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遵义会议90周年,贵州卫视推出的全国首部长征题材水下影像作品《信仰之光》,以水下舞蹈与场景演绎的方式,用艺术化的镜头语言展现伟大转折的价值和意义,视频一经上线,立即获环球军事网、东南网、江西台等多家主流媒体转载,登上抖音同城热搜榜,主话题浏览量破300万。网友评价为“红色文化+科技+艺术表达的全新范本”。这部水下影像作品中暗藏着五个比喻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的标志性元素,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马灯·一盏马灯照亮前程
一盏马灯能有多亮?在漆黑的水下却如同一束希望之光。
1935年3月10日,苟坝会议从早晨开到深夜,争论相当激烈。散会后,毛泽东同志夜不能寐,提着马灯,沿着小道步行找到周恩来,说服了周恩来缓发原计划第二天攻打打鼓新场的作战命令,最终于11日会上,大家接受了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撤销了作战命令,使红军躲过了堪可灭顶的劫难。马灯照亮的不仅是苟坝的那条“小道”,连着的正是中国革命的“正道”。
这盏马灯,象征遵义会议的光芒,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始形成,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对独立自主道路的探讨。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团结统一,挽狂澜、开新局。无惧雄关漫道,破重围、向新生。向光而行,红旗漫卷。
铁链·逆境求生,期盼曙光
一条条铁链横亘在水下,被桎梏在链条中的战士奋力挣扎。
锁链,象征着国民党的重重包围,象征着一道道封锁线和绞杀政策;同时也象征着“左”倾错误思想对真理的禁锢、对实事求是精神的禁锢。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转战贵州,召开多次会议,努力挣脱“左”倾错误路线的束缚。战士与铁链不断缠斗,正是对中国共产党在逆境中寻求出路、勇于自我革命进而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生动写照。红军战士最终用力挣脱锁链的束缚,奋起一跃,提起水面下闪耀的马灯,循光而去,奔向光明。
水·长征足迹,江河为鉴
幽蓝沉寂到金光闪闪的水中光影变化,讲述着那段从“半壁河山沉血海”的惨烈悲恸,到“天翻地覆五洲红”的欣欣向荣,波澜壮阔的历史。
90多年前,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这支红色大军的每一天,几乎都在跋山涉水。水,往往就是长征路上的天险、死生之地。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在一次次的突破中,已没有任何艰难险阻能够阻挡这支队伍百折不挠的前行脚步。水下影像所表达的长征的河,是生命之河,转折之河,胜利之河。长征的河,是见证一支军队向死而生、淬火成钢的河。
军旗·缅怀先烈,传承精神
战士手中紧握的红军旗帜,不同于常规军旗样式,长94厘米,宽96厘米,旗面三方边沿有丝绦流苏,在制式上参照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一十八师五十四团军旗。
(图片来源于贵阳网)
那是一面带着硝烟的旗帜,现藏于遵义会议纪念馆,为一级革命文物,它见证了红军在贵州的一场激烈战斗,也是红军经过贵州保存下来的唯一军旗,它背后是一个悲壮的故事。1934年9月26日,在剑河磻溪大广坳战斗中,为掩护红军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五十四团全体战士奋勇抵抗敌军,从半夜一直奋战到天明,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战士们誓死抵抗,牵制住敌人,最终,145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于此。无数革命英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用鲜血染红了胜利的旗帜,用生命铸就了丰碑。
医药箱·救护生命的红线
医药箱带来了寓意生命的红绸,战士与女卫生员围绕红绸两侧,舞动的身姿流畅而有力,水面投下金黄的光影、涌动着温暖与生机。
卫生员的人物原型是长征路上的“小红”龙思泉。1935年1月,龙思泉随团到达遵义,他在救治伤员之余还不忘翻山越岭为老百姓治病,因此未能及时转移,在追赶大部队途中不幸牺牲,年仅18岁,倒在血泊中时,手里还紧紧攥着为老百姓治病的医药箱。当地百姓为他树起一冢“红军坟”,坟的左侧矗立着一尊铜像,上面常年系满了人们为他祈福的红色布带,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小红”。长征路上或许有无数个“小红”,平凡却不普通的他们,是对生命红线的救护,也是对革命血脉的存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首来路,那些跨越千难万险的跋涉,那些壮怀激烈的牺牲,在心中激荡。吹响号角,伟大转折宛若灯塔,照亮前路、凝聚力量。岁月变迁、初心如磐,从伟大长征到复兴之路,让历史启迪未来,新时代长征路就在脚下。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贵州卫视视频号
来源:贵州卫视文旅综艺节目部
责编:黄清清 | 编审:李莎莎 | 终审: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