上有什么事例吗?
郅海杰:比如去年2月,有一位家住在大栅栏街道的王大爷,85岁高龄,突然心脏不舒服,情急之下,老伴儿按下了“一键呼”,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值班人员接到呼叫后,立即联系急救车,由于老人所在的胡同比较窄,急救车进不去,工作人员又一起帮忙,把老人抬上车,经过抢救和治疗,王大爷脱离了生命危险。可以说,“一键呼”为老人“呼”出了生命通道,跑赢了这场“生命接力赛”。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