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占云,原名毕瑞祥,1903年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1928年7月,红四军的第28团和第29团在攻打郴州时遇到强敌,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先是取得胜利,随后因敌军反扑而撤离。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军,红军于8月初退至桂东沙田一带。毛泽东得知此事后,立刻指挥部队迎接红四军,与其会合。经过多次征战与调整,红军最终于9月26日回到井冈山,10月1日恢复宁冈全县的控制。

毕占云起义的根本原因,源于他对工农红军革命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认同。在他所在的部队中,红军宣传的思想激励了不少士兵。尽管当时毕占云对这些活动有所觉察,但他并未立刻采取措施阻止。相反在一次军部的清党命令下,他选择了保护两名共产党员连长,而不是执行上级的指令。那天夜晚,毕占云将两位连长召到营部,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们,他清楚共产党是否正义,并告诫他们在危难时刻要各自保护自己。

命运的转折点很快到来。毕占云所在的部队,由于长期被排挤、遭受压制,军饷被拖欠,士气逐渐低落。直到有一天,他与8团团部副官谈话时,明确表示自己不愿再为不公正的体制效力,毅然决定投身革命。



毕占云

随着时间的推移,毕占云部队被调往井冈山南麓的桂东。这里地势险要,山高路远,但却是红军最初的根据地之一。毕占云的部队驻扎在这一地区后,迅速感受到红军在这里建立的革命秩序与公平的社会氛围。工农红军分配土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还宣扬着“红军是解放穷人的队伍”“红军官兵平等”的思想。这种思想和行动深深感染了毕占云部队的士兵,特别是一些来自四川的军人,他们在得知朱德也来自四川时,纷纷萌生了投诚的念头。

在这期间,毕占云部的任务是“围剿”红军,然而他们与红军的距离非常近,甚至在某次交战中,毕占云的部队就与红军仅有百余米的差距。但毕占云并没有执行上级的命令,反而选择让红军安全撤离。这一举动,引起了上级的强烈反应,毕占云也因此陷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10月,毕占云所在的部队又奉命在桂东与酃县交界进行围剿作战。此时毕占云心中已经做出了投身红军的决定。

10月25日,当他得知阎仲儒已对他展开调查,并试图采取行动时,毕占云迅速做出反应,决定立即起义。深夜,他秘密集合部队,指示全体官兵保持高度警觉,行军时严禁发出声音,甚至不许点燃火把。毕占云在临行前给每位士兵发了一些光洋,鼓励他们继续前行。



聂荣臻和东北诸将:黄克诚、谭政、聂荣臻、萧华、罗荣桓、刘亚楼、高岗和林彪

当夜,部队从寒口山庵出发,经过数小时的行军,终于抵达了汤湖。此时红军的使者终于赶到。陈毅亲自前来接应,热情地握住了毕占云的手,表示对其起义投诚的欢迎与支持。经过简短的交谈,毕占云的部队正式宣布起义,加入红军。

在1934年,红军主力开始了艰难的长征。长征路上不时遭到敌军的袭击,红军在一次次战斗中损失惨重。就在这段时间,毕占云与他的部队发生了意外的分散。尽管形势极为严峻,毕占云依然没有放弃,他历尽千辛万苦,在饥寒交迫和四面楚歌的环境中,坚持不懈地寻找回归红军的方法。最终他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凭借自己的勇气与智慧,成功返回了延安。

抗日战争爆发时,毕占云的身体状况仍未完全恢复,但他深知此时国家危难,百姓受苦,迫切需要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抗击侵略者的战斗中。尽管他自己身体虚弱,他依然毫不犹豫地登上了前线,准备投入到对敌作战的最前线。



李达、邓小平、刘伯承和蔡树藩

随着解放战争的到来,毕占云的角色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个时期,他参与了前线的指挥与组织工作,更多的责任是出现在后方的后勤保障上。在解放战争的每一场重要战役中,毕占云几乎都能找到自己的身影,特别是在物资筹集与支援工作上。正是他高效的后勤组织,确保了前线部队的粮草供应,使得红军能在严酷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为了防止傅作义集团的南逃,华东军区决定迅速发起淮海战役,正是在辽沈战役胜利后的第四天,淮海战役便火速展开。这场战役的规模庞大,涉及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众多的力量和资源。尤其是在战役的后勤保障方面,毕占云肩负起了巨大的责任。

淮海战役期间,红军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包括粮食、武器弹药等,而这些正是毕占云为红军提供的源源不断的保障。面对庞大的物资需求,毕占云组织了大量民工参与支前工作,每天都有上万的群众推着小推车,将粮草与军需物资送往前线。



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和谭震林

毕占云的组织能力和领导力在这场战役中充分体现。据统计,他筹集的粮食和其他军需物资,占据了整个战役所需粮草的三分之一,这对于维持前线作战的持续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随后的时间里,毕占云通过更加高效的组织,成功将粮食储备量翻倍,确保了前线作战的需求得到满足。当时由于资源紧张,许多地区,包括豫皖苏一带的压力巨大,毕占云为了保证前线将士能够得到足够的补给,带头节省粮食。即使自己饿肚子,他依然坚持把有限的粮食分配给那些更需要的战士。

除了物资的保障工作,毕占云还参与了抢修铁路和公路的工作,这是另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虽然他肩负着大量的后勤工作,仍然在空闲时抽出时间,加入到修路的行列。每一天,他都在忙碌中穿梭,奔波于物资筹集、支前工作和抢修道路的各个任务之间。无论是在烈日下,还是在严寒的夜晚,毕占云都没有停下脚步。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广大人民群众和无数默默奉献的英雄们共同努力的结果。陈毅曾感慨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一句简单的话语,深刻道出了毕占云与无数支前民工的辛勤付出。而陈毅在随后的讲话中,特别提到:“淮海战役的胜利,毕占云的功劳不可忽视,他的贡献和粟裕将军一样重要。”但毕占云从未因自己的努力而自吹自擂,他始终保持低调,总是说:“国家对我的认可已经足够了。



毛泽东为陈毅等人授勋

毕占云的这种谦虚与坚韧,深深感染了身边的人。由于他在解放战争期间所做的卓越贡献,中央政府未曾忽视他的功劳。1955年,他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这是对他长期为革命事业奋斗的最高认可。

在毕占云晚年的岁月里,他的生活逐渐进入了平静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衰弱,毕占云虽然已不再担任繁重的职务,但他依旧保持着革命战士的坚定信念与朴素作风。尽管从工作岗位上逐渐退下来,他对国家的关心与思考始终未曾改变,尤其是在看到国家日益强盛的同时,他心中依旧有着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

尽管已不再活跃在前线,毕占云仍然是地方军民共建的积极倡导者。他常常被邀请到各地的学校和军营,为年轻一代讲述革命历史,尤其是淮海战役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每当他提到那些在战场上永远长眠的战友时,他的眼中总会闪过一丝悲痛,他常说:“革命的胜利是无数战士鲜血的交换,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生活,不能忘记那些英勇牺牲的先烈。



毕占云纪念碑

他的讲述言辞朴实,情感真挚,常常感染在场的年轻人。在毕占云的眼里,和平并非理所当然,而是无数先烈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珍贵财富。他的每一番话语,都深深植入了听众心中,激发了他们珍惜当下、投身国家建设的决心。

晚年的毕占云生活简朴,完全没有了过去的荣耀与显赫。与那些围绕着他的一生都充满英雄色彩的战友们相比,他从不炫耀自己在战争中的经历,反而更多地思考如何让下一代能够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他常常与身边的老战友们交流,谈论国家的未来,并感慨道:“我这一生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做的不过是自己该做的那份工作。能看到今天的新中国如日中天,心中便无遗憾。”在他的眼中,看到新中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就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

1980年代,毕占云悄然离世,结束了自己长久而默默奉献的一生。虽然他的去世没有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但在军中和那些曾经与他共事过的人们心中,毕占云依旧是一位低调、谦逊的英雄。他的离世,给革命老兵和无数革命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毕占云的一生,陈毅曾真挚地评价:“此人功不下粟裕。

参考资料

毕占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3-01-11].

毕占云. 中国政府网. [2023-01-1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