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Martabranco
文 | 叶伟民
文笔好不是用难字生僻字,也不是用弯弯绕的句式,只需做到用词准确、句式简单、意境深远就可以了。
以上几点,过去的推文都分享过,还有个更隐藏的文笔魔法容易被忽视——行文的音律美。
真正的文笔高手,写起文章来就像哼小曲儿似的。
南朝沈约曾说:“高言妙句,音韵天成。”意思是优美的文辞,除了语句神妙,音韵还得高超,以达自然天成的境界。
用句大白话,就是好文笔不仅要看起来顺眼,读起来顺心,还要念起来顺嘴顺耳。
四个技巧,让文字也有舞步
道理不复杂,但做起来却不太容易。有四个技巧可供大家参考:
技巧1:注意平仄协调
古诗讲究平仄,故能使语句节奏分明、抑扬顿挫。现在写文章,虽说已无须如此严谨,但稍注意下平仄协调,也是能增加音律美的。
例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写过一句北方老话:
一层秋雨一层凉。
全句多是平声(一二声),中间嵌一个仄声(雨),就不飘了,稳得很。郁达夫也在这句后面也评价:
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说个极简的理解,如果一个句子都是平声字(一二声),就换一个仄声字(三四声),反之也一样。这样能让平仄交错,音韵效果就立体且富有变化了。
技巧2:用点对仗
所谓对仗,就是前后两个句子在字数、词性、结构上都相对应,带来对称平衡的美感和节奏感。
作家汪曾祺就建议年轻作者多学点对仗,不一定很工整,但对语言很有好处。列举几句汪老的对仗金句: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冬天》
夏天,一地浓荫。冬天,满阶黄叶。
——《幽冥钟》
北温泉游人极少,花木欣荣,凫鸟自乐。
——《四川杂忆》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夏天》
这些对仗不拘一格,很灵动。对称带来平衡,更带来回响,读起来口齿留声。
Photo by Yuyang Zhang
技巧3:长短句搭配
长短句搭配比较好理解。就像跳舞,讲究快慢拍穿插,才能凌波微步,都一个拍,只会像赶鸭子过街。例如,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一句: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读起来前面像长号,后面像鼓点,文字都有了舞步。
技巧4:用标点符号做行文节拍器
标点符号有停顿换气的作用,相当于音乐中的节拍,从而产生韵律感,让文字更耐嚼。
朱自清在散文《春》里,就大量用标点符号调节行文节拍,如下句: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在某读书软件,有读者给这句划线评论:“哈哈,忍不住想读诵起来。”很真实的反应。
别忘了这两个写作感官
看似有很多方法,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写完句子,大声读,反复读,看看嘴巴和耳朵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如果有,就要考虑修改了。
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我们常常以为:写作只需眼睛和双手参与即可,从没有想过嘴巴和耳朵的作用。而大作家们却常常把它们当宝。
作家老舍将朗读文章比作拉胡琴定弦,声音不对马上调整,免得一音毁全曲。他这样说:
嘴里念,耳朵听,我们会立刻听出文字的毛病来:有的句子太长了,应当改短;有的句子念着绕嘴,必是音节或字眼安排得不对劲,要设法调换修正;有的句子意思好,可是念起来不嘹亮,不干脆,听着不起劲,这必是句子的结构还欠妥当,或某几个字不大现成,应当再加工。一个好句子念起来嘴舒服,耳朵舒服,心里也舒服。
可见,朗诵是非常好的修改方法。相信自己的语感和审美,反复过嘴细品,美妙的句子没那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