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情况。
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于永德介绍,近年来,山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持续稳产丰产。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759万亩,全省粮食总产达1142.04亿斤,连续4年超过1100亿斤。出台《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持续深挖设施农业、畜牧业、海洋渔业、盐碱地生产潜力,“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量,均在高基数上实现新增长。
乡村产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出台支持枣庄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制定印发乳山牡蛎等8个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实施石榴、对虾、深海鱼等省级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14个,累计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7个、产业强镇111个,均居全国前列。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新增22家、19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1067家、达到11406家,预计年营业收入2.3万亿元。创新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县级以上非遗工坊达到2320家,新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个。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全省农村网上零售额实现快速增长。农业请进来、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农产品出口额持续增长。
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审定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新品种143个,在全国率先实现自然海域规模化产出三文鱼。新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2家,总数达17家,居全国首位。农业机械化取得新进展,预计全省农机总动力超过1.2亿千瓦、稳居全国首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数字农业再上新水平。大力实施数字农业突破行动,“齐鲁农超”提量增效,“齐鲁农云”提升完善,省级数字农业发展试点县、智慧农业示范应用基地分别达20个、194个。
要素保障更加有力。2024年中央和省级安排乡村振兴战略资金超过786亿元,全省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提高到9%。争取超长期国债资金56.68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98.58亿元,有力支持了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做优做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累计为30余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990亿元。加快推动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创新开展棉花等“保险+期货”试点,农业保险持续“扩面、增品、提标”。土地要素优化配置,优先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近2万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取得突破,累计入市50宗、面积733.36亩、成交金额1.71亿元。
山东是设施农业大省,全省60%的蔬菜、95%的食用菌、80%以上的畜产品和水产品来自于设施农业。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刘振杰介绍,2024年,全省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量预计均在高基数上实现新增长,为全国稳产保供大局作出了山东贡献。下一步,将集成落实好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等方面的各项支持政策,加快推动全省设施农业向更高质量发展。实施现代设施农业贷款贴息政策,对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各类市场主体新获得的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贷款,按照不超过贷款额的1%、单户最高200万元给予贴息。合理安排现代农业设施用地,鼓励利用“四荒地”等闲置资源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每年遴选一批现代设施农业重点项目,优先给予用地保障。
山东农产品品类丰、品质优、口碑好。于永德介绍,每个区域都有特色产业,编制枣庄石榴、黄河故道桑黄、乳山牡蛎等26个特色产业规划,打造寿光蔬菜、沿黄肉牛等8大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每个产业都有支撑链条,省级首批确定14个产业链,推动全链条增值、全环节提升。每个链条都有重点项目,每年拿出至少2亿元支持40个以上产业项目;打造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11个,省里建设专业村镇、名品村等6563个。
全省14个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共投入财政资金6亿多元,支持各类涉农经营主体140多家,撬动社会和金融投入25亿多元,预计年产值增加过百亿元。力争经过3年努力,集中打造一批年产值超过50亿元(主要是种植业)、100亿元(主要是畜禽、渔业),产业链条完整、带动作用明显、品牌效应显著、联农带农紧密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链。
近年来,山东深层次挖掘盐碱地增产潜力,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盐碱耕地改造提升持续推进,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成效显著,多方参与多元利用格局加快构建。刘振杰介绍,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开展全省盐碱地专题调查,目前已完成全部88个县、近2万个样点采样化验工作。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点在东营、滨州等黄三角区域,着力完善盐碱耕地基础设施,指导东营市、滨州市高质量推进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建成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搜集保存耐盐碱种质资源3.5万余份。建设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筛选培育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系)60个。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耐盐碱大豆品种试验审定,遴选4个耐盐碱大豆新品系进入生产试验。耐盐碱小麦、玉米、花生、马铃薯等作物选育,均取得了系列进展。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业全产业链的引领者和组织者,肩负着开拓市场、创新技术、带动农户、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使命。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王乃生介绍,山东是农业产业化发源地,全省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7161家,实现全年销售收入1.58万亿元。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51家,龙头企业数量、规模均位居全国首位。去年10月,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出台了《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振行动方案》,实施龙头企业提振“九大行动”,从科技创新、装备升级、质量品牌等方面,出台29条具体支持政策,全力推动龙头企业扩规模、壮实力、延链条、提质量、增效益。下一步,将强化政策供给、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选树一批典型案例,确保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振行动落地见效。力争到2030年,全省新增百亿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新增五百亿级龙头企业2家,实现千亿级龙头企业的突破,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超过1500家,引领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近年来,山东锚定建设现代渔业强省目标,深入推进“海上粮仓”建设,持续推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郭鹏介绍,2024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预计继续保持在900万吨以上,保障了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建设省级以上原、良种场116家,通过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数量65个、占全国总数的21%。累计组织实施14万亩集中连片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争取国家级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2个。“十四五”以来累计增殖放流各类苗种310亿单位,放流规模及质量居全国首位。累计获批国家级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6家、占全国总数的32%。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72处,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首位。全省工厂化养殖水体超过2000万立方、约占全国的20%。建设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等大型加工基地、园区38个,水产品加工总量、产值均居全国首位。打造了“渔夫垂钓”等一批休闲渔业品牌,全省休闲渔业总产值连续7年位居全国首位。
山东是畜牧大省,畜牧产业已经成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消费、促农增收的重要产业。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国华介绍,山东聚焦畜牧强省建设,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稳定发展生猪生产,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合理区间。实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肉牛提质增量行动、粮改饲、种源保护和良种繁育等项目,稳定肉牛奶牛生产。特色畜牧发展更具成效,疫病防控条件更加健全,市场开拓创新更富活力,质量安全监管更为有力,产业质量效益更有提升。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新发现3个新资源和1个遗漏资源,全省畜禽遗传资源数量达到39个。累计推广减量节粮示范产品196个、养殖节水典型案例22个,养殖环节节能降耗水平明显提升。累计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县达到76个,新增打造种养结合样板基地37个。
要想让山东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卖得好,打造品牌至关重要。于永德表示介绍,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坚持以“好品山东”为统领,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8个、企业产品品牌700个,其中21个品牌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数量位居全国首位。重点打造“一县一品”,全省共有农产品地理标志351个。依托省部共建的国家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等,制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2700多项,主要“菜篮子”产品实现有标可依。全省认定绿色食品3504个、有机食品135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过万家,形成烟台苹果、寿光蔬菜等8个国家级产业集群,以及枣庄石榴、高青黑牛、乳山牡蛎等一批特色产业,有力增强了品牌的产业基础和品质保障。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段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