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本月14号,2025年春运开启,和以往一样,这又将是中国人在40天里一场盛大的迁徙。

不过网上有一种声音,认为春运正逐渐远去成为历史。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有三个方面。坐火车的群体被私家车分流,农村人口持续下降,农民返乡潮不再只集中于春节期间。



那么,这三个依据,是否真能证实春运就在消失呢?下面我们挨个来分析。

春运为何让人联想到火车

多年以来,人们对春运的第一印象就是火车出行。这是因为,国内运力最大的就是铁路运输。而春运的流动群体,九成以上的人口,都是从异地返回老家过年的。



因此,人们选择的主要出行方式就是火车。每年,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增开临客,就是最直接的例证。

本月2号,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举行,预计今年的铁路运量将突破5.1亿人次。根据春运期间的列车运行,14号到春节前,每天会安排1.4万列旅客列车。节后的运力,每天最高可安排1.42万列。



坐火车出行的人最多,从直观印象来看,就会让人逐渐把春运和火车划上等号。而现在之所以有人觉得春运会消失,是因为不断攀升的私家车,以及别的出行方式,正在分流火车出行。

比如坐飞机出行,今年春运飞机客运量预计将突破9000万人次。规模虽然在稳步增长,但客运总量还是远远小于火车出行量。



再看私家车的情况,截止到2023年,我国机动车总量达到了4.35亿辆,其中私家车的保有量突破了2.94亿辆。

私家车增多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异乡人,在过年期间是开车回老家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分流了火车的客流量。



又因为很多人对春运的印象就是火车出行,所以在感觉到坐火车的人减少了的情况下,本能的就会感到春运在消失。

还有一点是购买火车票的感受。以前网络购票不普及的时候,旅客需要到火车站和代售点买票。由于春节前后大众在同一时间段内集中出行,因此春运期间的售票大厅是人山人海。



如今人们都在网络上购票了,平常的日子里售票厅冷冷清清,即使春运期间,也不会再出现人挤人买票水泄不通的局面。

对很多返乡过年的人来说,这种最直观的人山人海的场面不存在了,所以就会进一步感到春运在消失。



但客观来看,火车客流量的分流,并不能说春运就消失了,只能说大众的出行方式发生了改变。不能说开车回家不算春运,坐飞机回家不是春运。何况从国家的层面看,春运不仅仅是指火车出行,其他出行方式也都包括在内。

再者,春运的核心是“出行”和“回家”,火车出行只是一种方式,包括其他交通工具在内,综合在一起这才被称之为春运。



只不过从直观感受看,由于火车是集中客流出行的模式,一列火车上动辄几百人甚至上千人规模,这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很大。

对比之下,开车出行,人们是分散在各条公路上的,所以那种感受和冲击力没有火车出行强烈。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把春运与火车出行直接挂钩的缘故。在近年来人流相对减少的情况下,视觉冲击力降低,才让人觉得春运好像消失了。

农村人口下降就没春运了吗

“春运”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时代意味。上世纪80年代之前,国内人口流动量很低,不会像现在这样,于春节前后出现集中出行的现象。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高速发展,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大规模涌入到东部地区的各个城市工作。

此外,大学逐年扩招后,大量农村的年轻人,通过高考也走进了城市。有很大一部分,就在城市里成家立业了。



这些离开家乡到城市谋生的群体,通常只有在春节期间,才会集中返回老家过年。春节前后客流暴增,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大压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春运才成为国家层面的规划而出现了。

而现在的情况是,大量的农村人已经在城市安家,农村整体人口在持续下降。每年回老家过春节的人在减少,客观上来看,相比过去春运的人流就降低了。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城镇人口比2010年增加2.36亿人,城镇居住总人口达到了9.019亿人。

农村人口相比2010年减少了1.64亿人,农村居住总人口为5.097亿人。在总量上,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4.21个百分点,农村人口则在进一步下降。



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确实能证明,未来过年回农村的人还会降低,进而春运的规模也会减小。但是要减小到消失,还远远不可能。

毕竟,5.097亿人,虽然低于城镇人口规模,可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比起来,咱们的农村人,都比很多国家的总人口多。



现在的农村人,有很大一部分,平日都在城市工作,每年春节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还是会返回老家的。

所以,不说春运期间其他人口流动,单单这部分回老家过年的人口,他们在春节前后集中出行,就会对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压力。



即将开启的春运,12月31日就启动火车票预售了。而31日当天,春运火车票开售不到两小时,仅浙江宁波站就预售了1万多张火车票。

如果按照一列火车超载1千多人计算,一万多张票就是十几辆火车开行。而且从买票的人群来看,主要购买者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返乡。



单凭这一点就能证明,哪怕近年来农村人口减少,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所以每年的春运依旧会上演。

除了一部分是返乡务工人员外,春运期间还有一部分客流是放了寒假的学生,这两个群体的出行,每年在春运期间都会相互交织,因此也会进一步推高客流。



不过,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民工返乡潮在时间上的不固定甚至提前,也让人误认为春运快消失了。

没有农民工就没有春运了吗

自2018年以来,大众经常会讨论农民工返乡潮的提前。由于工作不好找和失业等因素,很多农民工往往不到春节就返回了老家,这在客观上确实会降低春运的规模。



但是,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规模,这是一个随时波动的情况,外出和出行的总量一直在变化。这样一来,春运的规模并不是真降低了,而是由此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

比如为了保障今年春运农民工返乡,国家9部门已联合开展了“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这一行动,要确保超1.9亿外出务工人员在春节期间的流动。



1.9亿人,这是2024年外出务工人员的总规模。在春节前后,是他们的集中出行阶段。再叠加上其他人口的流动和出行,你还会觉得春运在消失吗?

换句话说,即便存在部分农民工提前返乡的情况,但每年春节前后,这一群体的出行规模依然很庞大。



更何况春节过后,更是农民工外出找工作的高峰时期,因此人口集中出行的规模往往更大。

人口基数决定了春运不会消失

即使存在出行方式的改变,那也仅仅是更换了交通工具。农村人口即便减少,总规模和出行情况还是很庞大。至于农民工返乡和外出,每年春节期间是最集中的时间段。



所以说,春运即将消失,仅仅是一种错觉。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中国人依旧会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出行。

春节是人们集中出行的核心动力,而对于交通运输来说,只要人口集中出行,整体的运力势必就会上升。



平常的日子里,大众是分散出行的。春运期间,是几亿人同时出行。只要人口基数依然很庞大,短时间内春运就绝对不会消失。

何况,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春节成为很多人越来越重要的假期。近年来的春节,出游群体的规模在持续增加。



换言之,哪怕未来返乡的人流会下降,但出游群体的增加,同样也需要超大规模的运力来保证。

所以,真正的因素,是春节这个核心因素。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团圆时刻。



而现在的发展方式,注定了很大一部分人在平时是分散居住的。而要保证能团圆,春节前后势必就要回家,人口的集中流动,自然就会带来出行规模的增加。

从这个角度看,哪怕是西方国家过传统的圣诞节,人口集中流动,也会导致交通运力增长。不同的是,像英美这些国家,其人口总量较少,所以圣诞节前后的出行规模,不会像我国这么庞大。



结语

前几天春运火车票刚开售,在杭州上大学的一些外地学生,就已经忙着在手机上抢票了。学生群体,每年都集中在目前这个时间段放寒假,在外地上学的学生要回家,这就出现了集中出行的现象。

学生的出行,又会和返乡群体以及探亲和出游群体叠加在一起,这几个主要的群体,构成了每年春运出行的总规模。



距离除夕,只有20天的时间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至少三分之一的中国人,会借助各种交通工具出行,很多人的旅程还很长。



春运,正是集中出行的体现。只要中国人的传统还会继续延续,春运就不会消失。未来会改变的,只是人们的出行方式和需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