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谁会在激烈的内卷里出局?
这个问题可以有无数个答案,没有智驾的、价格太贵的、只造油车的、不是国产的,等等等。站在不同的视角来看,答案有无数多个,但不幸的是,如果较真地看,每个背后都能举出悖论例证。
比如,不玩新能源的会出局,但2024年燃油车的销量仍然超过新能源。比如,不玩智驾的会出局,但销量榜单前列,价格偏入门的,并不带有高阶智驾。
其实,答案只有一个,放弃改变,不做竞争的会出局。今年春节之前,各家的沟通会基本告一段落,全部的计划释放之后,整体的逻辑是,按照中国汽车消费者的新需求来设计、给配置、做智驾来造车。
而北京现代在其中产生了一些思维上的差异,它想更深刻地拥抱中国市场。
发力:全新平台,全新车型
汇总一下北京现代的2025年计划,核心信息如下:
车型方面,韩系要在新能源板块上发出之前没人见过的威力。具体为,2025年将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基于全新纯电平台,预计8月投放,计划2026年推出增程混动车型。与北汽合作,利用其平台做产品输入,未来3-4年内投放多款纯电车型。同时,上海设立前瞻性研究院,加强针对中国市场的研发,提升研发效率。
车型和技术方面的结论是,研发深度中国化。因为中国在很多领域的崛起过于迅速,以至于对全球产生了很多代差,所以依照此前全球技术引入并二次研发的逻辑,适配性不足。
经营模式上,北京现代将开始真正以全球之力应对中国的市场变化。在2024年,北京现代已经开始成为现代汽车全球出口板块中的重要一环,累计出口5万辆,2025年,这一目标目标为8-10万辆。
相当于,更充分地利用产能,实现利润最大化。而生产规模只要达到一定量级,就会产生规模化优势,这最终也将反哺到北京现代在中国投放各种新车的定价上。
另外,原有的长板优势,会继续发挥。如强调产品品质优势,商业社会里其实有一条铁律,在多数方面都基本相同时,细节会决定成败。例如,在北京现代的生产制造体系内,有车门10万次测试这种严苛的标准,这远高于很多同类价格车企的标准。
实际上,在2024年的一场新车发布会上,北京现代高管李双双也曾公开谈及过,何为北京现代发展的底气?就是它的品质愈发强化,在全球累计销量超1亿辆,在中国超1200万辆,这能够带给用户的长期。远比配置表单上被点满,更理性也更符合人性。
而且,就在2025年的冰雪试驾体验中,北京现代的一众车型,也通过身体力行,让每个试驾的人都感受到了它关于品质的强点。比如,第五代胜达(参数丨图片)四驱版身上搭载的现代自研HTRACK系统,每秒扫描100次车辆的动态数据,实时计算出每个车轮所需的扭矩;一旦检测到车辆打滑,系统会重新分配前后轴之间的动力,从而让车辆拥有较强的脱困能力。另外,这套系统可以在前驱与四驱之间进行实时切换,所以比较省油。
还包括, i-GMP新平台、低压废气再循环等领先技术加持的2.0T发动机、8AT变速器等等,这些在全球依然领先。
2025的北京现代,进入憋爆款时代
正如开篇所说,不改变,不卷的,会被淘汰。而近期,随着中韩双方股东为其进一步注资80亿元,它很显然要继续冲杀下去。
先是,关于新能源车思维的改变。此前,没有新能源车型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市场盈利压力及企业经营风险。现在电动车渗透率已超过50%,新能源产品已成为必须迈出的关键一步。未来,北京现代将逐步丰富混动和新能源车型,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
另外,传统的合资模式,随着技术上的变化,已经体现出底层变革的逻辑。在一个高度内卷的时代里,原有的合资模式虽然稳妥,但并不能特别快地跟上市场变化的速度,也因此,后续韩方团队会更深度参与中国市场研发。事实上,近年来每年的北京车展和上海车展,外方的参与人数都在增加,尤其是最近一次,外方的参与人数达到了1000多人,这说明他们已经开始认可中国市场的变化。
接下来,北京现代的新模式可能会是,推出足以“惊艳”的产品,而不是跟随性的产品。在燃油车领域,下沉市场里,仍然机会颇多,对于燃油车需求的满足会继续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