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国家医保局举行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应用发布活动。据悉,此次发布主要面向药耗生产流通企业和群众。活动上,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主任付超奇介绍,全国每年追溯信息的总量大约是1800亿到3000亿条。自去年4月工作启动以来,系统定点医药机构接入率达94.7%,截至目前已经采集了158.06亿条追溯信息。
付超奇表示,下一步将按自愿、互惠的原则,抓好生产和流通企业的接入和信息采集。活动现场,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还向参保群众介绍了如何通过追溯码查询回流药、倒卖药。
▲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应用发布活动现场
系统定点医药机构接入率达94.7%
下一步将向上游抓好信息采集
付超奇介绍,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医保药品有24.7万多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的医保药品产量约600亿盒。一盒药品从生产企业出厂到流通企业,再到医院、药店、消费者手里,平均经过3~5个流通环节,在每个环节都会产生追溯信息。由此得出,全国每年追溯信息的总量大约是1800亿到3000亿条。
付超奇计算,一条追溯信息的构成大概是追溯码再加时间、地点以及握手环节,数据量在1kb左右,一年数据总量是300万亿字节,即约0.3Pb。
付超奇介绍,每年600亿盒药,从上游的4300多家生产企业,到1.1万家流通企业,再到93万家定点医药机构,最终通过100亿人次的就诊治疗行为(门诊、住院合计),落到每一个参保患者的头上,每人次就诊行为平均购买六盒药。此外,药品追溯码的发码机构主要有6家(医保部门只采码,不赋码)。
“上述流通环节从上游到下游,涉及的主体越来越多,异质性越来越强,同时价值越来越大,但采集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到最后的就诊、销售环节,此处的追溯信息包含地理位置、医院、药店、患者、医生处方等,可以说占整个信息链条上价值量的99%。”
付超奇介绍,国家医保局2024年4月启动的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工作,就是从药品销售环节开始的——利用医保系统已有的跟医院和药店的接入优势,先啃下这个“硬骨头”。大半年时间里,系统接入的定点医药机构达到了88.09万家,接入率94.7%。截至目前,已经采集了158.06亿条追溯信息。
付超奇说,下一步,将向上游抓好信息采集,从源头上确保追溯信息的质量。与医院和药店销售环节上传到省级医保局信息平台、之后省级再上传到国家级平台不同的是,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将追溯信息直接上传到国家级的信息平台,国家级平台汇总起全链条追溯信息。
对于生产流通企业,付超奇表示,国家医保局本着自愿互惠的原则,如果相关企业上传数据,医保部门也会拿出数据来交换——向企业批量提供其产品符合国家规定的全链条追溯信息(对流通企业下游信息只提供到下游一级),为医药产业发展赋能。
付超奇指出,销售环节的追溯信息对生产企业具有极高的价值,企业能够了解到自己的产品具体卖到了哪里,进行精细化的渠道管理;对于不良反应,也能够及时准确定位到对应批次的产品进行召回。“用上游1%价值量的信息交换终端99%价值量的信息,可以说非常划算。”
在会场上,付超奇强烈呼吁广大生产流通企业向医保部门上传自己的信息,以免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图据视觉中国
追溯信息大数据赋能场景广阔
药品追溯信息查询会出现三种情况
付超奇表示,追溯信息大数据还能赋能未来其他广阔场景,包括促进药企药品耗材研发创新,优化产品销售策略;推动追溯信息在商业保险领域的应用,加强理赔风险防控;将追溯信息金融化,推动银行为药耗企业提供精细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推进“Al+医疗”“AI+健康”创新等。
现场,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还向参保群众介绍了药品追溯信息查询方法。群众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进入“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然后点击“扫扫药品”扫描追溯码,或者手工输入追溯码。查询结果有三种情况。
情况一是未查询到追溯信息,由于系统目前还没有信息全覆盖,这可能是因为药品销售机构未上传追溯信息。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向药品的销售机构索要药品来源单据,了解自己的药品是否来自合法渠道。
情况二是查询到一次追溯信息,页面显示商品名、通用名、包装规格、生产企业等,这说明药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使用。
情况三是查询到多次追溯信息,并显示最近三次的销售记录,说明药品涉嫌多次销售,有回流、串换、倒卖的风险,可依据信息向定点医药机构维权索赔。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北京报道
编辑 包程立 责编 李彬彬